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古代禁止殺牛梁山好漢爲什麼能頓頓吃牛肉

古代禁止殺牛梁山好漢爲什麼能頓頓吃牛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裏,好漢們下館子,從來不看菜單,張口就是篩幾碗酒,再切幾斤熟牛肉。林沖看守草料場時,外出沽酒,那“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吃”。還有武二哥景陽岡打老虎之前,也是點了熟牛肉下酒。讀者看了這些情節,不免以爲在宋朝時,牛肉是隨處可見的普通食物。  

古代禁止殺牛梁山好漢爲什麼能頓頓吃牛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上,牛肉在當年相當昂貴,原因很簡單――官府不許殺牛。在農業社會,耕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西周時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規定。中國古代政府給予耕牛的特殊保護,怕是今天的印度人也望塵莫及。比如,在漢朝,殺牛是要償命的,即使你是牛的主人。漢以後,對殺牛的懲罰不再那麼嚴厲了,牛主人擅自殺牛,在唐朝判徒刑一年,在元朝則要杖責一百。

殺自己的牛尚且如此,那要是殺了別人家的牛,刑罰當然會更重。在梁山好漢們所處的宋朝,在不是正當防衛的情況下,殺死他人的牛,要處以“決脊杖二十, 隨處配役一年放”。在唐宋時期,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是不能殺的,除非等牛自然死亡。雖然也有人偷偷殺牛嚐鮮,也不可能如 《水滸傳》 裏,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或許張青、孫二孃夫婦做人肉包子的買賣,就是因爲牛肉太難尋了吧。

實際上,好漢們下館子最可能吆喝小二的是:“切二斤羊肉。”北宋以羊肉爲主要肉食,《清波雜誌》 記載北宋時皇宮“御廚止用羊肉”。蘇東坡也有“十年京國厭肥羜”的詩句,這位美食家連出生五個月的羊羔都吃膩了,於是發明了“東坡肉”,當然,豬肉在宋朝城市消費量也不小。那麼,梁山好漢爲何喜歡吃牛肉?  

古代禁止殺牛梁山好漢爲什麼能頓頓吃牛肉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族人的飲食習慣,吃肉以豬肉爲主,其次是牛羊肉和雞鴨鵝及魚蝦等。遼人的筵席之物,無非是拿出兔子的肝生切,用鹿舌醬拌着吃。遼人倒不是不喜歡更好吃的肉,而是缺少好吃的,他們特別羨慕中原的豬肉,所以遼使者每年必向宋朝索要豬肉,或者“胃臟之屬”。據韓元吉《桐陰舊話》,甚至宋朝境內的驛司馳騎,都爲此而拼命徵集,無日不加“棰楚”。兩相比較,更能彰顯豬肉在漢族人飲食中的地位。

《水滸傳》中的肉,人們總是以割得方方正正的醬牛肉乾來想象的――否則難道還是一碗用肉末做成的肉湯不成?這與液態的酒多不“對偶”啊!其實,在《水滸傳》的語境中,凡是提到吃肉的地方,都能讓讀者意會到是牛肉。書中也有兩個地方提到了豬肉:一是魯提轄要鄭屠切肉,切的是豬肉,但那豬肉並沒有被吃掉,而是用來打鄭屠;另一次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後,想到“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對付衆潑皮,這已經是高規格了。爲什麼梁山好漢多喜歡吃牛肉呢?《水滸傳》成書大約在元代,蒙古人和遼人的食俗接近,大概也是吃牛羊肉爲主吧,但沒有禁食豬肉的說法。

要我說,可能是施耐庵出於寫作的需要,所以讓梁山好漢吃牛肉。因爲梁山好漢是尚勇崇力之人,和牛最爲接近,從象徵的角度講,也就只好將梁山好漢與牛“合併同類項”了。武人在作者和讀者的心目中都更接近牛而不是豬。那一日,魯智深用酒肉招待衆潑皮後,衆潑皮提議要他用武藝“招待”他們。魯智深答應了。  

古代禁止殺牛梁山好漢爲什麼能頓頓吃牛肉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他從房間裏取出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的渾鐵禪杖,衆人驚呼:“兩臂膊沒水牛大小力氣,怎使得動!”在單打獨鬥中,牛一般的人當然佔上風,但在集體作戰中,寡總是難以敵衆。可能是這個原因,“家”的寶蓋頭下面不是“牛”而是“豕”,也就是“豬”――豬的繁殖能力要大大超過牛。假設家的寶蓋頭下是牛,中國可能就不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吧,還有,中華民族可能比現在更普遍地尚武,梁山好漢也就對文弱的國人沒有現在這般的吸引力,對他們吃什麼肉的問題也不會上心。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