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揭祕老子眼中世界:天地運轉 物從道生

揭祕老子眼中世界:天地運轉 物從道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老子站在宇宙的高度看自然的一草一木,看人的一言一行,用5千個字描繪出一個以人爲中心,由天人關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構成的四維時空結構的地球。關於地球的起源,老子認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揭祕老子眼中世界:天地運轉 物從道生

網絡配圖

  一、世界是物質的

關於地球的起源,老子認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1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天地之初,混沌無序。這混沌無序之物一直獨自無聲無息、無形地運動、變化、發展着,直到生成天和地。我不知道這混沌之物原本叫什麼,我且稱它爲“道”吧,“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並且永不消失,周而復始地運行變化着。這是老子站在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地球的起源,老子思考的結果地球不是神造的,而是物質的。他不知道最初生成地球的物質是什麼、叫什麼,所以他命名爲“道”。“道”是什麼?“道”是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是生成地球的物質。老子明確指出世界是物質的,而且物質不是神造的,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其它物質轉化而來的,雖然不知道它叫什麼,但肯定之前就有物質存在的。並且“道”是組成宇宙、地球乃至於萬物的基本物質。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道”就是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是元素。組成星球的物質90%以上爲二氧化硅,還有鐵和鎳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常見的有20多種,目前所發現的化學元素一共有108種,元素就是物質世界的基本組成單位。

  二、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繫和發展的

關於物質世界的關係,老子認爲:“道可道,非恆道也;名可名,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第2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道是可以以一定形式存在的,萬物皆“道”,“道”即萬物,但萬物的存在形式不是單一的、不變的,因此道也不是單一的和一成不變的;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任何事物形成之初都是混沌無序的,都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過程;任何一事物都是由它事物轉變而來,任何一事物都會轉化爲它事物。老子認爲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普遍聯繫的物質世界是發展的;發展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物質世界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地球上的物質可以分爲無機物和有機物,自然界可以分爲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元素組成事物,事物解體分解爲元素再形成新的事物,萬物都統一於元素,如食物鏈的循環。

三、“音聲相和”單一、同質的因素不能夠構成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陰、陽對立運動的產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第42章)則表述了萬物的時空演化過程。“一”就是元素,元素與元素結合在一起就是“二”,二是陰陽,陰陽兩種物質的對立統一運動產生了客觀存在的事物“三”,三的運動變化衍生出萬物。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地球,一是地球,二是天地,三是無機物,無機物衍生出有機物,有機物誕生出生物,生物的多樣化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

 時間演化進程:無機物→有機物→生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就猴的進化而言,環境使猴的進化發生了分化。環境是物種多樣性的前提條件。

“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即:一事物的解體,是因爲道的運動變化所致;新事物的生成,是不可抗拒的規律。運動是道本身的屬性即物質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陰陽的對立在事物形成之初就註定的,當陰陽雙方的同一性占主導地位時,事物表現爲客觀存在;當陰陽雙方的對立占主導地位時,一事物便會向它事物轉化。

揭祕老子眼中世界:天地運轉 物從道生 第2張

網絡配圖

解讀了老子之“道”,瞭解了老子的世界觀和物質觀,還不足以瞭解老子的思想,要解讀老子還得在辯證法上面有所突破。特別是“無爲而無所不爲”,只有用陰陽系統辯證法纔可以正確解讀。

用陰陽系統辯證法來看老子所描繪的天人關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就容易多了,物質世界所有關係的實質就是相互成就。化學反應是元素之間的相互成就,當元素之間能夠相互成就,事物就表現爲穩定的客觀存在;當一方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就時,原有的事物就會解體而生成新的事物。不僅化學反應,自然萬物之間、人類社會之間莫不如此。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在一定的條件下,陰陽雙方能夠最大限度地成就對方,事物就表現爲穩定;如果任何一方不能夠最大限度地成就對方,事物必定會發生質變。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平衡就是和諧,和諧的實質就是相互成就。

就天人關係而言,天人是一體的,人是天地間的一個物種,天成就了人,人如果不成就天,天人之間的同一性不佔主導地位,天人關係就不可能和諧。天可以沒有人這個物種,但人卻離不開天,天對人無所求,人卻不斷向天索取,所以在天人關係中,重要的人能否控制自己索取的慾望,“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活”是天人關係的核心。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自然可以沒有人這個物種,但是人卻離不開自然萬物。自然萬物成就了人,人也應該成就自然萬物,否則人與自然的關係就不能和諧。“天門啓闔,能爲雌乎?”知可爲而爲、知不可爲而不爲,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核心。

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就如天地化萬物“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第11章),天因此而天長地久。由此不言之教而推知人類社會要穩定長久,侯王成就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百姓便“樂推而不厭”(第66章),以侯王爲天下之至尊至貴,如此,社會便和諧、穩定。

揭祕老子眼中世界:天地運轉 物從道生 第3張

網絡配圖

人與人的關係,聖人成就百姓及萬物,百姓成就聖人之大。“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第8章)聖人就是不斷地成就別人的人。“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第12章):三十根輻條,共同組成一個車轂,當輻條不再是輻條而變成車輪的一部分時,才能對車有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第12章):所以,心中有我便只能想到利益,心中無我才能對他人有用。所以人與人關係和諧的實質就是相互成就。

在天人關係,人與自然關係,人與社會關係,人與人關係四個層次的關係中,人可以作用於自然,所以人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人與自然關係是整個天人關係中起決定作用的層次,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又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點。因此,本着人與自然相互成就的原則,老子給出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模式,在“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中,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只向自然索取能夠滿足人類生存,又不超過自然承受能力的物質,人與自然相互成就,和平共處。

《老子》從“天人合一”的觀點出發,從不同層次闡釋了相互成就的思想。事實上老子的“天人合一”觀和人與自然相互成就的思想就已經決定人不可能做自然的主人,人不可能凌駕於自然之上爲所欲爲,這是“道”的性質所決定的。無論什麼樣的人生觀,無論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只要不影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便不會有滅頂之災,這是大的原則。老子是具有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心的,他不僅給出了天人關係的原則,還給出了天人關係和諧的方法,從個人道德的修爲,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維護等辯證和客觀的角度闡釋了“無爲而無所不爲”。“無爲”是老子辯證法的頂點,不理解老子的辯證法便無法理解“無爲”的真正含義,無法理解老子的智慧,如果說相互成就是老子辯證法的實質,“無爲”則是目標,是辯證思想的核心。老子之“無爲”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只管渾渾噩噩地活着,如此從字面上理解“無爲”,是看老子的高度不夠,所以老子概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