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揭祕: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歷史揭祕: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北京市發生了一場火災,給人民羣衆帶來了很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我不禁想到,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而且大多以木材爲建築材料的古代中國是怎樣對應火災的呢。翻閱資料才發現國人早就有了應對火災的措施。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早在黃帝時期,就有明確提出要有節制地使用火,並且設置了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爲“火政”。 到了宋朝,中國出現了專業的消防隊,他們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督促居民按時熄燈,消除火災隱患。在發生火災後,各支部隊密切配合,運水滅火,搶救百姓,井然有序,而且還有維持秩序,防止人趁火打劫的專職人員

歷史揭祕: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清朝晚期,南京地區火災頻發,時任兩江總督的李鴻章從上海洋炮局購進了4架新式消防水龍。當時南京地區一旦發生火災,當地駐軍也會參與滅火,他們主要負責維護秩序,幫助滅火隊運水,阻止火災的蔓延。這有力的減少了火災造成的損失。

歷史揭祕: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第2張

爲了應對火災,古人也發展了很多滅火器具,除了基本的大水缸外,還有形狀長圓、備有提樑的水桶,以及水袋、水囊。水袋是用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裝三四百斤水,帶口封起來,插進去一根中空的竹子,水就可以通過竹子流出來,發生火災時,就由救火隊員抓着竹子向着火點注水。水囊是用豬或者牛的膀胱做成,裏面裝着水,起火時,將水囊扔到着火的地方,水囊被燒破,裏面的水就能滅火。

歷史揭祕: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第3張

明代出現了一種叫做“唧筒”的滅火裝置,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先進的設備了。因爲它既可以汲水又可以噴水。 在當今社會,消防安全尤爲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提高防火意識,以及應對火災的能力,才能將火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