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鴻章日本簽訂《辛丑條約》時有着怎樣的無奈

李鴻章日本簽訂《辛丑條約》時有着怎樣的無奈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94年8月1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李鴻章被任命爲清軍的最高統帥。戰爭從一開始就朝着李鴻章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直轉而下。那段時間,李鴻章不時地聽到傳來一個又一個晴天霹靂。這種莫名其妙的潰敗方式,讓李鴻章比誰都苦澀,比誰都委屈,也比誰都憤懣。他的朋友吳汝綸曾經回憶說:“平壤之敗,李相國痛哭流涕,徹夜不寐……及旅順失守,憤不欲生。”

朝廷向日本提出了議和的倡議。輸光了的李鴻章愧於與日本人面對面,當恭親王試探着讓李鴻章前去日本議和時,李鴻章選定的人物,是在天津海關工作20餘年、對李鴻章忠心耿耿的德國人德璀琳。在節節勝利的情況下,日本當然不想立即收兵,他們想佔領東三省部分領土,以此來逼迫清國做出更大的讓步。更何況,中國政府此時派來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來打探虛實的。

德璀琳灰溜溜地回到中國。1895年2月1日,清政府又派張蔭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第二天,雙方互換國書。伊藤博文發現張蔭桓和邵友濂所攜帶的國書文字中有“一切事件,電達總理衙門轉奏裁決”內容,認定二人授權不足,拒絕與他們談判。伊藤博文問伍廷芳:“你方爲什麼不派遣重臣來呢?請問恭親王爲什麼不能來敝國?”伍廷芳答道:“恭親王位高權重,無法走開。”“那麼李鴻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議和,貴國怎麼不派他來?”伍廷芳隨之反問:“我今天是和您閒談,那我順便問問,如果李中堂奉命前來議和,貴國願意訂約嗎?”伊藤博文自然能夠聽出伍廷芳的弦外之音,回答得也是滴水不漏:“如果中堂前來,我國自然樂意接待,但還是符合國際慣例,必須擁有全權。”

李鴻章日本簽訂《辛丑條約》時有着怎樣的無奈

就在這次談話前後,日軍取得威海衛戰役的勝利,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失去了與日本人討價還價的最後籌碼,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

1895年2月22日,李鴻章奉旨進京。此時,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如果要和談,不僅要清政府賠款和承認朝鮮獨立,而且要求割地!慈禧氣急敗壞,藉口肝氣發作,對於議和一事,不願表態,只是環顧左右而言他。滿朝大臣,一片義憤填膺,但具體到如何解決問題,一個個束手無策,並且,誰都不願意背上遺臭萬年的罪名,去接這個燙手山芋。李鴻章自然也不願意。經辦外交多年,李鴻章早嘗夠了“賣國賊”的滋味,所以,他一定要得到清政府的全權授權,才肯出使日本。

李鴻章爲了尋求支持,確切瞭解各國列強的態度,再次奔走於各國使館。只可惜此時各國要麼已與日本沆瀣一氣,要麼暗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準備坐收漁翁之利。李鴻章的求助行動並沒有結果。

3月4日,光緒正式發出了全權證書,宣佈李鴻章爲頭等全權大臣,予以署名畫押權。14日,李鴻章等人啓程直奔日本馬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