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秦國軍功爵位制從斬首6萬到斬首45萬終成大秦帝國

秦國軍功爵位制從斬首6萬到斬首45萬終成大秦帝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曆經一百多年,從斬首魏軍6萬,到斬首趙軍45萬,不斷刷新斬首記錄,軍功爵位制獲封君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終成大秦帝國。

第一戰,石門之戰,斬首6萬,對手魏國。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時期,秦軍隆隆開動,庶長章蟜統領八萬大軍,渡過洛水和黃河,進入河東境內。(此時商鞅還沒有到秦國)

攻擊河東!越過魏國佔領的河西攻擊河東!想法夠大膽,細細思量起來,其實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妙招。

由於魏國重兵佈防河西,又堅守不戰,秦軍難以在河西發揮。攻擊河東,表面上有被魏軍切斷歸路的可能,但秦軍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只要集中兵力,趕在糧草用盡之前退回秦國,並不懼怕河西的守軍切斷歸路。

庶長章蟜最終選擇了在中條山的中段,石門山設伏。石門山,如今是山西運城石門山森林公園,風景秀美,誰曾想到戰國時期這裏曾經發生一場大戰,失敗一方的傷亡人數刷新了當時的記錄。

第二戰,雕陰之戰,斬首8萬,對手魏國。

秦國軍功爵位制從斬首6萬到斬首45萬終成大秦帝國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與公子疾和公孫衍商議了很多種方案,對每一種可能的情況都做了周翔的安排之後,秦軍終於隆隆開動。

這次秦軍按照計劃分爲兩路,公孫衍率先統領一支秦軍,約八萬人,向北到達洛水上游,渡過洛水向魏國北部的雕陰發起進攻。按計劃是等公孫衍吸引魏國的援軍之後,公子疾統領秦軍十萬,攻擊魏國南部重鎮陰晉。

兩翼齊飛,又有先後順序,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爭。

南北兩線,秦軍共計斬首魏軍八萬,自損五萬二千,無論是斬首數和自損數都創造了記錄。

戰後,公孫衍因功封爲大良造(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第十六級),領秦國相國之位。跟隨他的諸將皆有封賞,獲得爵位的軍士多達一萬多人。

第三戰,修魚之戰,斬首8萬,對手趙、魏、韓。

公元前317年,公孫衍的合縱戰略終於修成正果,魏、趙、韓、齊、楚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在韓國集結,準備殺奔秦國。

雖然最後出版的只有趙、魏韓三國,但齊、楚不在三晉出兵之時背後捅一刀,已經算是合縱連橫的偉大勝利了。

秦國這邊,公子疾臨危受命,前往函谷關,擔綱禦敵的大將。

修魚之戰,秦軍斬首韓軍三萬六千,趙軍三萬二千,魏軍一萬二千,合計斬首八萬。當然,此戰秦軍自身亦損失超過七萬人,與三晉軍接近,是一場慘勝。

每當諸侯合縱,秦國總是討不到太多便宜,整個戰國秦國最怕的就是諸侯合縱,也一直在尋找機會瓦解諸侯合縱。

第四戰,丹陽之戰,斬首8萬,對手楚國。

公元前312年,楚懷王令上柱國景翠,統兵二十餘萬,北上進入韓國,抵達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禹縣東北)。令將軍屈丐,統領十五萬人馬,從南陽攻打武關,意圖殺入商於之地,北進關中。令尹昭魚親自統領十萬大軍,從上庸(東漢中)進攻秦國的漢中(西漢中)!

楚軍氣勢兇猛,兵力衆多,秦軍以公子疾爲主將,兵分三路抗敵,不過每一路兵力都不如楚軍。

此戰楚軍十五萬人,陣亡八萬,將軍屈丐、裨將逢侯醜被俘,七十多個中高級將領或戰死或被俘。

公子疾因此封君,號嚴君,又稱樗裏疾.

第五戰,伊闕之戰,斬首24萬,對手韓國、魏國。

公元前293年,韓國魏國各發兵十五萬,總兵力達到三十萬之巨,在韓國的伊闕集結,準備與秦軍開戰。

秦國方面,正在重兵處理巴蜀叛亂,兵力嚴重不足。白起臨危受命,統領十五萬秦國子弟兵,出函谷關,到伊闕迎戰魏韓聯軍。

當數量處於劣勢的秦軍與龐大的魏韓聯軍遭遇在伊闕,此前無比強大的魏、韓聯軍似乎一夜之間便成了烏合之衆,名將公孫喜和暴鳶似乎也犯下莫名其妙的低級錯誤。  伊闕之戰的結果是,秦軍生擒魏軍主帥公孫喜,斬首聯軍達二十四萬,相當於每個秦軍要砍近兩個對方的人頭,真不知道白起是怎麼做到的!

第六戰,鄢郢之戰,斬首30餘萬,對手楚國。

公元前279年,白起領軍十五萬,抵達南陽的鄧城。隨後順漢水而下,攻擊楚國的陪都鄢都。

秦軍修水庫,挖長溝。用了足足三個月,十幾萬秦軍修了數座大水庫,並挖了一條四十里長的人工河,從水庫直通鄢都城西。此人工河後來被命名爲白起渠,至今古蹟猶存。

決堤的那一刻,山呼水嘯,帶着秦人攻破鄢都的堅決意志,衝向了鄢都城西。大水沖垮了城西的城牆,氾濫的洪水將鄢都軍民從城西卷往城東,多數屍體爲城東城牆所租,因此城東屍積如山,一副地獄慘狀

少數軍民手抱木頭或木板,隨水漂流十幾裏才得以保命,大約有三十餘萬軍民在此次水戰中喪生。

鄢都城破,白起榮升爲武安君,終於到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的最高峯!

原本這場戰爭到此要告一段落,這時候楚頃襄王忽然帶領羣臣,從郢都東逃,然後北上到陳城。

郢都附近的楚軍,大多被楚頃襄王帶走。武安君白起,豈能錯過這個良機,立即沿着漢水南下,先攻佔競陵,然後向西南攻克空虛的楚國都城郢都。

第七戰,長平之戰,斬首45萬,對手趙國。

秦國軍功爵位制從斬首6萬到斬首45萬終成大秦帝國 第2張

長平之戰看似是韓國將上黨郡獻給趙國,從而將戰火引向趙國。實則是秦趙發展到一定成都的一次必然碰撞,秦趙都到了最強盛的時期,秦趙必有一戰!

實戰過程中,先是王齕與廉頗對抗兩年多,不分勝負。雙方以丹水爲界,秦軍不能前進一步,趙軍也無力反擊。如果秦趙兩軍再在丹河兩岸耗上三年,秦國會被耗窮,趙國會被耗垮。

趙國迫不得已換上主攻派的趙括,這次換將與能力無關,只是理念上的差異,廉頗固守的思維,讓趙國撐不起,被迫換上主攻的趙括,以早日結束戰爭。

幾乎同一時間,秦國迅速啓用武安君白起,這次啓用是祕密進行的,除了白起的幾個心腹大將,秦軍自己都不知曉。

長平大決戰趙軍敗了,趙括陣亡,但趙軍仍有二十餘萬將士。但是二十萬卸甲去槍的趙軍降卒,帶着解甲歸田的美好願望,一夜之間被殺了個乾淨。

此戰秦軍共計斬首趙軍四十五萬,自身傷亡約三十餘萬。武安君白起,有一個特點,從來不給對方留活口,不論是戰士還是俘虜,統統殺光。伊闕之戰斬首二十四萬,鄢郢之戰斬首三十餘萬,華陽之戰斬首十五萬,長平之戰斬首四十五萬,有數據記錄的戰爭,他共計斬首六國一百六十多萬人。。

羅馬不是一天修成的,秦帝國也不是三五年就統一的,而是花了一百四十多年,戰爭一場一場打,斬首記錄一個一個破,最終成了大秦帝國!

本文節選自《地圖裏的興亡》系列章節

作者簡介

風長眼量(王昱祺),美籍華裔。不照本宣科翻譯史書,主張歷史地理不分家,以歷史爲經地圖爲緯,製作地圖還原當時歷史大勢,美式思維新穎解構春秋戰國史。歷經十多年,製作500餘幅春秋戰國地形圖、路線圖、形勢圖、疆域圖,遂成《地圖裏的興亡》系列圖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