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談情?

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談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悟空傳》上映以後,創下了自春節後國產片的最好首周成績,也是唯一一部在春節後拿到周冠的國產片。伴隨着美國大片的潮流退去,國產片也終於浮出水面。電影《悟空傳》的首周成績爲3.95億,輕鬆拿下票房冠軍。

電影《悟空傳》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不同於《西遊記》的單線敘事,而是通過三條主線同時展開,一是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二是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三是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三條線的故事相互穿插,相互獨立卻又有所關聯,最終將拼接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在小說《悟空傳》中,作者今何在不斷的通過對人物的不同方向的解讀刷新讀者的視野。在此之上,小說中更是表達了對於命運的抗爭,愛情這樣的主題在裏面,讓人耳目一新。

常聽人們說一句俗話,叫做“石頭子兒裏蹦出來的”。這話大概來源於《西遊記》,因爲好像這大千世界裏只有《西遊記》裏的No.1——天產石猴孫悟空纔是從石頭子兒裏蹦出來的。

如果問一百個人對孫悟空的印象是什麼?可能會得到一百種答案:什麼勇敢無畏啦,神通廣大啦,熱愛自由啦,幼稚急躁啦,自以爲是啦,居功自傲啦,等等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爲什麼人們會對孫悟空有種種不盡相同的印象呢?其實就是因爲這孫猴兒代表的是一顆心,一顆人人都有的心,心若一動,千變萬化,自然印象各有不同了。

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談情?

網絡配圖

何以見得?你看,孫猴兒長着一個桃子臉,永遠不停地蹦來蹦去,不正是一顆在一刻不停地跳動着的心嗎?孫猴子學藝的地方叫做“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這“靈臺”和“方寸”其實都是指“心”的意思。至於“斜月三星”,你拿張紙來畫畫看,一鉤斜斜彎彎的月亮上有三顆星星,多形象的一個“心”字呀!順便提一下,這裏所說的“心”,是中國傳統文化意義上的“心”,主宰着人的思想意識,就是那個人們常說的“心想事成”、“挖空心思”、“全心全意”、“奉獻愛心”的“心”。這裏可並不是指解剖學意義上的心臟,從沒有聽誰說過“奉獻愛腦”、“全腦全意”的吧?

孫悟空有五大專利: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當然,還有那個令他深惡痛絕的緊箍咒,每一項專利都與“心”密不可分,每一項專利都有其深刻的寓義。請看:

首先,這“七十二般變化”代表的正是人們不斷變化的心理活動。既然孫猴兒代表的是“心”,那麼,孫猴兒身體的變化也就意味着人的心思、念頭的變化。孫猴兒學會了七十二變,就是掌握了心思、念頭的變化方法。無論天上地下什麼東西都是通過“心”的變化來體現他的形象的。所以人們看到了不同的孫悟空,時而是神仙,時而是妖精,時而是飛鳥,時而是魚蟲……從而對孫悟空有了不同的感覺:勇敢、急躁、自大、單純、幼稚……

再說這“筋斗雲”,它代表了人的意念、念頭。四海之外,一日遊遍。“筋斗雲”給人的印象就是快。世界上什麼最快?不是光速,而是人的念頭!無論多麼遙遠,念頭一動,心就到了。在《西遊記》裏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而到達“靈山”的距離也恰恰是十萬八千里。“靈山”再遙遠,念頭到了也就到了。所以去“靈山”取經,正是修心的歷程。

孫猴兒手裏的寶貝“如意金箍棒”,隨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的是人的心氣兒,要不怎麼叫做“天河定底的神珍鐵”呢?人心如天河——或心潮澎湃,或心若止水,萬千氣象變化無常,要想讓它安定下來就全憑着人的一口心氣兒。人生一口氣,想幹成大事、想剷除前進路上的種種妖魔鬼怪,也全靠這口心氣兒,所以金箍棒起,妖精膽寒。

說到金箍棒還要提一提,孫悟空有萬鈞神力,他去東海討要兵器,換了幾件他都說:“輕!輕!還是輕!”最後竟然拿走了大禹治水時的這塊神鐵,一萬三千五百斤呀!孫悟空竟然舞動自如。好大的力氣!力氣,力氣,人最大的力氣在哪裏?就是他的心氣兒!

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談情?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有那雙“火眼金睛”,火代表了明亮,金睛象徵着閃爍。“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爐裏煉出來的,而這八卦本身就是無窮的變化,這意味着只有歷煉過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這世間無窮變化成的無限幻象。

至於那個套在孫悟空頭上給他帶來無窮煩惱的緊箍兒嘛,不要忘了觀音菩薩說過“緊箍咒”的大名是叫做“定心真言”,“緊箍咒”就是爲了平息那顆不時躁動的“心”,讓它別蹦得太出圈兒了。帶上這個圈,他叫孫行者,不帶這個圈,他就是個妖怪。悟空修煉成佛的時候,這煩惱的箍兒自然就不見了。

看看,孫悟空這五大專利全部是“心”的形象體現吧!可見,這被稱做“心猿”的孫猴子果不其然就是大自然造化孕育的你我衆生的心靈。

在我們這個花花世界裏,社會和環境使得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不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源頭確都是相通的,其實我們原本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常聽人說不知自己在想什麼?不知自己在幹什麼?總之,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人們渴望找回自己的心,驀然回首,忽然看見,孫猴兒就是你的心。

在描寫孫悟空跳出八卦爐的時候,《西遊記》裏曾經有這樣一句詩:“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識深”。那麼,孫悟空所代表的“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意味呢?我覺得這深意就是同時體現在孫悟空身上的三種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也可以叫做獸性、人性和神性。這三種本性是深藏於每個人內心的東西,是人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他們的此消彼長,構成了我們萬般無奈而又無限眷戀的人間萬象。

孫猴兒在花果山稱王稱霸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純粹的妖精。根據這猴頭自己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向師父交代的:“在水簾洞做妖魔時若想吃人肉,就變成金銀或女色,把人迷到洞裏或蒸或煮,吃不了還要晾成乾兒”。這種行徑和後來西天路上遇到的妖怪有什麼兩樣?孫猴兒在被唐僧轟回老家的那次,他又重操舊業,打死了上千個獵戶,可見這猴頭兒也是獸性難改。但是,這樣一個妖猴取經路上還是做了不少的善事,最終竟然成了佛。這是怎麼回事兒?觀音菩薩曾經說過:“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佛魔一念間嗎!是佛還是魔就看是善念還是惡念了。其實取經路上的各種妖魔都是我們心中的邪念和惡念,已經讓孫悟空在比丘國都兜攬出來給大家看了:“什麼慳貪心、嫉妒心、殺害心、狠毒心、邪妄心等等不善之心”。人們有時感覺一股邪火上來馬上就要幹出圈的事兒,有時連自己都控制不住,這就是悟空的魔性在作怪。戰勝了這些邪念,我們也就消滅了妖魔,修成了正果。

孫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談情? 第3張

網絡配圖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可見所謂人性就在於人的感情。儘管孫悟空是石頭子兒裏蹦出來的,但是,他也有着人性的一面,這充分表現在他對師父的感情上。在“三打白骨精”一回被唐僧冤枉的時候,孫悟空先是想盡辦法勸解唐僧不要把自己攆回老家花果山,實在沒轍了又囑咐沙師弟說:如果遇上妖怪就提老孫是他大徒弟。最後無奈,只好“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傷透了心的孫悟空“獨自個悽悽慘慘,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看來這石頭子兒裏蹦出來的猴子還真的動了人的感情。到後來遇到黃袍怪,豬八戒去花果山尋找猴兒哥救師父卻又不敢明說的時候,悟空對八戒言道:“老孫身回水簾洞,心隨取經僧,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有災,你趁早告訴我。”花果山上的孫悟空哪有須臾忘記師父呢?原來,這石猴也是性情中人。誰說西遊不言情?

《西遊記》裏孫悟空一共痛哭過三次,都是在救唐僧不成、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傷心落淚。其中獅駝國的大鵬金翅雕謊稱已經把唐僧吃了的那次,孫悟空心灰意冷,悲傷至極,痛哭不止,竟然感動得如來佛祖親自出馬,主動大義滅親,降伏了自己的舅舅。可見孫悟空用情之深。哎!說到這兒不由得想起了當今的社會,許多人還沒有修煉到孫猴兒的神通,卻早已經修煉得無情無義。也不知道是被市場社會裏的什麼妖魔同化成“魔”了呢?還是天生麗質早早就修煉成“佛”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