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魯國(前1032年—前249年),周朝的諸侯國,國君爲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由此,周朝的諸侯國中,魯國不僅是爵位較高的諸侯國,比如秦國君主是伯爵,楚國君主是子爵,而且,魯國的君主是周公的後人,所以和周王朝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基於此,在周代的衆多諸侯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伴隨着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稱霸和崛起,魯國逐漸失去了聲音。雖然嚴格來說,魯國不是小國,但是,和齊國、楚國、吳國、越國等大國比起來,魯國顯然非常弱小。那麼,如此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首先,根據《左傳》、《史記》等史料的記載,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爲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後七年(前249年)魯頃公死於柯(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在戰國後期,魯國是被楚國所消滅的。對於魯國來說,之所以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原因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魯國人才輩出,幫助魯國多次抵禦和化解了周邊大國的進攻。舉例來說,在春秋時期,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齊國軍隊進攻魯國。魯人曹劌往見魯莊公,從而率領魯國大軍迎戰齊國大軍。在長勺之戰中,曹劌一鼓作氣,幫助魯國以少勝多,擊敗了想要攻佔自己疆域的齊國。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第2張

到了公元前484年,田氏掌握了齊國的大權,希望通過消滅旁邊的魯國,以此爲田氏代齊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魯國南邊的吳國,也對魯國虎視眈眈。在此背景下,孔子的徒弟子貢出使齊、吳、越、晉四國,憑藉着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幫助魯國化解了此次危機。對於孔子的徒弟子貢,一手促成了齊國和吳國之間的交戰,並且讓越國在吳國之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即越國趁機消滅了吳國。在此之後,越國需要消化吳國的疆域,齊國田氏專心於如何取代姜氏,所以,魯國反而獲得了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第3張

另一方面,魯國之所以能堅持到戰國末期,也和魯國的地理位置不是非常重要存在直接的關係。春秋時期,也即魯國實力最爲巔峯的時候,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可謂一箇中等諸侯國。不過,到了戰國時期,魯國的核心區域逐漸縮小到今山東省濟寧市一帶。雖然魯國的地理位置,屬於中原地區。但是,因爲處在相對靠東的位置,所以,魯國不像鄭國、衛國、宋國等諸侯國處在四戰之地。比如夾在戰國七雄中的鄭國,因爲握有虎牢關等兵家必爭之地,就旁邊的韓國所消滅。

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弱小的魯國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 第4張

最後,衛國雖然一直延續到秦朝建立後,但是,其疆域基本上被魏國、趙國攻佔了。至於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而且非常富庶的宋國,更是被齊國、楚國、魏國三家瓜分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爲地理位置不是非常重要,所以,直到戰國後期,楚國纔派兵消滅了魯國。而楚國之所以派兵消滅魯國,是因爲自己西邊的疆域基本上都被秦國攻佔了。彼時,楚國已經遷都到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在此基礎上,因爲楚國重心的東移,雖然此時的魯國疆域已經非常小的,但是,對於需要恢復國力的楚國,魯國還是具有一定價值的。綜上,在戰國末期,楚國輕鬆地消滅了魯國。總的來說,對於堅持到戰國末期的魯國,爲我們留下了《春秋》《左傳》等偉大的遺產,讓我們知道了兩千多年前華夏大地上發生的精彩故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