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72年1月7日 (辛亥年冬月廿一)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在44年前的今天,1972年1月7日 (農曆冬月廿一),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我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於1972年1月7日,駕駛強--5甲飛機,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使這次核試驗獲得圓滿結果。1971年12月30日,在我國西部靶場作實用氫彈的投擲試驗,由於掛彈推脫機構出了故障,三次均未投下,因而強--5甲不得不帶氫彈返場着陸,而1972年是日是在充分優化和訓練純熟條件下完成使命的。

1953年8月,蘇聯宣佈氫彈試驗成功。隨後英國(1957年5月),法國(1958年8月)也擁有了氫彈。中國於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9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00萬噸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1911年1月7日 (庚戌年臘月初七)勞斯第一個發現癌病毒

在105年前的今天,1911年1月7日 (農曆臘月初七),勞斯第一個發現癌病毒。

1911年1月21日(距今105年)。根據今天發表的弗朗西斯·佩頓·勞斯的一份報告,癌腫瘤是病毒所致。這一提法在醫學史上是首次。勞斯是紐約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內科醫生和病毒學家。

1910年,一位養雞人送給勞斯一隻發育奇特的雞。他從這隻雞的癌性腫瘤中抽出傳染物,又注到另外幾隻健康雞體內,於是癌症狀傳給了這幾隻健康雞。既然這種污染物能穿透很薄的薄膜,看來它就是所有微生物中最小的--病毒。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第2張

勞斯醫生畢業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他在醫科大學的學歷是非常完美的,但他的研究成果在科學界看來卻有爭議。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癌症對人或動物有傳染性,因此沒有理由爲此而過分驚慌。

1933年1月7日 (壬申年臘月十二)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遷至瑞金

在83年前的今天,1933年1月7日 (農曆臘月十二),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遷至瑞金。

1933年1月7日(距今83年),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臨時中央政治局主要成員博古、張聞天、陳雲於1932年底先後由上海出發,經福建永定、上杭,於本月初抵達瑞金。臨時中央遷到蘇區後,中共中央政治局總負責人爲博古,組織部長爲任弼時,宣傳部長爲張聞天,毛澤東被補選爲政治局委員。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第3張

 1942年1月7日 (辛巳年冬月廿一)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

在74年前的今天,1942年1月7日 (農曆冬月廿一),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

1942年1月7日(距今74年),郭沫若創作了歷史劇《屈原》。該劇以戰國七雄爲背景,描寫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主張對內主張革新政治,對外聯齊抗秦,曾得楚懷王信任。但南後卻勾結秦國密使張儀,以“淫亂宮廷”之加害屈原。懷王竟聽信讒言,將屈原囚禁,並廢棄齊楚盟約,依附強秦。屈原滿懷憂憤。

此時,學生宋玉已賣身投降南後,忠誠追隨詩人的侍女嬋娟又將被南後處死。宮廷衛士救出嬋娟,並一起去營救屈原,不料嬋娟誤飲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衛士殺死謀害屈原的幫兇,焚燒高堂,並在屈原作《桔頌》以悼嬋娟後,跟隨詩人走向漢北,走向民間。全劇洋溢着熾熱的愛國激情,憤怒譴責了迫害忠臣、出賣國家的奸賊。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第4張

1989年1月7日 (戊辰年冬月三十)日本裕仁天皇病逝

在27年前的今天,1989年1月7日 (農曆冬月三十),日本裕仁天皇病逝。

日本裕仁天皇登基62年,並曾一度被視爲神。1989年1月7日,他因腸癌去世,享年87歲。他被安葬在林中墓地。

裕仁的一生歷經滄桑,有人說他是日本現代歷史的見證。裕仁生於1901年4月29日(距今115年),稱號迪宮,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他於1916年11月被冊封爲皇儲,1926年12月即位,繼任第124代天皇。在他執政的前半期,日本軍國主義先後發動了侵略中國的“9·18”事變、“7·7”蘆溝橋事變和向美、英等盟軍開戰的珍珠港事件。在“發揚皇威”、“八宏一字”口號下,成千上萬的日本人被矇騙、被驅使,爲侵略戰爭效勞。長達14年的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把日本推向崩潰的邊緣。戰敗以後,日本國內外都有人主張應追究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但裕仁後來解釋說,從他執政到戰爭結束期間,他實際上只作過兩次個人決定。一次是在1936年“2·16”事變後他力主懲辦發動叛亂的少壯派軍人,另一次就是在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會議”上宣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人格宣言》,表明自己“是人不是神”,從而否定了一千多年來天皇一直被奉爲神祗的傳統。一年後實行的日本國新憲法明確規定,天皇僅作爲“日本國的象徵”存在,只能在內閣的建議和同意下從事象徵性的、禮儀性的國事活動,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從此以後,裕仁嚴格遵照憲法的規定,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每年要在約1100份文件上簽字,參加象徵性的國事活動約50次,參加禮節性的活動約200次,發出致外國元首的函件、賀電約600份。有時他還作爲日本的代表出訪外國從事友好活動。他是日本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天皇。

歷史上的今天1月7日 中國首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第5張

裕仁自幼酷愛自然,他登基以後,在從政之餘,潛心於生物研究,在生物分類學領域造詣頗深。他在皇宮內設立的生物研究所,僅陳列的植物標本就有6萬餘種。他還發表過《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那須植物誌》等17本專著,其中有的書銷量高達60000冊。1971年,他當選爲英國皇家學會的正式會員。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曾不無感慨地稱裕仁爲“科學家天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