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到今天爲止,中國的《漢字簡化方案》已經公佈了62年,在此期間關於繁體字和簡化字之間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最近幾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甚至有人提案在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是非曲直難以公斷,無論怎樣我們這兩代人都是使用這一套簡化漢字度過了這麼多年。如果我們再回到六十多年前的繁體字時代,或許就能夠理解爲什麼要有個簡化字了。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前後,就有很多學者提出了簡化漢字的想法,解放前漢字簡化的工作就一直在開展。爲什麼呢?因爲中國的繁體漢字實在太過複雜龐大,就像魯迅在《孔乙己》當中所說的那樣,一個茴香豆的茴字就有好幾種寫法,這些字的讀音、意義、用法完全一樣。簡化後我們常用的漢字不過3500字,可要是繁體字那就得需要上萬個,使用那麼多無意義的同義字,給漢字的普及推廣增加了很多困難。

在近代史上,由於西方文明的介入,大量的新名詞、新意義蜂擁而至,舊有的一套漢字體系根本無法應付如此之多的變化。所以現在我們使用的白話文當中,有數量極多的那一部分是來自日語,現代漢語當中的兩個字詞彙,如果拆開來單個字跟這個詞不相干,那麼這個詞很有可能是日語詞,比如:幹部、組織、事業、經濟等等。原有的漢字體系融入了大量的外來詞之後,就更加複雜。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第2張

列寧曾經說過,在一個充斥着文盲的地方,是沒有辦法實現共產主義的。傳統的繁體字沒有漢語拼音,各字體之間很少有系統的相關性,再加上意義晦澀難懂,書寫筆畫更是複雜。所以老百姓學習起來極其的困難,可以說沒個三年五載根本就沒有辦法正常的讀書看報寫信,就算你短時間內學會了幾百個漢字,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爲繁體字太複雜,那些種地的農村一看就頭大。舉個例子來說吧,以前小學生第一天上課最先學習的三個字就是“開學了”,繁體的這三個字足有32個筆畫,對新入學的孩子來說就是第一道難關。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第3張

而且最重要的,在民間其實早就有了自發性的簡化漢字,比如商鋪的掌櫃和會計,在平時記賬的時候,哪有時間去寫這麼複雜的繁體字,都是使用自己創造的簡化字,這麼一來二去的傳播,在某一個行當裏面居然就有了自己的漢字體系。還有一種叫做“俗體字”的更爲古老的簡化字也在民間流行,這種字早在宋朝時期就開始流行,不過由於朝廷科舉考試不承認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字體,所以一直流於民間。1935年由國民政府主持,在“俗體字”當中選了三百多個寫入小學課本,作爲簡化漢字的第一步,但是頑固的保守勢力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近代中國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之爭,中國文盲率大幅下降 第4張

基於這些原因和背景,新中國成立之初,馬上就把簡化漢字的工作列爲頭等大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0月10日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協會。經過大量學者幾年的不懈努力,十幾次更改草稿,直到整整六年後才正式推出《漢字簡化方案》,雖然簡化只確定了517個簡化字,但是意義卻不同一般。首先是去除了大量的同義字,確定了偏旁部首的規律,漢字的學習和書寫變得相對很容易。所以在之後的全國上下的“掃盲”運動當中,纔會有很多舊中國的文盲開始能夠讀書、看報、寫信,到1964年,中國的文盲率從80%下降到了52%,去掉了1億多個文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