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爲何曹魏不趁勢滅了蜀國呢?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爲何曹魏不趁勢滅了蜀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在夷陵之戰爆發之前,東吳孫權爲避免兩線作戰,選擇向曹魏稱藩,並遣于禁等人,當時曹魏很多人都在爲曹丕恭賀,劉曄圈諫:“今孫權懼蜀兵之勢,故來請降。以臣愚見:蜀、吳交兵,乃天亡之也;今若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吳亡則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圖之?”曹丕曰:“孫權既以禮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納之爲是。”劉曄又曰:“孫權雖有雄才,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官輕則勢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今陛下信其詐降,崇其位號以封殖之,是與虎添翼也。”丕曰:“不然。朕不助吳,亦不助蜀。待看吳、蜀交兵,若滅一國,止存一國,那時除之,有何難哉?朕意已決,卿勿復言。”遂冊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爲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歷史之上劉曄同樣這樣勸說過曹丕,建議曹丕乘虛領兵攻滅東吳,以絕後患。但曹丕不同意,我想曹丕所想不是所謂的叫投降之人寒心,反而擔心如果在蜀漢與東吳發生戰爭之前,曹魏攻打東吳,很有可能導致東吳與蜀漢講和,因爲這樣的事情,他的父親曹操就遇見過,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與孫權爲爭奪荊州的地盤,孫權派遣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於是率兵五萬下公安,讓關羽入益陽。在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曹操定漢中,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擔心曹操攻打益州,選擇主動與孫權講和,以湘水爲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曹丕自然擔心如果自己攻打東吳時候,東吳爲了避免自己與蜀漢和曹魏同時開戰,會選擇割讓荊州實現與劉備講和,兩方再次聯合在一次,共同對付自己。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爲何曹魏不趁勢滅了蜀國呢?

至於在劉備失敗之後,曹魏方面爲何沒有選擇首先攻打蜀漢,反而選擇主動攻打東吳,這其實是因此地利方面問題存在,東吳所憑藉的是長江的天險,蜀漢政權的益州周圍都是崇山峻嶺。北有秦嶺大巴山,西南有云貴高原,東邊有巫山,西邊有青藏高原。如果蜀地是一座城市,這周圍的山脈都是天然的城牆。外面的政權要打進來,很困難。

並且曹魏要拿下益州,首先要拿下漢中才行,這是因爲漢中握在曹魏的手中,漢水谷地就可以作爲伐蜀的根據地,西守陽平關,並且可以由此往西掌握隴右地區。這時候益州的局面十分被動,要面臨敵人可能從金牛道、米倉道或者是隴上來犯,形勢不利,出川路線也被封閉,戰爭的主動權就握在了曹魏勢力的手中。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爲何曹魏不趁勢滅了蜀國呢? 第2張

而漢中掌握在蜀漢的手裏,蜀漢政權就與曹魏政權平分秦嶺之險,塞住交通孔道進行防禦。而且漢水谷地可以作爲北伐的根據地,可以選擇橫穿秦嶺,也可以選擇西出陽平關、走隴西、出祁山,進攻選擇也變得豐富。但是這時候對於關中勢力來說,並不會很被動。

漢中在蜀漢手上,一般都是蜀漢選擇主動北伐曹魏,可參考諸葛亮五次北伐與姜維十一次北伐,但在姜維失去漢中之後,很快就出現了鄧艾偷渡陰平拿下成都的事情。

其二就是孫權這個三國之中出名的攪屎棍導致曹丕惱怒,孫權在關羽北伐時候選擇與曹操結盟,在劉備東征時候,選擇向曹魏主動稱藩,但隨後孫權在夷陵之戰獲勝之後,劉備也同意求和之後,蜀漢對事情的的威脅基本上已解除,孫權就開始繼續發揮攪屎棍的性格,對於遣長子孫登入魏爲質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吳兩國的聯合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同年十月,孫權復叛。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曹丕於是打算討伐,當劉曄勸說曹丕東吳剛取得大勝,上下一心,而且有長江天險,不能這麼倉卒進攻。但曹丕這個皇帝,一方面對於孫權的反叛生氣,另外一方面他這個皇帝也需要通過一場戰場來轉移內部矛盾,化解他篡漢爲帝的影響,因此曹丕,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