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鴉片戰爭後爲何清朝國內鴉片更加盛行呢?

鴉片戰爭後爲何清朝國內鴉片更加盛行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2年,上海青浦,槍炮轟鳴不息,空氣中瀰漫着刺鼻的硫黃味。凜冽寒風吹來,路旁尚未熄滅的戰火左右搖曳,似乎還沒擺脫方纔太平軍與華爾洋槍隊惡鬥的陰影。

洋槍隊首領華爾身中五槍,副司令福瑞斯特被活捉,洋槍隊死傷三分之一,不得不狼狽而退。吃了虧的“洋大人”越想越覺得窩囊,氣呼呼地去找李鴻章,要他給洋槍隊一個交代。

爲安撫洋槍隊,李鴻章吩咐手下,無論花多少錢都要把被俘的洋大人贖回來。最後,李鴻章向太平軍交納100萬發彈藥、數百槍械及10箱上好鴉片,這才換回福瑞斯特。

勒索錢就罷了,怎麼還要鴉片?難道太平軍都成了癮君子?常年戰鬥的太平軍當然不可能都是癮君子,他們之所以索要鴉片,是因爲鴉片在當時可是硬通貨。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大量鴉片涌入中國,民間興起“鴉片熱”。不論商賈富豪還是升斗小民都搶購鴉片,這並非僅爲口腹之慾,而是鴉片具有金融屬性,能給人無限便捷的支付體驗。

鴉片到來前,在外奔波的商旅往往要帶沉重的銀箱,常因行李過於顯眼而成爲盜匪眼中的肥羊。現在他們只需帶少許鴉片,就能輕輕鬆鬆地做買賣,降低了他們因露富而被劫的風險。於是,鴉片迅速得到人們的青睞,一些赴京趕考的人也用鴉片支付食宿費。

清政府起先還試圖禁絕鴉片,後來發現越禁越多,乾脆躺平裝死—與其大力禁菸,不如靠鴉片收稅,也好補貼捉襟見肘的國庫。於是清政府打着“以徵代禁”的旗號,面向全國徵收鴉片稅。

鴉片戰爭後爲何清朝國內鴉片更加盛行呢?

一開始,清政府主要是在貨物通關時收“鴉片厘金”,嚐到甜頭後乾脆將鴉片銷售合法化,還發展出洋藥厘金、土藥厘金、土藥稅、罌粟畝稅等名目。於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27992萬兩銀子中,有3302萬兩是洋土藥稅釐貢獻的。

高額稅收誘惑下,清政府再也不願禁菸。原先清政府雖也收鴉片稅,但鴉片主要靠進口,大頭都讓洋人賺了。胃口變大的清政府靈機一動,乾脆開放鴉片種植。

鴉片自產自銷後,效果立竿見影。19世紀70年代,鴉片進口量幾乎維持在每年6萬擔以上,1879年更是高達8萬餘擔。國產鴉片進入市場後,立刻憑低價的優勢瘋狂蠶食市場份額,短短數年間銷量便增長10倍,直接導致進口鴉片數量銳減,以致留下“土藥”打敗“洋藥”的傳說。

由於鴉片利潤豐厚,川中百姓紛紛將耕地改種鴉片,到1906年,鴉片種植面積約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6.4%。此後,鴉片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全川“百四十餘州縣,除邊廳數處,幾無一地不植鴉片者”。

鴉片戰爭後爲何清朝國內鴉片更加盛行呢? 第2張

與此同時,吸鴉片的人也越來越多。在四川,城市中吸鴉片的男女比例分別爲50%和20%,農村吸鴉片的男女比例則爲15%和5%。川東一帶的集市除了桐油,遍地都是鴉片。而放眼全國,人們在鴉片的禍害下瘦骨嶙峋,被諷刺爲“東亞病夫”。

瘋狂的鴉片貿易,就這麼一邊侵佔大量耕地,一邊摧殘人們的精神和肉體,甚至讓人完全失去勞動力,以致催生出席捲天下的丁戊奇荒,也將晚清摧殘得千瘡百孔,讓清朝在完全病態的環境中走向末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