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成語“恬不知恥”出自於哪裏?“恬不知恥”含義詳解

成語“恬不知恥”出自於哪裏?“恬不知恥”含義詳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成語“恬不知恥”出自於哪裏?成語“恬不知恥”是什麼意思?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恬不知恥】故事的主人公:

崔公度,宋詩人,字伯易,高郵人。崔希甫之孫。

【恬不知恥】是什麼意思?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成語“恬不知恥”出自於哪裏?“恬不知恥”含義詳解

【恬不知恥】出自哪裏?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

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爲銘》:“衛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恬不知恥】詞語辨析:

【恬不知恥讀音】:tián bù zhī chǐ

【恬不知恥的近義詞】:寡廉鮮恥、厚顏無恥

【恬不知恥的反義詞】:無地自容

【恬不知恥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談,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王安石、韓琦等名士的賞識。公度布衣出身,朝中無親朋可依靠,於是專以順附諂媚王安石爲務,經常不分晝夜向王安石請安,即使在廁中相遇,也莫不誠惶誠恐。一次他尾隨王安石之後,手執其衣帶尾,王安石回顧疑惑不解,公度卻笑着說:“相公,您的衣帶有點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乾淨了。”見者無不恥笑,而他自己卻不以爲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