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父親想活埋親生兒子 兒子卻成爲天下共主

父親想活埋親生兒子 兒子卻成爲天下共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司馬遷的說法,堯在七十多歲時,手下人向他推薦了剛滿三十歲的舜,然後堯在九十多歲時向上天禱告,意思就是說我年紀太大了,也該退休了,這不,現在有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猛人,叫舜,以後我的位子就給他了,請老天爺務必批准。

然後,在交出位子二十八年後,天下共主堯帝不幸逝世,那年,舜五十八歲。在小編看來,舜三十歲就引起了“最高領導人”的注意,應該說成名還是比較早的。但是,當他真的掌握實權時卻已經是二十八年後了。

這期間他在幹嘛?在磨練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幹。可見,人若想有所作爲,自我修養和積累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真理。

父親想活埋親生兒子 兒子卻成爲天下共主

網絡配圖

讀《史記》關於舜的一段,你會有種心潮澎湃的感覺。他就像一個知人善任的CEO,更像一個德才兼備的明君,從他的事蹟中,你會發現什麼叫民主,什麼叫幹練。

有一次,他問身邊的人,說誰可以幫我去治水啊?手下人就推薦了伯禹。舜說好,那你就去治水吧,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啊。伯禹想謙虛一回,就說要不讓契和稷去吧。舜大手一揮,說好了,還是你去吧。至於稷麼,就讓他去管理農業吧,而契則可以去管理教化。

果然,伯禹出馬,水患立馬平息,而契和稷也幹得不錯,兩個人後來各自得到了一塊封地,從而成爲商和周的始祖。

你看,誰去治水?誰管農業?他並不是自個兒在那瞎說的,而是去徵求大家的意見,這就是民主。但是,一旦確定了治水的人員,他便不再拖泥帶水的,讓你去你就去,絕不含糊。這時候的舜,又體現出了他果斷幹練的一面。

咱讀歷史,不是爲了去到處瞎噴,而是爲了借古而知今。就比如說這個故事,如果讀完後你能理解舜的做事風格,以後在做事前能夠做到既廣泛聽取意見,又能夠果斷執行,那麼小編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父親想活埋親生兒子 兒子卻成爲天下共主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然,舜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不是他的做事風格,而是他的孝德。他也是皇帝的後裔,但是到他那一代時估計已經比較遠了,所以家境不是特別好。他的父親名字叫瞽叟,不知什麼原因,眼睛瞎了。生母死得比較早,後來父親又找了個媳婦,還生了個兒子叫“象”。

據記載,有一次父親讓他去房頂上修繕茅草。等他上到屋頂後,他父親居然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他燒死。估計當時的房子都是用泥和茅草搭的矮房子,所以一點就着。但這舜倒也聰明,他左右手各拿一個斗笠,從上面一躍而下。

還有一次,他父親讓他去挖井。他卻在挖的同時偷偷地又在井壁上挖了一條暗道。果然,等井挖得夠深了,他父親和後母就將那土使勁地往井裏填,估計是準備將舜給活埋了。可是,舜卻從容地從自己挖的地道里逃跑了。

逃出來後,舜見到了弟弟象。這時的象以爲他已經死了,所以霸佔了他的所有財產。結果突然看到舜站在自己面前,非常驚愕,說我以爲你遇難了,正在傷心呢。這話相當的假,但舜卻跟沒事人一樣,微笑着說:“是啊,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父親想活埋親生兒子 兒子卻成爲天下共主 第3張

網絡配圖

看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覺?舜以孝出名,不論父母如何對待自己,他依然該孝順的孝順,該和睦的和睦。但是,他又不是那種愚孝之人。你看他特意帶着兩個斗笠上房頂,在挖井的時候給自己預留一個安全通道。這都說明他不傻,心裏全明白。在小編看來,這就叫大智若愚,是真正的男兒風範。

舜在位三十九年,然後模仿堯的禪讓,將位子給了禹。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他的孝德、才能和人格魅力,在以後的日子裏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