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白蘭國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是現在的哪裏

白蘭國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是現在的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黃河岸邊曾經有這樣一個地方:青年男女手拉手跳舞,國王和王后坐在中間,女王的頸上戴水晶珠鏈,國王的腰上有青銅佩刀,祭司用玉璧和玉琮祭祀天地,士兵在校場揮舞矛和戈操練,農人在田中種穀,牧人在山上放牧,獵人在林中狩獵,漁夫在河邊打魚,壯士在高臺上擡着木筐建築王宮,侍女在大樹下搖着紡車紡紗織布,男人們用石刀砍着鹿肉,女人們用陶罐煮着食物,老人們用石磨磨面,孩子們用陶壎奏樂,石場中有許多人在打造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鎬、石鏟和石磨,窯場中有許多人在燒製陶器,有陶罐、陶盆、陶壺、陶甕和陶壎,骨場中有許多人在製作骨器,有骨針、骨鏟、骨鉤、骨鏃和骨笛,玉場中有許多人在雕琢玉器,有玉璧、玉琮、玉鏟、玉鑿和玉刀,銅場中有許多人在冶煉銅器,有銅矛、銅戟、銅刀、銅鈴和銅鏡。黃河兩岸都是茂密的樹林,他們居住在巴溝河的兩邊,東邊日出之處是居住地,西邊日落之處是安葬地,這些人過着悠閒自在的生活。這樣一直過一千年,然後突然遇到一場災難,這裏的一切就被毀滅了,族人也不知所蹤。

這是我站在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宗日文化遺址上根據出土的文物所想象到的場景,這裏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銅器現在都收藏在博物館中,現在有的區域還沒有發掘,我們在山頭行走的時候,隨意就發現了一處堆積很深的灰堆,我們隨手從地上就撿起打磨過的石斧,向下挖掘的時候,裏面有許多石器,我還找到一片彩陶碎片,我在想是否宗日人在遇到戰亂逃往時,煮食物的少女在慌亂中打碎的?

白蘭國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是現在的哪裏

這裏處於黃河谷地中一塊突出的廣闊臺地上,田野中的莊稼茂盛,不像是在青藏高原腹地,倒彷彿是在中原古地,因爲這裏的海拔也本身只有兩千多米,可以想象在五千年前是一個肥美的地方。這裏本來已經成爲一片荒地,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批移民到此開墾,聚集成現在的團結村,移民在種地的時候經常挖到陶罐,青海省在進行文物普查時驚訝地發現這裏是一處巨大的文化遺址,跟中原文化仰韶文化的西部地方類型馬家窯文化有不少共同點,不過又有許多獨特之處,藏語稱這裏爲宗日,就命名爲宗日文化,宗日意爲人們聚集的地方。這裏曾經是一片荒地,他們卻稱爲人們聚集的地方,我想有遠古的集體記憶。此後宗日文化遺址相繼在貴德到同德的黃河兩岸發現五十餘處,我們可以勾勒出黃河上游一個宗日人組成的大王國的疆域。宗日文化的年代大概是《史記》中所說的三皇五帝的時代,那裏正好是析支的地域,析支曾經朝覲舜帝,析支又被記載爲鮮支、賜支、河曲羌,都是同樣的意思,大約是河源的意思,積石山就是從析支山轉音來的,同時也是這段黃河的名字,所以宗日人應該就是析支人。可是這些宗日或析支人後來到何處?我發現宗日文化的區域跟後來的白蘭國所在大體相同,難道白蘭國是宗日文化的承繼者?

宗日文化有太多的謎團待解,由於資料缺失,我們只能推斷。經過年代測定,宗日文化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那時在中原地區正是黃帝的時代,他們應該就是古羌人析支,析支曾經擁戴舜帝,一直持續一千年,大概到大禹的時代。看着他們祭祀天地的玉璧和玉琮,我在想爲什麼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有如此發達的中原仰韶文化存在。黃帝打敗炎帝,炎帝屬於羌人族系的首領,析支是中原王朝在西面的屬國?宗日遺址已經有房屋的柱礎,可以想象到宮殿的雛形。黃帝的王后嫘祖發明紡織,在宗日遺址中有陶製的紡輪。黃帝的臣子伶倫發明音樂,在宗日遺址中有陶壎。黃帝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在宗日遺址的陶罐上有奇異的符號。宗日文化大概消失於四千年前,那時正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大禹在積石山導河,積石山有大小之分,小積石山就是現在的積石山,大積石山則是阿尼瑪卿山,宗日文化或者析支王國正在大小積石山之間的黃河大轉彎中,難道從那時起宗日王國被大禹滅國?又或者是首都被毀,族人遷移到穆克灘中?

白蘭國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是現在的哪裏 第2張

宗日人究竟屬於什麼人種?是黃種的古羌人還是白種的丁零人?這裏在漢文古籍記載中最初是古羌人析支的地方,宗日遺址中許多文物也可以證實,可是在宗日遺址中發現了最早的西餐具:骨刀和骨叉,難道歐洲現在廣泛使用的西餐具最早從這裏傳播過去的?在現在的黃河大轉彎之處,曾經有一個古國叫白蘭國,國人是羌族人和丁零人的混合,在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之前這裏就已經有連接東西方的古道:白蘭道,也就是絲綢之路南支線,當時這裏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荒涼的景象,而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據考證,有一種說法認爲炎帝的羌人部落是黃種人,黃帝的部落則是西來的白種人,宗日是否有同樣的融合?

宗日的彩陶非常獨特,最有名的一個陶盆上面的圖案是男女手拉手舞蹈的,這被認爲是青藏高原獨特的鍋莊舞的雛形。宗日彩陶上還有許多無法破解的圖案,這些圖案是星圖還是實物?這些符號是文字還是圖騰?宗日的石器、骨器、玉器、銅器也有許多精品,其中隱藏着的宗日文化密碼還有待破解。

宗日遺址或析支王國有超過千年的文化遺存,那麼他們的後人到何處?我發現在這個地域有一個史書記載極少卻影響很大的國家:白蘭國,絲綢之路的南支線白蘭道就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白蘭國曾經是絲綢之路重鎮,大體上以穆克川爲中心,有一條沙線一直從西域延伸到這裏,大概從柴達木盆地延伸到塔拉灘,經過龍羊峽延伸到穆克灘,一直到黃沙頭才結束,這在古代是道路的天然標誌,所以這裏又叫沙州,跟敦煌的沙州不同。白蘭國是古羌人和丁零人混合的國家,前面的歷史已經不可考,直到三世紀鮮卑部落吐谷渾到來,將白蘭國滅亡,白蘭成爲吐谷渾的大本營,吐谷渾立國三百年,每次經過敗仗都“退保白蘭”,從那裏重新振作起來,吐谷渾滅亡是因爲吐蕃從背後襲擊了它的大本營。這曾經繁盛的謎一樣的白蘭國難道是宗日人的後裔建立的?

白蘭國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是現在的哪裏 第3張

宗日有許多謎團待解,我現在可以這樣推斷:宗日人在黃河上游以黃河大轉彎爲中心建立一個王國,國名應該不是宗日,可能就是析支,本來是羌族人的地方,後來丁零人到來,建立起一個融合兩個種族的國家,首都可能就在穆克灘的莫賀,這裏曾經有連接東西方的白蘭道。這個國度五千年前跟炎帝的國家相接,二國經常往來,黃帝打敗炎帝后他們跟新的華夏國交往,舜帝的時候曾經派使節朝貢,大禹治水的時候被滅,因爲交通險遠,他們在穆克川重新建立首都,中間可能經歷過多個朝代,形成後來的白蘭國,白蘭可能只是析支人末代王朝的名字,白蘭國最終被吐谷渾滅亡。這都是推斷,有待更多的文物來破解這些謎團,白蘭國王都的遺址可能就在穆克灘中的一個地方,希望早日揭開這個比樓蘭古國還神祕的國家的面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