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謀士是指爲他人出謀劃策的有識之士。他們往往以軍師、幕僚的身份出現。他們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更沒有更改主帥決定的權力。因此,他們的戰略思想和戰術策略,都必須徵得主帥的同意才能實施和檢驗。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因此,謀士的成功或失敗,不僅僅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大程度上其實掌握在決策者手中。如果侍奉的是明君,那麼即使是死,也是“士爲知己者死”,死得其所,死得有意義。相反,如果侍奉的是昏君,那就不得不抑鬱而死,含恨而終,死不瞑目。

謀士的命運不在己,而在於主子。這也正是謀士的悲哀!

劉邦手下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最終也成了一個悲哀的謀士。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第2張

重新奪回成皋,酈食其功不可沒,正是在他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劉邦才得以順利啃下這塊硬骨頭。也正是因爲這樣,劉邦對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更加器重了幾分。

然而,酈食其的生命此時也快走到了盡頭。他未得善終,因爲他被大將軍韓信“殺死”了。

韓信爲什麼要殺酈食其?他們同侍一君,如果不是個人恩怨,那就是因爲爭寵了。韓信和酈食其顯然是後一種。

當然,以韓信的智商,他是不可能親自動殺手的。韓信使用的是“借刀殺人”之計,他借的“刀”是田廣。

隨着楚漢爭霸拉鋸戰的進行,田廣一手抓好軍隊建設,一手搞好農業建設,不知不覺中,把齊國打造成了兵強馬壯、國富民強之地。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第3張

楚漢相爭不單單是項羽和劉邦兩人之間的紛爭,還涉及其他諸侯之爭。前面已經說過,項羽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只得到了秦朝兩員舊將——司馬欣和董翳,而劉邦卻得到了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等。現在天下唯一不安定的就是齊地了。偏生齊地還是塊硬骨頭,跟其他諸侯的“順風倒”不一樣,齊地軍民在自己的國土上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對項羽和劉邦都不買賬。

齊國的態度不明確,讓劉邦大感頭疼。現在,他正與楚國爭得不可開交,要是關鍵時候被齊國從背後捅一刀子,那還了得!別看劉邦長年東躲西藏,過着逃亡生涯,但他頗有遠見地把平叛工作早就交給了韓信。按劉邦的話說,雖然自己的行爲有點狼狽,但好歹牽制住了項羽,大將軍便可安心掃平不安分的諸侯了。

韓信的兵馬被劉邦奪走後,他只得去趙地重新招兵買馬。幸好他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很快就把新招來的士兵訓練得有模有樣,不到一個月便組成了一支威武雄壯之師。有了兵馬,韓信磨刀霍霍準備全力攻齊。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酈食其出現了,還跑來跟韓信搶戰功。

酈食其爲什麼不知好歹,早不來搶晚不來搶,非得在這個時候來搶呢?這得從劉邦重新奪回成皋後說起。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第4張

成皋失而復得,劉邦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項羽得知成皋失守後,馬上就會帶兵來對付自己。項羽的勇猛劉邦已領教了多次,他只要一想想都覺得膽戰。

看到劉邦怕成這樣,惶惶不可終日,不久之前嶄露過頭角的鄭忠心裏那個急啊。鄭忠爲劉邦分憂道:“要是齊地能早一點平定就好了。只要齊地一安穩,就可以把大將軍叫來,只要大將軍在,就能抵禦住項羽的報復。”

劉邦一想,覺得很對,也只有用兵如神的韓信在,自己才能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但是,他剛把韓信折騰成一個光桿司令,又立即命他重組軍隊去伐齊,就算是神仙,也需要時間啊!

可眼下時間緊迫,劉邦心裏琢磨着,如果能把齊國招降過來就好了。酈食其跟了劉邦這麼久,劉邦的心思他一猜就中。於是酈食其主動請求去齊地做說客,說服齊王歸漢。劉邦當然很滿意地答應了。

酈食其到齊國時,田橫正忙着做防禦工事,以抵擋韓信大舉來犯。不過,面對酈食其的到來,他倒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田廣會晤了這位優秀的外交官。

一開始,雙方談得很融洽,但客套話一過,酈食其便開始亮劍了。

他直截了當地問齊王:“如果您只能在項羽和劉邦之間選擇一個,您會選誰呢?”

田廣雖然還年少懦弱,但頭腦一點兒也不傻,他回答得很圓滑:“世事難料,福禍相依,在沒到一錘定音的時候,誰也不能預料。”田廣的意思很明確,他現在還不會輕易決定選哪一方做自己的庇護傘。

酈食其見他油鹽不進,不來硬的是不行了,於是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依我看,這天下必定是漢王的。項羽乃不忠不義不孝之徒,豈能得天下?”

接下來,酈食其又開始陳述劉邦在楚漢之爭中佔據的優勢,最後反問田廣道:“大王若不順應形勢歸順漢王,將來大軍壓境還能自保嗎?”

田廣一聽就慌了神,用詢問的眼神看着田橫,意思是:“丞相啊,這事該怎麼辦?怎麼辦?”

田橫也被酈食其的高談闊論說得有點心動了,但在做決定前,他提出了一個條件:韓信必須先撤軍。他的意思也很明確,既然你們有心來招降我大齊,爲什麼還在我國邊境駐紮一隊虎視眈眈的兵馬呢?

酈食其本來考慮到這個齊王是個難剃頭,得費不少口水,想不到這麼快就有被搞定的跡象了,不由大喜過望,當即拍拍胸膛說:“就是撤兵嘛,這還不是小菜一碟。既然都是一家人,還用得着兵戎相見嗎?”

承諾完齊國,酈食其馬上寫了一封信給韓信送去。韓信接到信後,心中滿是驚喜:“我正要發兵去打呢!既然酈先生只動動嘴皮子就搞定了,也就省得我兵馬勞頓之苦了。”於是,韓信馬上決定撤兵。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韓信手下一個叫蒯徹的謀士出現了。他的出現直接決定了酈食其的命運,也使原本可用和平方式解決的齊國問題再掀波瀾。

“將軍要撤兵南下?”蒯徹問。

“嗯,齊王已降,現在我們可與漢王會合,共同對付項羽了。”

“臣以爲不妥。”

“有何不妥?”

漢初第一外交官酈食其死於招降齊國途中,幕後黑手是誰? 第5張

“現在撤兵,有三誤。第一,這些天將軍奉命招兵練兵,花了不少心血,正要一試身手,豈能半途而廢?第二,酈先生一時憑嘴皮子說服了齊王,但人心難測,難免得提防齊王的變心啊!第三,將軍此番花了不少心血,眼看就要立下大功了,如果就這樣被酈先生三言兩語幾句話搞定,搶了戰功,得不償失啊!”

韓信聽完這話,陷入了沉思。自上次被劉邦“微服私訪”奪取兵權後,他誠惶誠恐,總想馬上立下大功,將功補過,以重新得到劉邦的寵愛。蒯徹的話說得他有點心動了。

心動不如行動,韓信自然知道此時如果自己突然發兵掃平齊地,趁其不備,定會旗開得勝,立下赫赫戰功。就在他要採取行動時,還有一個難題又浮出水面了,那就是酈食其的個人安危問題。現在,酈食其正在齊國那裏等他的回信,一旦他突然發兵,齊王肯定不會放過酈食其。

韓信的顧慮,蒯徹早已料到了,他勸韓信道:“酈先生已經不義在先了。將軍奉命攻齊在先,而酈先生主動要求說和在後,他這明顯是要和你搶戰功嘛!人家都欺到你頭上來了,你還顧及人家,愚蠢啊!”

韓信本來就對漢王的“不完全信任態度”心有餘悸,在功名利祿面前,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大手一揮,下令進軍。

齊軍怎麼也不會料到主動求和的漢軍在一夜之間會突然發動進攻,被韓信打得措手不及,頓時兵敗如山倒。韓信很快就攻到了齊國的軍事重鎮臨淄城下。

站在臨淄城下,韓信再次面臨嚴峻的良心拷問,因爲他此時又接到酈食其寫來的一封信。這封信直接關係到酈食其人頭的去留問題。

繼續進軍肯定可以徹底攻下齊國,立下不凡戰功,但必須要以酈食其的人頭做代價。而如果撤軍,可以保住酈食其的人頭,但他所有努力就會功虧一簣,付之東流。

面對這樣的選擇韓信不禁犯難了。他和酈食其共事多年,此時真要拿酈食其的人頭做代價,他還是有點於心不忍。而蒯徹既然插手了此事,就大有插手到底的英雄氣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一個老頭的性命,怎麼可以跟曠世功業相比呢?”蒯徹一上來就咄咄逼人。

“逼死酈老頭事小,違抗漢王令可是要殺頭的啊!”韓信心中釋然了許多,但還是有顧慮。

“將軍今日帶兵來攻齊,不正是奉漢王之命嗎?如果就這樣退兵了,不但被酈老頭奪去戰功,而且他還會說一些不利於將軍的壞話,那時候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蒯徹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在蒯徹反覆的攻心之下,韓信終於下定了決心:走自己的路,讓酈食其死去吧!

既然韓信不肯罷兵,齊王就不客氣了。他把一切罪過算在了酈食其身上。也不知道齊王什麼時候學會了項羽的作風,在酈食其面前架起了一個很大的油鍋,然後對他說:“你看着辦吧。”

酈食其見自己難逃一死,心中反而坦然了,他嘴角掛着一絲冷笑,那是一種看淡生死後的釋然,也是一種對人性的嘲諷。就這樣,酈食其結束了自己光輝而短暫的一生。後來,劉邦對他進行了厚葬,算是告慰了他在天之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