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常山之戰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戰役嗎?是如何以少勝多的

常山之戰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戰役嗎?是如何以少勝多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發起反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爲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常山之戰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戰役嗎?是如何以少勝多的

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初,左兵馬使李光弼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朔方軍東出平定“安史之亂”,擊敗安祿山大同軍使高秀巖後,由郭子儀推薦,升任河東節度使。二月初二,李光弼奉命率蕃、漢步騎萬餘人,太原弩手3000人,東出井陘(今河北獲鹿西南),直指常山。當時,史思明率數萬大軍圍攻饒陽(今河北深縣西南)20餘日不下,常山兵力空虛。

二月初五,李光弼率軍進至常山郡。常山城內3000團練兵倒戈,抓住守將安思義出降,李光弼隨即移軍入城。史思明聽到常山失守,立即放棄圍困饒陽,親率2萬餘騎直奔常山。

第二天天未明,其前鋒部隊即抵達常山城下,史思明率大軍相繼而至,立即指揮攻城。李光弼令500弩手在城上萬箭齊發,叛軍死傷頗多,被迫稍退。李光弼再派弓箭手1000人,分爲四隊,輪流不斷放箭,給叛軍以很大殺傷,叛軍抵擋不住,只得收軍北退。

常山之戰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戰役嗎?是如何以少勝多的 第2張

史思明一退,李光弼派兵5000人出城,每人持一長槍,夾滹沱水相迎,叛軍中箭者大半,只好後退。這時,李光弼聞報有叛軍5000步兵自饒陽來,一晝夜行170裏,正在常山東南九門縣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當即派步騎各2000人,偃旗息鼓,沿河潛行。至逢壁,叛軍士兵正在吃飯,唐軍乘機掩殺過去,斬殺殆盡。史思明聞訊失色,只好撤軍退入九門(今河北藁城西北)。李光弼初戰告捷,常山9縣,有7縣歸附唐軍,只有九門、藁城尚在叛軍手中。

這一戰役是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史稱“常山之戰”,這次戰役是唐軍在河北戰場上的一次決定性勝利,直接導致了史思明的覆滅。隨後,李光弼一鼓作氣,收復九門、趙郡(今河北趙縣)等地。五月,與郭子儀會師常山,乘敵疲憊出擊,大敗史思明部於嘉山(今河北曲陽境),進圍博陵(今河北定縣),軍威大振,使河北十餘郡皆殺叛吏歸唐。

“常山之戰”後的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常山郡建制正式取消,又稱恆州,自此世無常山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