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伯宗之死”與“三郤之死”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伯宗之死”與“三郤之死”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厲公平日生活奢侈,而且他有許多寵臣。“鄢陵之戰”過後,晉厲公想要除去現任大夫,並改立自己的親信。

胥童就是其中一員。他的父親胥克曾經遭到郤缺的罷黜,因此他對郤氏家族懷恨在心。胥童最終選擇投靠晉厲公,並且得到了晉厲公的寵信。

“伯宗之死”與“三郤之死”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晉厲公和郤氏家族,乃是對立的兩個陣營,這也是胥童選擇投靠晉厲公的原因之一。表面上看,胥童是殺害“三郤”的兇手,但實際上,胥童僅僅是“三郤”遭到誅殺的其中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三郤”殺害了伯宗。

《左傳》雲:“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

“三郤”在晉厲公面前誣陷中傷伯宗,最終將伯宗連同着欒弗忌一併除掉了。韓厥見到這樣的情況,說道:“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韓厥認爲像伯宗、欒弗忌這樣的善人,是天地綱紀的代表,而郤氏家族連這樣的人都能狠心殺害,因此,郤氏家族必定會滅亡。

“伯宗之死”與“三郤之死”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第2張

那麼,伯宗和欒弗忌是什麼人?

欒弗忌因爲相關史料和資料很少的緣故,現在已經不可考了;而伯宗則多次出現於《左傳》的記載。

晉景公六年楚國伐宋時,晉景公想要出兵救援,伯宗以“天方授楚,未可與爭”的理由,建議晉景公不要出兵救援宋國,方爲上策。

同年,晉景公想要出兵討伐赤狄,諸大夫均認爲不可,此時伯宗卻力排衆議,支持晉景公出徵的計劃。

晉景公十四年,梁山崩塌,晉景公十分緊張,於是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遇見一位押重車的人,伯宗將梁山崩塌的事情告知於他,並向他請教。伯宗根據押車人的回答,向晉景公提出了建議,晉景公欣然接受。

晉景公十五年,伯宗和夏陽說率軍討伐宋國。在大軍經過衛國的時候,夏陽說企圖偷襲自己的同盟衛國,這種不義的想法旋即遭到伯宗的阻止。

從這些記載看來,伯宗能夠在晉景公面前直言不諱,晉景公均採納了他的意見,而且梁山崩塌時,晉景公爲了聽取伯宗的意見,甚至派車接送伯宗。因此,伯宗不僅受到晉景公的重用,在晉國諸大夫中,伯宗也應該是屬於“老牌顧問”的角色。那麼,伯宗妻子對伯宗的評價——“子好直言,必及於難”,是正確無誤的評價。

然而,伯宗並不見得是因爲自己直言得罪“三郤”,以致身亡。

我們先來看看“三郤”的情況。在“誅殺趙同、趙括事件”中,不難看出晉景公、欒書、“三郤”的態度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說“三郤”始終效忠於晉厲公。

當晉厲公發動親信攻打“三郤”時,郤錡得知消息後立即計劃起兵反擊,此舉卻遭到了郤至的反對。郤至認爲,人之所以能夠存在於人世間,靠的是誠信、智慧、勇氣。有誠信便不能背叛國君,有智慧便不會殘害人民,有勇氣便不會犯上作亂。如果國君因爲臣下有失而殺死他們,此舉對於國君而言也是無可奈何的行爲。如果“三郤”真的有罪的話, 現在死也算是夠晚的了。“三郤”受了國君的俸祿,因此有能力聚集宗族。如果用宗族對抗國君,這罪過就更大了。

正因如此,“三郤”失去了反抗的機會,三人在第一時間全數受戮。

然而,郤至臨死前所言,與《左傳》先前記載的郤至,簡直是判若兩人。這就能解釋爲何杜預會說:“傳言郤至無反心”。

其實不僅如此,郤至乃至郤錡、郤犨始終都是忠於晉國公室的,他們並沒有因爲自己跋扈驕傲就視晉國公室於無物,也就是說,他們的性格缺點並沒有影響他們對晉國國君的忠誠。

因此,我們就能推論出——“伯宗之死事件”,與晉厲公企圖除掉諸大夫,兩者之間是絕對有關聯的。

“伯宗之死”與“三郤之死”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第3張

《左傳》中多次記載晉厲公平日生活奢侈。在伯宗服侍晉厲公的父親晉景公時,晉景公尚且對伯宗敬重有加,而且伯宗在諸大夫中的地位和聲望必定不同於其他人,再加上伯宗個性好直言,史書雖然並未明確記載,但是可以判斷出——伯宗必定曾經多次勸諫晉厲公,並且造成了晉厲公的不滿。

但是晉厲公並不想讓自己揹負殺害賢良老臣的罪名,因此,他想要假借“三郤”之手除掉伯宗。也正因如此,“三郤”纔能有在晉厲公面前誣陷中傷伯宗的機會。

既然“伯宗之死”,乃是晉厲公授意,那麼“三郤之死”,實際上與殺伯宗和欒弗忌無關。整個事件其實都是晉厲公一人策劃的,而“三郤”則成了無辜的替罪羔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