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官員退休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經常會看見以下情節:一個將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向皇帝申請告老還鄉,皇帝可能會一番推辭,然後不得已之下唯有同意,於是這個官員就從此脫離了朝堂回到家鄉安度晚年。

到這我們就會問了,現在很多人都是拼了命的往一線城市去擠,而古代肯定也是如此,古時候的京城的繁華和地方上的差距就是一線城市和十八線城市的差距,如果官員留在京城的話那麼肯定是比老家更舒服,爲何一定要告老還鄉呢?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功高震主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我們知道處於名利場就一定會得罪人,就比如現在職場就是如此,而古代的官員坐到那個位置就更是如此了,由於性格不合或者行事作風等等原因肯定會得罪一些同僚,而有句話說得好“功高震主”,如果一個官員的功勞太過大那麼就連君王都不得不忌諱,最典型的就是王翦: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第2張

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王翦屬於情商最高的一個,因爲其他三個結局都不怎麼好,唯有王翦最後得以善終,而王翦能夠善終就源於他的情商。

要知道王翦父子可是滅了五國,可以說秦朝的天下都是他們打下來的,然而王翦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此,他的軍功足以威脅到秦始皇的統治地位,可是他卻能夠打消秦始皇的猜忌。

當王翦率秦國六十萬大軍伐楚之時,朝野都開始懷疑王翦,而王翦很聰明他不斷向秦始皇索要財物,證明自己貪圖安逸沒有野心,而秦始皇也樂於此,而滅了六國之後,王翦也很識相,立馬交出兵權然後告老還鄉,最終王翦的舉動消除了秦王的猜忌。

而古時候但凡是聰明一點的大臣很多都是因爲這個原因退休的,比如“留候”張良,他已經意識到了劉邦的不可靠,在劉邦奪取天下之後立馬退出朝堂告老還鄉,最終張良的結局比韓信和蕭何都要好上不少。

所以古時候很多官員告老還鄉就是因此,避嫌以免被皇帝或者得罪過的大臣猜忌,而他們的舉動就表明他們已經無心朝堂了,不會再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了。

中國人獨特的“落葉歸根”情節

現代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人年輕時候都喜歡往發達的地方跑,比如北上廣深,因爲這裏平臺廣闊,利於自己發展也更容易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如果一旦老了就特別想回到自己的老家,想在那裏安逸的度個晚年,因爲這裏畢竟是自己生長的地方。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第3張

而這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歸鄉”情節,無論孩子跑出去多遠,總歸想要回到自己祖輩生活過的地方,然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比如《朱元璋》之中劉伯溫多次想要告老還鄉,因此就以一片葉子放在盤子上來隱喻,這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落葉歸根,人總歸是要回到自己一開始的地方的。

就比如《鄉愁》之中說的那樣,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說明了無論在何時家鄉就是中國人的根,無論多遠總歸還是要回去的。

老家有古代置辦的田產等等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也是很常見的,那就是很多的官員一朝發達了之後他們給自己置換家產田產之時並不會將財富放在京城,而是都置放在自己的老家。

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歸根”情懷,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家有他們置辦的家產,古代沒有退休金一說,漢朝時期只有兩千石以上的高官才能領到退休金,而且這退休金只有工資的三分之一,這麼低的工資是很難生存的,所以年輕時候會將自己得到的賞賜或者家產都寄回老家。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第4張

而不能在京城生活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首先就是他們住的宅子當時並非他們所有,當時官員住的宅子就好比“宿舍”,就是借給你暫住的,而一旦你告老還鄉就會被收回去,古時候房價雖然不像現在這麼高,可是在京城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就算是一品大員置換房產也是挺難的。

而老家的田地不同,這些都是官員當官期間自己置換的,屬於他的私有財產,而且他也可以傳給他的子孫後代。

因此這也是爲什麼古代的官員想要告老還鄉的原因,並非不想在京城生活,只怪皇帝心機太深,京城物價太高退了休實在混不下去所以就回到老家過個安穩日子,沒有名利場的煩惱對於老人來說是最適合養老的地方。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爲什麼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