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很多電視劇、小說裏面都有各種稀奇古怪的藥,人吃了就會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症狀,而蒙汗藥一定是其中出鏡率最高的一種藥了。一點蒙汗藥就可以讓一個武藝高強的武林俠客被放倒,失去戰鬥能力,可以說是武俠世界裏的必備產品。不過蒙汗藥這種東西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爲什麼會這麼厲害?而蒙汗藥有沒有解藥呢?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蒙汗藥由於古裝電視劇的流行,讓這一味神祕發明在民間深度流行,基本做到了人人耳熟能詳,也知其用處,但是很少在市面見到。

蒙汗藥相傳用曼陀羅花的花朵晾乾後,磨成細粉而成。

曼陀羅花整株有毒,種子毒性最大。花的主要成份爲東莨菪鹼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東莨菪鹼。它的作用是使肌肉鬆馳,抑制汗腺分泌,因此古人將此花所制的麻醉藥取名爲“蒙汗藥”相當於迷魂藥的一種。

宋朝《扁鵲心書》中說:“人難忍艾火炙痛,服此(曼陀羅花等)即昏不知痛,亦不傷人。”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述“八月採此花,七月採火麻子花,陰乾,等分爲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第2張

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其苦也”都強調了它的麻醉作用。據說三國時期華陀所制的“麻沸散”也含有曼陀羅花,民間的“蒙汗藥”也是用其所制。

曼陀羅花用在正道上是一劑良藥,也是猛藥,但是用在了其它方面,也是貽害無窮。

曼陀羅花主要毒素成分爲東莨菪鹼、莨菪鹼,誤食後會出現口乾舌燥、皮膚潮紅、心跳呼吸加快、頭暈,接著可能出現幻聽、幻覺、意識模糊、妄想等神經系統症狀。

早在宋朝就有用曼陀羅酒麻醉殺人的記錄。到了明代,更有很多關於蒙汗藥的成分、配製、藥理作用和消解方法詳細介紹。大明工科給事中陸粲稱桑衝用所謂“桃卒”“柳卒”等藥物姦淫婦女達十載之久。方以智《物理小識》記載是用威靈仙、精刺豆製成的。

清朝乾隆五年(1730年),大清皇城破獲一宗騙財、雞姦案,案犯就是用蒙汗藥混在菸草內麻倒對方洗劫錢財。

清末有首題作《拍花》的詩寫道:“拍花擾害遍京城,藥末迷人在意行。多少兒童藏戶內,可憐散館衆先生。”

古代真的有蒙汗藥嗎?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第3張

《清稗類鈔》解釋:“即以迷藥絕於行道之人,使其昏迷不醒,攘奪財物也。”

蒙汗藥在中國的武俠小說裏也有大量出現,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晁蓋、吳用、劉唐等人就是用蒙汗藥迷倒楊志等人劫得生辰綱。當今也存在蒙汗藥,只是製作的成份可能有所改變。

解藥之法,清人程衡在《水滸注略》中介紹“急以濃甘草汁灌下,解之。”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據的。孫思邈《千金方》 中說:“甘草 解百藥毒。”李時珍 說得更清楚:“菓中有東茛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若中風,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水滸》 中孫二孃 用的解藥即可能就是甘草汁。

相關記載 用曼陀羅製成蒙汗藥,是何人何時發明,尚不知。但古書中有關此藥的記載頗多。 我國最早一部醫書早已對此明確記載“神仙醉,押不蘆,曼佗羅等藥食之令人輕身通神見鬼”。這裏指通神見鬼是產生各種幻覺。 李時珍也介紹該藥“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任人戲之,吾嘗試之乃驗也”。 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壯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明人魏浚在《嶺南瑣記》及清人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中都有同樣記載:“用風茄爲末,投酒中,飲之,即睡去,須酒氣盡以寤。” 《水滸》《孟州道母夜叉賣人肉包》中的一段話:“那婦人哪曾去切肉?只虛轉一遭,便出來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兩個公人只見天旋地轉,噤了口,望後撲地便倒…只聽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孃的洗腳水!’”這裏“母夜叉”孫二孃所說的“洗腳水”,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蒙汗藥”了。 蒙汗藥爲粉末狀,下在酒裏,故成懸浮液,酒色顯得有些渾濁。蒙汗藥與酒配伍,真可謂“珠聯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藥力見效快,真是出門便倒,倒頭便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