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望世家族:河東裴氏的歷史淵源

望世家族:河東裴氏的歷史淵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裏,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裴氏家族。河東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爲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爲上非下邑)鄉,因以爲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爲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爲姓。後裴氏分爲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

 姓氏溯源

河東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爲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爲上非下邑)鄉,因以爲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爲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爲姓。後裴氏分爲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爲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鬱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望世家族:河東裴氏的歷史淵源

 興盛原因

一、獨特的封建家教。在《裴氏世譜》的《列傳》、《列女傳》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個例子:裴炎在弘文館就讀時,"每逢休假,他生或出遊,炎讀書不廢。"裴休"童時與兄儔、弟俅偕隱濟源別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而裴植的母親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過,必束帶伏閣,經五、三日乃引見之,督以嚴訓。"正是由於裴氏子弟的勤奮好學與家人的嚴格管教,才使裴氏"將相蟬聯出,公侯奕葉長。"另外,裴氏家族還通過灌輸"忠君報國,光宗耀祖"的思想,給子孫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從《裴氏世譜》中繪製的"裴氏祖廟"圖中可以看出,他們在祖廟的門口立有"氣衆山河"、"忠孚華夏"兩個牌坊,在牌坊裏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狀元碑三塊石碑。把裴門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傳、優秀的詩賦文章、皇帝下的詔命、歷代名人爲裴氏寫的贈答詩、墓誌、碑文、表啓等錄入《裴氏世譜》,以此來教育和激勵裴門後人。

望世家族:河東裴氏的歷史淵源 第2張

二、得益於封建門閥制度。自東漢初年,我國就逐漸形成了所謂的"衣冠望族"或"姓族"。魏晉以後,門閥制度得以完全確立。雖然到了隋朝,建立了科舉制度,但非氏族姓氏的仍難被錄取。這對於是關中郡姓的裴氏,無疑是十分有利的。就拿唐朝宰相裴耀卿來說,不難看出在我國封建社會裏,門閥高低對仕途的影響是何等重要。從縱向而言,其曾祖父裴正爲隋散騎常使,祖父裴昚爲隋淮南司戶參軍,父親裴守真爲唐寧州刺史,裴耀卿的兒子裴伯言爲唐刑部尚書,孫子裴行立爲唐桂州都督,其上下幾代皆爲官;從橫向而言,裴耀卿兄弟七人,老大裴子餘爲冀州刺史,老二裴耀卿爲左丞相,老三裴叔卿爲濟州司馬,老四裴季卿爲湖州司士參軍,老五裴幼卿爲洛陽尉,老六耀卿爲中書令,老七春卿爲太子中允,其兄弟七人均出仕,且有二人爲宰相。

三、親緣關係。親緣關係(特別是婚姻關係)在我國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裴氏世譜》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唐高祖時,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兒嫁與高祖的兒子趙王李元景爲妃,他的兒子裴律師又娶高祖的女兒、太宗的妹妹臨海公主爲妻。在唐王室中,中宗女宜城公主、睿宗女霍國公主、肅宗女大寧公主、代宗女永清公主、憲宗女陳留公主,特別是玄宗把自己的六個女兒,即新平公主、齊國公主、永寧公主、蔡國公主、常芬公主、興信公主嫁入了裴門。裴氏與皇家聯姻尚且如此,與其它官僚士族的聯姻就更緊密了。杜甫有首律詩叫《麗人行》,張祜有首七絕叫《虢國夫人》,張萱有幅名畫叫《虢國夫人遊春圖》,把虢國夫人姐妹們的雍容華麗、嫺雅優美、驕奢淫佚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們通常認爲虢國夫人之所以能如此奢華驕橫,是由於她有一個玄宗寵幸的妹妹楊玉環,還有一個做宰相的堂哥楊國忠,其實,她更有一個強大的裴氏家族作後臺,因爲她也是裴門的媳婦。再看西晉時的裴頠,他最早的發跡是由於其姨夫尚書令賈充的保薦,詔命承襲了父親的爵位,遂於太康二年(281年)出任太子中庶子,最後升到了宰相。

四、世襲制。《禮記·禮運篇》中說,"大人世及以爲禮"。意思是子孫繼位,認爲是當然的。自大禹傳位於啓開始,世襲制便產生了。不過,歷代封建王朝的世襲大都是王位、爵位,很少有世襲官職的(631年,唐太宗下詔世襲刺史制,但到639年就停止了)。在《裴氏世譜》中,經常能見到"未冠推蔭"、"以蔭仕累遷"的字眼。西晉的裴秀,襲父爵爲清陽亭侯,後官至司空;唐朝的裴法師,襲爵聞喜公,後官至左金吾大將軍;五代的裴羽,襲爵一品子,後官至散騎常使;清朝的裴宗錫,襲二品廕生,後官至巡撫。由此可見,爵位與官位幾乎是相輔相成的。裴茂和他的兒子裴潛、孫子裴秀、曾孫裴頠,先後爲東漢、魏、西晉的宰相;裴仁基和他的兒子裴行儉、孫子裴貞隱,先後爲唐朝的禮部尚書;裴思賢和他的兒子裴遵、孫子裴果、曾孫裴孝仁,先後爲南北朝時的刺史。清朝的裴率度和其子宗錫都任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都察院御史、侍郎等職。祖孫幾代同爲一官職,這也算裴氏家族一道奇特的風景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