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在先秦時期,儒家和墨家可謂兩門顯學,但是後者在後世逐漸湮沒無聞。其創始人墨翟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踐行着自己的主張,他思想中的兼愛、非攻、邏輯學等因素,很容易讓人想到現代西方思想的某些對應物,爲此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甚至斷言,如果墨子出現在更爲理想主義、更具想象力、更具宗教性的民族裏,或許可以發育爲類似基督教一樣的理論體系。今天我們將通過他的論述,走近這一位偉大的先哲。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墨子的家鄉似乎在南方,而非北方,像所有國中飽學之士一樣,他也曾擔任過官職。由於後世的散佚,通行本《墨子》僅存五十三篇。這五十三篇似乎都是墨子去世後由其門徒編撰。各篇脫漏錯亂之處甚多,甚至往往不堪卒讀,其文義已然不可考。不少學者花費心力校讀,可惜收效甚微。《墨子》文義通順的部分卻在許多方面體現出了其作者清晰的邏輯性——這在中國哲學家中是極不尋常的。

墨子的理想是普天下的和平與繁榮。我們可以看出這位中國古代哲學家的這些觀點有多麼現代。他宣稱,聖人之務在於平天下之亂,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亂何自起”?墨子回答“起不相愛”:

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墨子·兼愛中》)

兼愛、非攻原則如何自圓其說?墨子指出,判斷某一學說是否成立,其標準有三(“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用之爲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

墨子順着這一方向繼續進行論證。上天“兼天下而愛之,撽遂萬物以利之”,它創造出日月星辰,規定它們的運行軌跡,使四時春夏秋冬,不違物候,“雷降雪霜雨露,以長遂五穀麻絲,使民得而財利之;列爲山川溪谷,播賦百事,以臨司民之善否;爲王公侯伯,使之賞賢而罰暴,賊金木鳥獸,從事乎五穀麻絲,以爲民衣食之財”。所有這些難道不都是來自於上天的饋贈麼?所有這些饋贈難道不是無差別地給予每個人麼?由此可見,上天必然是愛與正義的來源,而在大地上的凡人,其責任便在於聽從上天意志,躬行兼愛與非攻。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第2張

這難道不也是古代聖王所行之事與所傳之學嗎?

日常經驗也教給我們同樣的事情。“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是爲兼相愛,交相利。

如果我們將“兼相愛、交相利”推廣爲治國原則,必將出現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盛況。上行下效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墨子舉例:楚靈王喜歡大臣細腰,結果滿朝文武大臣,皆辛苦節食,“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越王句踐好士之勇,越國的年輕人便皆尚武,不怕赴湯蹈火。設若君臣推行上天的“兼而愛之”精神,全國上下必將風行草偃,不敢有絲毫依違,普天下的兼愛非攻則指日可待。

不過墨子學說的真正要旨似乎更在於功效主義方面,而非其人道主義方面。這可以從他的經濟觀窺得端倪。墨子的經濟觀曾遭到儒家的猛烈抨擊,這也造成了墨子學說徹底失傳。

墨子極爲反對當時社會流行的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等傳統,還認爲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納妾)等方面都應該節制,因爲這些都是食利階層的非生產性消費,純屬對財富的浪費。要提升百姓的真正福祉,就不該鼓勵奢靡與排場,而在於財富的生產。

蓄私習俗很自然地造成了“天下之男多寡無妻”,最終嚴重影響人口數量(“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所以饒有意味的是,我們看到墨子反對蓄私的唯一理由是出於功利的考量,而非道德上的。

基於同樣的理由,墨子也反對儒家的情感主義(sentimentalism)。中國人對祖先始終懷有深切的敬畏之情,從不失掉一切慎終追遠的公開機會。因此,中國人自然特別重視喪禮,無論貧賤,都不遺餘力地大肆操辦喪禮,以對逝者表達最深的哀思。中國人現在辦喪事時甚至還會出錢僱人哭喪。古代的中國人或許不會這麼做,至少現有文獻中找不到任何線索。但是,爲父母服喪三年被古人視爲至高的孝道。在三年守孝期,孝子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辭去所有官職,不參與任何商業交易和公共或私人的節慶。他們像囚徒或修道士一樣拘繫在家,“縗絰垂涕,處倚廬,寢苫枕塊,又相率強不食而爲飢,薄衣而爲寒”,全心全意懷念逝者。儒家對於服喪三年大體上持提倡的態度,而墨子卻對之進行了猛烈批駁。(見《墨子·節葬》)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第3張

圖爲職業哭喪人

墨子的反對意見整體而言是言之有據的。他指出,喪葬是一種非生產性的事務,在它上面浪費如此巨大的財富實在不可取:厚葬久喪有害於政事運行,也阻礙了工農商業的發展。辦理喪事時,“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如此對待一副屍體,從其實用性來考量的話,純屬多餘。墨子是一位徹底的實用主義者,拒絕任何過度的情感流露。他願意對情感留有一份敬意,但是他不能接受爲了情感,而將私人乃至國家財富揮霍無度。

由此,無怪乎墨子也反對音樂,尤其強烈譴責戰爭。在墨子看來,音樂不能夠給國家添加一絲一毫的財富,而戰爭則尤爲可憎,因爲它導致工商業停滯,“竭天下百姓之財用”,“百姓死者,不可勝數”,是徹底的不仁不義。可以這樣說,任何東西,凡是有害於國家和平與生產的,都會遭到墨子無情的抨擊。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第4張

當時流行的宿命論也難逃墨子的厲聲譴責。在墨子看來,宿命論是對工農商業發展和社會繁榮的極大阻礙。如果百姓盲信所謂命運,他們就沒有動力去工作、創造財富,也無心於維繫天下和平。每個人只會消極被動,聽任萬事萬物受到宿命的擺佈。墨子在骨子裏是一位飽含熱情、勤勉生活的倡行者。在墨子身上,我們看到中國人心靈中的實用傾向如何被過分強調,而同時對禮儀的熱愛又是如何被犧牲掉的。

最後,“天”的觀念在墨子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英文詞義是heaven,但有時又在基督教意義上被譯爲God(上帝)。基督教的上帝和墨子的天,二者的區別在於,在基督教中,上帝概念是最爲首要的,對上帝的崇拜是宗教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而墨子則將首要地位給予實用主義,只是因爲在踐行實用主義的時候,天(上帝)觀念才成爲一種必須。墨子的天的觀念與兼愛學說之間的聯繫,與基督教思想是如此相似,這倒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玩味的。我們將會在下一章講述中國思想的宗教方面時進一步探討這個有趣的巧合。

平等、博愛、功利主義、和平崛起……墨子的價值是否被嚴重低估?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