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朱棣遷都北京是爲了個人私慾嗎?

朱棣遷都北京是爲了個人私慾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朱棣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遷都北京對於朱棣而言,首先是作爲統治者的個人意願,其次纔是爲大明帝國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用利弊來形容朱棣遷都是本末倒置的思維。

朱棣遷都北京是爲了個人私慾嗎?

對於朱棣而言,遷都北京主要是爲了解決篡位後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環境問題,是一種不得已而爲之的選擇,對朱棣本人而言沒有“弊”這一說,北京的風沙對於朱棣而言都是過家家。

而作爲統治者的決策,朱棣的意願必然也深刻影響着大明帝國的盛衰。那麼遷都北京對大明帝國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靜夜史認爲當然是利大於弊。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爲遷都北京,明朝纔有了276年的國祚。

爲何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爲這和我國古代歷史上小農經濟的帝國基石密不可分。

朱棣遷都北京是爲了個人私慾嗎? 第2張

雖然小農經濟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且結構穩定等諸多優勢。但小農經濟也帶結構脆弱,受自然環境影響力強等不足,尤其是面對北方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時,獨立的小農經濟單位難以形成合力且因自身戰鬥力不足,極其容易被遊牧民族橫掃。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秦始皇時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在農牧交界線上修建萬里長城阻擋遊牧民族南下。長城的修建,使得小農經濟發展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空間。

但長城作爲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不僅建造時興師動衆,維護時更是耗時費力,在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政治力量的支撐,萬里長城防禦體系是絕對無法固若金湯,這在客觀上決定了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必須在靠近長城的北方,尤其是長城以北的少數民族虎視眈眈時,所以朱棣遷都北京有其必然性。

不過北方很大,爲何是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開封呢?靜夜史認爲除了北京時朱棣老家的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北版塊的加入。相比於西安和開封等北方城市,北京雖然條件更爲惡劣,但這裏靠近長城的同時,還有效連結了華北和東北版塊,是自金朝以來統治者的共同選擇。

所以,爲了保住東北,朱棣只能將都城選在北京。在我國地形總體自北向南傾斜的情況下,都城越靠北,越有利於帝國的穩定。

朱棣遷都北京是爲了個人私慾嗎? 第3張

而且朱棣時期的北京,並不是明朝的“國門”,雖然自靖難之役開始,明朝於1399年放棄了大寧衛,1402年放棄了東勝衛,但作爲朱元璋在漠南地區構築的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北京北部的開平衛雖然孤懸塞外,但仍在明朝手中,這意味着北京依然和蒙古有一定距離,直到1435年明宣宗時期開平衛內遷後長城才成爲明朝北界,北京才成爲國門。

將北京放在抗敵一線,對明朝而言是正確的選擇,北京一旦失去,華北平原和江淮地區無險可守,如果少數民族在長江以北建立類似元朝的強大政權,定都南京難以固守,所以歷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權纔不長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