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大家可能聽說過,字面意思就是這個叫慶父的傢伙不死,魯國的災難就不會停止。那麼這傢伙是誰?他爲何如大魔頭一般對魯國製造災難,這中間牽涉到一出叔嫂通姦的人倫悲劇。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先來看一下慶父的身世,他是魯國國君魯莊公的異母弟。莊公一共有三個弟弟,慶父是最大的,還有兩個是叔牙和季友。而莊公當初娶了齊國國君的女兒(有記載她的父親是齊僖公,但後人考證應該是齊襄公或者是齊桓公)哀姜,哀姜嫁過來的時候還帶了個妹妹作爲陪嫁。後來哀姜被立爲王后,但是她一直沒有生育,她的妹妹生了一個兒子,叫作公子啓。莊公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公子般和公子申,都是庶出。三個兒子中莊公最喜歡的是公子般。

在莊公還在世的時候,慶父就偷偷摸摸跟哀姜私通,並且慶父爲人專橫殘暴,莊公心裏對他一直有所不滿。後來莊公病重,自知時日無多,得爲公子般上位謀劃,因爲不喜慶父,又怕自己身亡之後慶父胡作非爲,於是找另外兩個弟弟商量後事。先找的是叔牙,誰知道叔牙早就跟慶父狼狽爲奸,這時候居然極力推薦慶父繼承魯國國君之位,想必莊公當時已經病入膏肓,不然大耳摑子早就抽這個弟弟臉上了。趕走了叔牙,莊公又找四弟季友,季友比較實在,也瞭解哥哥的意思,於是拍胸脯保證,自己一定好好輔佐公子般繼位。聽到弟弟這麼說,莊公放下心,安然死去。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第2張

因爲慶父的勢力比較大,爲人也狡猾難制,季友不好直接對他下手,便設計毒死了他的跟班叔牙,以此來孤立慶父,並且宣佈先君遺詔,擁立公子般即位。慶父一看矛頭直指自己,豈能坐以待斃。他收買了一個養馬的莽夫,在喪期之內殺死了公子般,季友一看這貨也太殘暴了,趕緊逃到了陳國避難。而慶父肯定是自己想稱王啊,但是齊國卻想扶持哀姜妹妹所生的公子啓,因爲這孩子畢竟流着齊人的血。哀姜心儀自己的姦夫情郎,但公子啓也是自己的外甥,慶父要立公子啓做幌子,她欣然同意。於是公子啓繼承君位,就是魯閔公。

傀儡怎麼掌管國政,國事還不是慶父把持。齊桓公派人到魯國瞭解情況,得到的彙報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果然,只過了一年多,嫌有國君礙手礙腳,終究和哀姜不能雙宿雙飛,加上他本就有篡位之心,慶父便殺了魯閔公,哀姜這個淫婦,只爲跟慶父他好我也好,哪裏管什麼國家社稷,慶郎說啥就是啥哦。當初發誓要保護公子般的季友,這時又帶着公子申逃往他國避難,算是給莊公保存了一點血脈。

然而慶父太過莽撞,他沒有考慮魯國國民對自己的怨恨,更沒有考慮霸主齊國的想法。他現在殺的可是齊桓公的外孫啊,齊國豈能善罷甘休,一看齊桓公要搞事,而國人也搞暴動反對自己,慶父趕緊逃到莒國,哀姜也逃到邾國,反正莒國和邾國相鄰,兩人私通起來方便,並且自以爲輿論不會那麼強烈。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第3張

看到慶父出奔,國內真空,季友帶着公子申回國,將其扶持上位,就是魯僖公。季友派人賄賂了莒國國君,莒國準備引渡慶父回魯國。慶父派人向季友求情被拒絕,只好自縊而死。而他的哀姜也被齊桓公認爲是家族恥辱,跟邾國要人,邾國哪敢違抗,哀姜死於回國的路上,說是自縊。這對姦夫淫婦終究把自己給作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