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獻忠讓和尚吃肉不然就殺頭,和尚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

張獻忠讓和尚吃肉不然就殺頭,和尚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張獻忠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佛教吃素的規定始於南北朝

佛教在我國剛剛發展的時期,講究的是“持齋”,指的是過中午不食,只需要遵行戒律行事即可,而對吃肉一說沒有做強制性的規定。唐朝白居易曾在《齋戒滿夜戲招夢得》一詩中寫道:“紗籠燈下道場前,白日持齋夜坐禪”;元代戲曲家鄭廷玉在《忍字記》中也說:“劉均佐,我奉師父法旨,等你清心寡慾,受戒持齋,不許凡心動”,可見持齋一詞由來已久。

張獻忠讓和尚吃肉不然就殺頭,和尚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

到了南北朝時期,樑朝的建立者梁武帝,原名蕭衍(yǎn),十分篤信佛教。據史料記載,梁武帝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依據,下令僧人從此以後必須吃素,祭祀用的豬牛羊,也要用果蔬替代。至此,和尚不吃肉的戒律也就流傳了下來。不得不說,梁武帝在位期間,對佛教普及全國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廣建佛寺,專研佛法,數次出家參禪。歷史文獻中說梁武帝:“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但是歷史有時候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有人不讓和尚吃肉,就一定有人站出來主張和尚吃肉,甚至用一城百姓的生命作爲賭注,手段可謂是極其的殘忍。這不,千百年後就出了這麼一位,此人對和尚說:如果不吃肉,我就屠城。和尚一邊吃肉,一邊說出了10個字,成爲千古名句,代代流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末動盪

明朝末年,可謂是多事之秋。朝政腐敗不說,更有浙黨、楚黨、齊黨、閹黨、東林黨魚龍混雜,黨爭不斷,極大地消耗着明朝的國本。後來崇禎即位,換了多達17位內閣首輔也是於事無補,再加上自然災害不斷,關外清軍持續騷擾,老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就應運而生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中最活躍的兩支軍隊。李自成最後攻陷京都,迫使崇禎帝煤山自縊我們按下不表。單說張獻忠這支部隊,也是十分勇猛,他克鳳陽、焚皇陵、破襄陽,連戰連捷,成爲明朝統治者最頭疼的一支部隊。

張獻忠何許人也?張獻忠,字秉忠,因面色蠟黃,體格又十分強壯,得了一個“黃虎”的稱號。張獻忠從小聰明倔強,後來成爲邊兵,喜歡打抱不平,生性剛烈,幾乎喪命。崇禎三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貧苦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後來發展到可以與官軍分庭抗禮的地步。崇禎十六年,攻克武昌,帶兵進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自立爲皇帝,年號爲大順。

公元1644年,彼時李自成的軍隊已經被清軍擊潰,張獻忠爲了擴充自己的地盤繼續與清軍對抗,就率軍繼續攻打四川。每次攻下一座城池,張獻忠就下令屠城,根據《蜀難》記載:“屠城三日,貴賤同盡,唯少艾婦女爲營伍所匿者暫得免”。

張獻忠讓和尚吃肉不然就殺頭,和尚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 第2張

逼迫和尚吃肉,10個字成千古名句

張獻忠在四川連續作戰,而且不斷屠城,四川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有一次張獻忠又去帶兵屠城,途中經過了一座廟宇,張獻忠知道和尚是不吃肉的,於是就覺得捉弄和尚一下。他到了廟宇中,吩咐手下的人準備一隻燒雞和許多酒肉,放在了和尚面前,並對和尚說:“聽聞出家人慈悲爲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今天就給你們一個成佛的機會,如果你們把這隻燒雞和酒肉吃了,下一座城池我就不屠城,如果不吃,就把城裏所有的人都殺掉。”

那幾個和尚聽完張獻忠說完,皆是敢怒不敢言,互相對望了一眼,來到桌案旁抓起燒雞和大肉,狼吞虎嚥起來。張獻忠原本的打算是,和尚雖然慈悲,但是要受戒的,如果沾了葷腥,就不會成佛,而要救人,就不得不破戒吃肉,這是十分矛盾的,正好拿這個兩難的問題來取笑和尚,自己尋開心罷了。

可是誰知道和尚竟然大口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淡定地說出了10個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衆所周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的傳世名言,爲何卻被幾個和尚說出來了呢?事實上,《濟公傳》是後世編撰的小說,而這10字箴言,是根據這個故事化用到了濟公身上。這10個字也成爲了千古名句,被後人廣爲傳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