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李自成爲何短短四十天就兵敗如山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李自成爲何短短四十天就兵敗如山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生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的山海關之役,可以說是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從勝利走向衰亡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決定性一戰。山海關一戰雙方都投入了衆多兵力,據考證清軍共有13萬精銳對戰李自成軍20萬,最終結果是李自成農民軍慘敗,被迫撤離北京後輾轉山西、陝西等地,起義軍力量遭到削弱,其後李自成也在混亂中被殺。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到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率部倉皇逃離北京,短短四十餘天爲何會經歷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人物——吳三桂。

明朝滅亡後,舊將吳三桂仍率領三萬重兵鎮守山海關要塞,崇禎十七年明廷因寄希望於吳三桂救援京師,於是這年的三月封吳三桂爲平西伯,並升任其父吳襄爲提督京營。沒想到的是,吳三桂在帶兵進京的途中卻得知明朝覆亡的消息,因此帶兵重回山海關。當時李自成軍剛入京城建立農民政權,爲了鞏固政權,於是對吳三桂採取了招撫策略,李自成曾派唐通帶着40000兩白銀前往犒師,但吳三桂並不領情。此後吳三桂與李自成軍發生了衝突,雙方一度交戰。早前清軍就對吳三桂就動了招降的心思,曾多次派明降將祖可法前去招降吳三桂,但吳三桂仍舉棋不定。吳三桂與李自成軍交戰後,擔心山海關遲早不保,於是派人祕密聯繫多爾袞,希望向後者借兵對付李自成,並表示願意歸附。雙方達成協商後,多爾袞派軍與吳三桂軍隊李自成軍形成了“首尾夾攻”之勢,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正式加入戰鬥。此時吳三桂與李自成軍已交戰了一段時間,雙方均損失慘重,清軍以逸擊勞,最終大敗李自成軍,取得了山海關戰役大捷。

李自成爲何短短四十天就兵敗如山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山海關一戰,清軍勝而李自成軍敗,吳三桂最終倒向清軍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深遠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政權自身的腐化與不堪一擊。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京城後,不僅沒有穩定民心,鞏固統治基礎,反而四處掠奪錢財,引起普通民衆紛紛不滿。農民軍沒有嚴明的紀律,他們入城後貪於享樂,不僅軍心渙散,戰鬥力減弱,而且出現了畏戰的心理。與此同時,清軍在鬆錦決戰後,搬師回瀋陽修整的同時招降了不少明將,爲攻打京城作了充足的準備。本來吳三桂在與哪邊合作的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李自成並沒有看到山海關一線防禦的重要性,在招降吳三桂不成後便與之交戰,導致吳三桂轉而降清,反過來對付李自成軍。

李自成爲何短短四十天就兵敗如山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第2張

郭沫若曾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認爲山海關一戰李自成軍失敗的原因在於上層的腐敗墮落,他列舉了大量史料說明大順軍日夜搜刮金銀、沉迷於嬉戲淫樂中,因而對當時全國的局勢沒有充分的瞭解,也沒有預先制定措施預防清軍的入關,同時對十幾萬清軍兼程入關毫無防備,最終貽誤了戰機。可以說,李自成農民軍在山海關戰役中的慘敗是註定的而不可避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