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邯鄲之戰,或者是邯鄲保衛戰,不是趙國一個國家把秦國打敗的,是東方六國合縱跟秦國打,只能說當時的秦國剛從軍隊損失過半的長平之戰中恢復過來,單獨打個趙國或許有勝算,還沒有實力一挑六。確切地說,秦國是一打三都沒打過,趙國和楚國魏國聯軍裏應外合,打敗了秦國。但是邯鄲之戰秦國主力並沒受什麼大的損失。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

話說長平之戰發生於公元前二六〇年七月,然後在下一年,公元前二五九年的十月秦國就霸佔了韓國的垣雍,垣雍這個地方對魏國來說至關重要,在魏國的國都大梁的上游,控制了垣雍,就可以隨時發大水淹了魏國國都。在長平之戰發生的時候,秦昭王擔心趙國合縱魏國,就對魏王說等打完趙國就把韓國的垣雍割給魏國。因爲秦國信譽不太好,魏國也沒完全相信,但是魏國總之考慮到其他原因,最後反正是沒有幫助趙國,卻在趙國忙活長平之戰的時候,乘機派兵東進,兼併了魯西幾個小國。

秦國佔領垣雍,就是爲了控制魏國,目的在於他馬上要再次攻打趙國,而且兵分兩路進攻趙國邯鄲,佔領了垣雍,魏國就不敢輕易援趙了。

秦國經過一番佈置,接着派大將五大夫王陵率大軍正式攻打趙國國都邯鄲。由於對長平之戰還記憶猶新,此時的趙國實在是上下一心,對秦國痛恨至極。《戰國策》上白起曾經說“主折節(君主放下架子)以下其臣,臣推體(官員推心置腹)以下死士,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趙國上下是空前的團結,大臣的妻妾都跑到軍隊裏幫忙了,士兵們能不勠力同心對敵嗎?所以王陵攻打趙國邯鄲失敗了。只能圍着趙國邯鄲,卻打不進去,這一圍就是三年。

第一次打邯鄲秦國沒拿下,於是秦王急匆匆地就趕緊找白起,讓白起去打趙國,白起由於具有上面對趙國的認識,認爲不好打,也因爲跟丞相范雎有矛盾,裝病不願意去。而且范雎跟白起的矛盾很大,直接影響了這次戰事。

我們先說說白起跟范雎的幾次矛盾。

白起是魏冉的人,范雎幹倒魏冉得到秦國相位,白起早有怨言,樑子算是第一次結下了。

長平之戰之前趙國和秦國已經對峙了三年,兩國近百萬大軍的消耗是非常大了,都消耗不下去了,所以趙國換掉廉頗啓用趙括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兩邊換了主將以後,趙括被切斷糧道等待救援,秦國也需要糧草啊,於是白起派手下去秦王那裏要糧食,派去的這個人是白起的心腹,結果讓范雎給殺了,秦王也痛斥白起不體恤民情,因爲秦國剛發生過災荒,實在也沒糧食了。因此白起跟范雎又結下了樑子。

而長平之戰之後,本來秦王是讓白起攻趙的,但是范雎怕剛大勝了長平之戰的白起功上加功,勢力大過自己,就聽從別人的建議跟秦王說可以和談,讓韓國和趙國獻出幾個城池,就不打了,因此二人再次結下了樑子。

白起於是託病不願意攻趙,也有跟范雎的矛盾的原因在裏面。

王陵攻打邯鄲失敗,秦王沒辦法又急匆匆去找白起,白起又是裝病不出,實在沒辦法范雎於是起用鄭安平爲將軍,成爲進攻邯鄲的主帥。這個鄭安平曾經幫過范雎大忙,范雎能進入秦國,就是鄭安平的功勞。

在圍困趙國邯鄲的過程中,東方六國也沒閒着,戰國四公子裏面的三個,信陵君、春申君和平原君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趙國平原君異常活躍,南走北竄,終於合縱趙魏楚三國,集結魏楚聯軍成功,後來韓國也加入合縱之列,將秦國打敗。

正當趙國幾十萬大軍被圍困在長平等待救援的時候,東方其他幾個國家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坐看兩虎相鬥,但是這次秦國圍困趙國邯鄲,趙國有滅國之虞,趙國被滅,東方六國的合縱之勢勢必瓦解,秦國將異常強大,雖然各國國君仍然磨磨蹭蹭不願出兵,但是各國的上層有識之士覺得必須要救趙國了。

主持這次合縱事宜的是趙國的平原君。畢竟處於危險之地的是自己的國都,最是着急。

平原君先找的魏國,因爲平原君的老婆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是魏國的王族,但是魏國由於垣雍這個地方被秦國霸佔,實際上已經被秦國控制,魏王雖然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往救趙,但是因爲怕秦移兵還擊,大軍走到湯陰(今河南湯陰)就不敢前進了。

平原君沒辦法,於是只好帶着門下三千食客中的二十人去楚國遊說,毛遂自薦就發生在這次遊說,毛遂到了楚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按劍而前,說服楚王,歃血爲盟,迫使楚王同意派春申君和大將景陽爲主帥出兵合縱救趙,:

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衆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衆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衆,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爲楚,非爲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

楚國是定了,但是楚國和趙國中間還隔着一個魏國,楚國大軍北上救趙,勢必要經過魏國,於是平原君沒辦法,還得再去說服魏國,歷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就發生在這時候。

信陵君魏無忌本來是魏王的弟弟,但是魏王一直很忌憚他,魏國雖然也出兵救趙了,但是大軍由大將晉鄙率領,停留在湯陰,不再前進一步。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跑來魏國把信陵君說了一頓,信陵君也覺得要救趙國,多次勸諫魏王,但是魏王害怕秦國,不敢讓大軍前進一步。

信陵君沒辦法,就自己帶了自己的賓客,想去趙國幫忙打仗,但是人畢竟太少,才湊了一百多輛戰車,剛出了城門就想到自己的門客侯嬴,於是侯嬴就給信陵君設計下“竊符救趙”的計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如姬那裏得到了虎符,然後侯嬴又讓自己的朋友朱亥跟着信陵君到晉鄙的大軍那裏,殺了晉鄙,拿到了魏國十萬大軍的指揮權。

到此,趙魏楚的合縱之事已經形成。趙國的平原君聽從趙國李倓建議,讓妻妾去軍營勞役,感動了士兵,得三千死士,由李倓率領,與秦國決一死戰,正好魏楚聯軍也趕了過來,內外夾擊,秦國終於被打敗。

這時候秦王又想起了白起,但是白起仍然託病不出,而且還拿以前說的那些話擠兌秦王,大概意思就是“莫爲言之不預也”,不客氣地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秦王聽了很氣憤,就找理由逐漸把白起弄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