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長命百歲、江山永固的。然而,終究難逃黃土一抔。人們對於那些歷朝歷代過於英年早逝的皇帝們,還是寄予了不少關注與同情,就如東漢皇帝們普遍都比他們的皇后短命,彷彿歷史疑雲,引發人們猜想。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公元25年,劉秀登基,史稱東漢,與西漢合稱大漢王朝。就國力而言,東西漢相差不大,就人口壽命來看,平均在29歲左右。

然而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連27歲都不足,其中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率超過三分之一,但是東漢皇后的平均壽命卻在40歲開外,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與其說是令人費解,不如探究一下這背後的深層原因。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2張

封建君主繼承思想,導致皇位選擇侷限

東漢共傳8世14帝,平均壽命只有26. 71歲,除嬰帝劉懿外,生卒可考的有13位。其中,劉秀、劉協、劉莊三位帝王分別爲63歲、53歲、47歲。

另有4位皇帝死於30到39歲之間,2位死於20到29歲之間,其它4位皇帝最慘,20歲未到便魂歸西天了,相較之下63歲的劉秀還屬高齡了。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3張

雖然東漢皇帝短命,但皇后卻很長壽,19位皇后中生卒可考的有8位,平均年齡40.75歲,比皇帝長壽14.04歲。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與皇位繼承製度,在萬世一系,子孫沿襲的思想基礎上,使儲君選擇都集中在嫡系皇親範圍內。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4張

未滿弱冠之年,便被推舉到皇位之上的幼帝並不少見,東漢王朝是首當其衝的代表,超過9位皇帝即位時未滿16歲。封建君主繼承思想,導致皇位選擇侷限,是東漢喜立幼帝的原因之一。

皇室生活驕奢淫逸,幼帝過早生育,醫療水平受限

封建時期,歷代皇帝均是三宮六院,嬪妃無數。但東漢由於幼主居多,身體尚在發育中,便過早大婚,過度縱慾,子嗣夭折者屢見不鮮,能夠存活下來的,多也是孱弱體質。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5張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述東漢末年哲學家仲長統的論述:“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輸其血氣。”

文中還從病理病因上進行了具體解釋:“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氣,或疾病而構精,精氣薄惡,血脈不充。”意指過度沉迷享樂,生下身體羸弱的後代,後子亦重複這種荒淫放縱的生活,再過早生下先天不足的子女。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6張

此外,東漢的三級醫療體系依次是中央、專門、地方,以中央太醫院爲首,代表東漢最高醫療水平,卻也是差強人意的。

居然醫術和巫術還在並用,在治療疾病這種嚴肅的問題上,仍存在各種迷信行爲與冒險的機會主義,同時,還有明顯的等級差別與管理漏洞,這些都是東漢皇帝短命的因素之一。

“主少母壯、後宮干政”政治格局,帶來無窮後患

西漢時期皇后地位逐漸走向正統,先帝亡故,幼子即位,成爲皇太后的皇后便可充當監護人,垂簾聽政,權力無異於與皇帝,結果造成外戚干政、宦官專權等重大隱患。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7張

據《後漢書·皇后紀》記載,和帝與皇后鄧綏育後劉勝、劉隆兩位皇子。和帝死後,鄧綏以劉勝體弱多病爲由,廢長立幼,立劉隆爲帝。

劉隆夭折後12歲的劉祜登基,自和帝屢次出現歷史上絕無僅有“主少母壯”的政治格局,一太后兩立幼帝,干政足足16年。

由於權力催化下,皇后“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以此達到長期霸佔權柄,掌控朝政的目的。鄧綏只是其中代表之一。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8張

先帝早逝,太后挺幼主,獨攬大權,引來朝堂不滿,爲平衡權力,太后只好向孃家求助,以及依賴向宮內心腹,造成重用外戚與宦臣的局勢,各方勢力經過激烈角逐,前任太后不幸失勢,新任太后臨朝,仍重蹈覆轍。

東漢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9張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權鬥爭從未停息,就像一個無解的死循環。正是這些原因,東漢多幼帝,幼帝多早亡,皇后多當政,多比皇帝長長壽,看似偶然,卻是必然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