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37年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在76年前的今天,1937年10月11日 (農曆九月初八),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1937年10月11日,日軍突破淞滬戰場中國守軍第一道防線後,發動了大場戰役。日軍憑藉戰車及優勢炮火的掩護,由蘊藻浜北岸強渡蘇州河,中國守軍左翼兵團、中央兵團主力,構成以大場爲核心的環形防禦。日軍則對中國守軍形成馬蹄形包圍圈。中國軍隊頑強阻擊日軍,激戰幾晝夜,給敵人以大量殺傷。

10月15日,中國守軍第二十一集團軍奉命增援大場。

17日,秦慶武團1400餘人全部犧牲。18日晚起,中國守軍左翼兵團第六十六軍,中央兵團第四十八軍和八十七師等部,以3萬兵力組成3路敢死隊,實施反突擊,激戰數晝夜,大部戰死。日軍傾其兵力大舉反攻。

25日,大場陣地被日軍攻陷。淞滬戰場的中國軍隊四面受敵,被迫戰略轉移,撤至蘇州河陣地,戰場從市區北郊轉入市區。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10月,日本空軍繼續轟炸上海

  1917年10月11日 20世紀最重要的女諜哈麗被槍決

在96年前的今天,1917年10月11日 (農曆八月廿六),20世紀最重要的女諜哈麗被槍決。

1917年10月11日,20世紀最重要的女諜被槍決。

瑪塔·哈莉是一名成功的制帽商的女兒。她真名馬格麗莎·基爾崔達·熱利。她名爲“七層面紗”的舞蹈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她的間諜生涯甚至比她的舞蹈更成功,由於她,法國在一戰中多損失了數十萬人。1917年10月11日,

她因間諜罪在法國維賽納森林被槍決。

瑪塔-哈莉1876年生於荷蘭,1897年隨其夫前往爪哇,學會當地的巴里亞舞蹈,離婚後於1903年返回巴黎當一名舞蹈演員。

哈莉的裸舞在巴黎曾轟動一時,崇拜者一擲數千法郎以求一夜之歡。她的巡迴表演使全歐洲爲之狂熱不已。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2張

瑪塔·哈麗曾是巴黎的驕傲

1914年的時候她住在柏林,戰爭的爆發讓她深感震驚。她避居於荷蘭,此後她的舞蹈不再爲人所熱衷,經濟日漸陷入困境。德國領事館向她提供了2萬馬克,要她在法國從事間諜活動。此後,哈莉經常出現在一些法國軍政要人身邊,他們沒想到,軍事機密從身邊的女伴手中源源不斷地送到德國總參謀部。

1916年她回到巴黎,在巴黎時她同樣領受一份法國情報局的諜報經費。當她在馬德里找德國武官芳-卡勒的時候,法國情報人員盯上了她,她回巴黎後立刻被捕。她徒勞地申辯說,找那位德國武官只是爲了從他口中套取情報。結果軍事法庭法判她死刑。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西夏建立

在975年前的今天,1038年10月11日 (農曆九月十一),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西夏建立。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西夏建立。

夏景宗,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爲曩霄。稱帝前改唐宋所賜姓,爲嵬名氏,自詡爲青天子,即所謂兀卒。曾受宋封賞,爲難定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宋初党項發展較快,社會各方面均較成熟,他適應發展需要,建立了党項的國家夏國。在位時繼續對宋、吐蕃、回鶻作戰,連續奪得勝利,擴展、確立了夏的疆域。實行了許多利於夏發展的政策,倡導農業生產,注重手工業,尤其是鐵冶業的生產發展。強調党項的風俗習慣,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習俗禿髮,禁止盲目學習漢人束髮習俗,下令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氏,改用党項名氏;又去除宋所賜爵號,稱党項語首長名,建立自己的年號。夏的官制、軍制、禮儀均在他指導下設立起來,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漢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榮創制的。據史書記載,元昊很有智謀,善長於法律、兵法、佛法、漢文等學問,20 歲便領軍作戰,英勇機智。宋慶曆八年(1048),由於他實行的建國方略與一部分貴族的主張有矛盾,具體表現爲皇族與後族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被兒子寧令哥於此年刺殺。死後諡武烈皇帝。

  1086年10月11日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逝世

在927年前的今天,1086年10月11日 (農曆九月初一),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逝世。

司馬光(1019~1086.10.11),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爲經,以史實爲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3張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鑑》,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爲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4張

  1900年10月11日 李鴻章開始與八國聯軍的艱難談判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0年10月11日 (農曆閏八月十八),李鴻章開始與八國聯軍的艱難談判。

1900年10月11日,李鴻章在俄兵百人衛護下抵京,寓賢良寺。下車伊始,即向廷雍下達手諭,告知聯軍將開往保定,“務祈嚴諭將士,勿輕用武挑釁”,“可派弁目執白旗相迎”。同時,先後拜會赫德及各國公使。赫德在數日前已擬定專約4條以候李鴻章。4條爲:“一、中國自認圍攻使館之大誤,應許以後不再發生如此之事。二、所有此次應行賠償之各事各款,中國即全行認賠,由各國派人查明開單送交照辦。三、日後貿易交涉事宜,應由各國擇定如何辦理,由中國照行。四、所定之專約,系中國與各國通行之大綱領,此外另應由各國將此事之詳細與中國分定某國之分約。”

  1919年10月11日 鄧尼金白衛軍進攻遭失敗

在94年前的今天,1919年10月11日 (農曆八月十八),鄧尼金白衛軍進攻遭失敗。

1919年10月11日,鄧尼金白衛軍進攻遭失敗。

鄧尼金(1872-1947),曾任俄國臨時政府總參謀長,西方戰線和西南戰線司令。

十月革命後在北高加索和頓河流域南部掀起了叛亂,1919年春當高爾察克向蘇維埃政權發動進攻時,鄧尼金也同時呼應。高爾察克失敗後,協約國給鄧尼金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幫助鄧尼金訓練15萬軍隊。1919年6月,鄧尼金兵分3路向北進犯,佔領塞瓦斯托波爾和察裏津。7月3日,鄧尼金髮布進攻莫斯科的命令,8月底佔領基輔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9月3日,再次發出進攻莫斯科的命令。20日,佔領庫爾斯克。10月中旬,又佔領奧廖爾,庫圖拉,離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

在這緊急關頭,俄黨中央於7月9日發佈列寧起草的公開信《大家都去與鄧尼金作鬥爭!》,並於9月26日開始徵收黨員周活動,有20多萬名優秀工農分子入黨並大部奔赴前線。南方戰線司令員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斯大林日夜籌劃反擊。10月11日,紅軍集中優勢兵力轉入全線反攻。至11月,紅軍解放奧廖爾、庫爾斯克、哈爾科夫和基輔。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5張

英姿勃發的紅軍女兵

1920年初,圖哈切夫斯基指揮高加索戰線紅軍擊潰鄧尼金主力,進入北高加索。鄧尼金逃往國外,其殘部由弗蘭格爾率領逃到克里木半島。協約國組織的以鄧尼金爲主力的對蘇維埃俄國的第二次進攻終於徹底失敗。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6張

桂林市區在日機狂炸下硝煙滾滾

  1944年10月11日 日軍包圍桂林

在69年前的今天,1944年10月11日 (農曆八月廿五),日軍包圍桂林。

1944年10月,日軍第六方面軍成立後,加緊進攻廣西。10月11日,日軍第十一軍攻佔了廣西東北部。下旬開始大舉進攻,以6個師團沿湘桂線向南推進,以2個師團向柳州方向攻擊。國民黨當局爲抵禦日軍進攻,第四戰區集中20多個師以柳州爲中心組織防禦。28日,日軍包圍桂林,並以2個師團繞過桂林直趨柳州。

  1964年10月11日 赫魯曉夫下臺

1964年10月11日 (農曆九月初六),赫魯曉夫下臺。

1964年10月1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了討論撤換赫魯曉夫的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赫採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從最初的預備會議開始起,到14日最後決議通過爲止,對赫魯曉夫進行了隔離。當時,赫魯曉夫正在南方黑海邊皮聰大的中央別墅中度假,這也是他度過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後幾天。當時米高揚也在離赫魯曉夫不遠處的中央別墅休假,因此預備會議一開始也沒有參加,1957年6月全會時,反對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所謂“反黨集團”的事件中,挽救了赫魯曉大的重要人物柯茲洛夫(是當時爲赫魯曉夫調兵遣將、派飛機從全國各地接中央委員會成員來莫斯科開會,與朱可夫、謝羅夫主持三人小組之一),這次也因心臟病較嚴重,未參加蘇共主席團會議。蘇共中央在主席團會議上作出決定,將來在中央全會上由蘇斯洛夫作主要發言人;並已內定選舉勃列日涅夫爲第一書記。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魯曉夫通了個電話,通知他主席團正在開會,說主要討論赫魯曉夫關於劃分農業機構的計劃草案。赫魯曉夫起初拒絕在如此倉促的情況下返回莫斯科參加會議,當時正在黑海邊度假的米高揚也接到了電話,被告知返回莫斯科參加會議,米高揚立刻動身前往。隔了一段時間,勃列日涅夫再度用電話通知赫魯曉夫,如他拒絕前來莫斯科,主席團將在他缺席的情況下開會。討論議事日程,這樣赫魯曉夫才同意去莫斯科。飛機到莫斯科機場後,未讓赫回家。

這次撤換赫魯曉夫的事件,蘇共中央主席團是事前作了周密考慮的。原準備保留赫魯曉夫的中央委員職務,但是後來赫魯曉夫在主席團會議上態度粗暴,且帶有污辱性的發言舉動,因而蘇共主席團最終決定不保留他的中委職位。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7張

充滿爭議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1894-1971)

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一直進行到10月13日深夜。就在10月6日夜間會議休息時,米高揚說服了赫魯曉夫,要他自願遞交退休聲明,即後來在報上發表的辭職申請書,稱赫魯曉夫因年齡和健康原因,已根據本人要求被解除職務,由於赫魯曉夫最終與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能採取合作的態度,才決定於10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會上,不對赫魯曉夫本人展開廣泛的討論或尖銳的公開譴責。

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10月14日上午繼續開會,下午就轉入舉行經過充分準備的中央全會。中央全會由勃列日涅夫宣佈開會,米高揚主持會議,蘇斯洛夫作了關於撤銷赫魯曉夫的職務及其原因的報告。蘇斯洛夫的報告,着重批評了赫魯曉大國內政策的錯誤,主要是有關農業政策、經濟政策的錯誤,在有關組織問題方面,指責赫魯曉夫搞個人迷信,任用親朋當顧問,以聽取親朋顧問的意見來代替徵詢主席團的意見。在外交政策方面,指責他任用《消息報》總編輯、赫的女婿阿朱別依,讓阿以類似非正式外交部長身份行使職權,許多外交政策的制訂都未徵求外長葛羅米柯的意見。隨後未經中央全會開展討論,一致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的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職務,以及職消他的中央委員資格的提案。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第8張

歷史學家吳晗因遭受迫害逝世,終年60歲

  1969年10月11日 歷史學家吳晗受迫害致死

1969年10月11日 (農曆九月初一),歷史學家吳晗受迫害致死。

吳晗,1909年生,浙江義烏人,原名春晗,字辰伯。1934年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七七事變”後到雲南,先後任雲南大學和西南聯大教授。194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回到北平任清華大學教授,積極從事民主運動。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著有《讀史札記》,並標點《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等。

吳晗寫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受到姚文元的攻擊,經毛澤東首肯後全國掀起了批《海瑞罷官》的運動,吳晗因此受到殘酷迫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