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三顧茅廬:求才如求愛 該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三顧茅廬:求才如求愛 該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與諸葛亮的供需關係一致,往一起走是理所當然的事,剩下的問題就是何時到崗的問題了。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劉備發個邀請函或者諸葛亮上門自薦都可以,“三顧茅廬”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過場。

但是這個過場又是必需的。這就像一對男女彼此有意,確定關係卻不能太草率了。追求,是男方表示誠意女方擡高身價的過程,也是給未來雙方關係定性的過程。司馬徽和徐庶是劉備和諸葛亮的介紹人,司馬徽極爲推崇諸葛亮之才,認爲他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劉備敏銳地意識到,這個諸葛亮可能就是自己事業的轉機,他決定,不惜花大力氣也要將其收歸麾下。

三顧茅廬:求才如求愛 該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網絡配圖

第一次尋訪諸葛亮,正主不在,只見到他的書童。這個小童很有意思,劉備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小童回答說:“我記不得許多名字。”劉備說:“你只說劉備來訪。”小童這才告訴他先生外出了,歸期不定。這一幕,就像一首唐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27歲的諸葛亮,在那輕將相傲王侯的小童的陪襯下,在這種尋隱者而不遇的氣氛的烘托中,已經有了一些高人的意味。

過了數日,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又頂風冒雪做了第二次探訪。來到諸葛家的草堂,看到門上一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對聯,一個少年在擁爐抱膝,高聲吟哦:“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聽詩裏的意思,此少年必是諸葛亮無疑,劉備趕緊上前施禮相見,誰知這少年並不是臥龍先生,而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無奈之下,劉備留下一封書信,盡道自己的抱負和仰慕之意,然後怏怏不樂地回去了。

三顧茅廬:求才如求愛 該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諸葛家的所見所聞,更激起了劉備愛才之心,過了一段日子,他薰沐更衣,和關羽、張飛二人第三次去拜謁諸葛亮。這次諸葛亮總算在家了,但卻正午睡未醒。劉備吩咐關羽、張飛出去轉轉,別打攪先生睡覺,自己就在一旁站立等候。直等了兩三個時辰,諸葛亮才伸個懶腰醒來,換好衣服和劉備相見。

從諸葛亮與劉備相見的那一刻,兩人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在此之前,劉備是“帝室之胄”,是信義著於四海的英雄,諸葛亮是山野草民,兩人之間沒有統屬關係,所以諸葛亮可以放手進行他的自我營銷計劃了。

讓劉備吃閉門羹也好,讓弟弟諸葛均做自己志向的代言人也好,把劉備晾在一旁睡大覺也好,都不算越禮。等劉備通過了這些考驗,諸葛亮再見他就是正式應聘了,所以這次他端正了態度,兩人正式進入“問策”和“對策”的程序。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來的。在這裏他爲劉備確立了總的政治綱領:先取荊、益兩州,和周邊少數民族搞好關係,對外與孫權結成盟友,對內搞好自治,以此爲根據地,進軍中原,平定天下,興復漢室。他的思路和劉備的願望不謀而合,劉備大喜過望,稱“得孔明,如魚得水”。

三顧茅廬:求才如求愛 該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第3張

網絡配圖

加入劉備麾下效力,對諸葛亮來說是畢生的事業,不由得他不謹慎。如果換成今天,高級人才一般都由獵頭公司打理,不會像剛出校門的學生一樣巴巴地拿着簡歷讓人挑。職位、待遇、發展空間等也一併在入職之前明確好,各種條文清清楚楚。諸葛亮沒有可以依託的中間機構,一切都要自己來。他需要驗證劉備的誠意,然後再放心出山。諸葛亮自然夠謹慎、夠智慧,劉備卻也有劉備的過人之處。“三顧茅廬”的大戲一開始,他就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諸葛亮需要驗證,他就盡心盡意地陪他驗證。諸葛亮的高人之譽,自己的愛才惜才之名,都在這“三顧”中散佈開來。不枉他頂風冒雪的一番奔波。此後諸葛亮表現優異,劉備是慧眼識英才;諸葛亮表現平平,劉備是思賢若渴,敬慕英才,怎麼算都是划得來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