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五敗五戰的真英雄,封常清最後什麼結局?

五敗五戰的真英雄,封常清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在這個世界上,常勝將軍只存在於書中,就連拿破崙還經過一次滑鐵盧失敗呢。但是勝有賞敗有罰,將軍打了敗仗就該爲之負責。不過,如何能將懲罰降到最小,這其中就有大智慧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相傳晚清名臣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時屢戰屢敗,無奈之下的曾國藩只好上書朝廷,如實說明自己的戰績。但是幕僚覺得這會引來殺身之禍,於是就把屢戰屢敗改成了屢敗屢戰。雖然意思沒變,但是意味卻變了,一下子從一個吃敗仗的狗熊變成了勇敢的英雄,爲此曾國藩還受到了表揚。

這種做法雖然用文字遊戲的方式找了一個藉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很有效。然而在唐朝,有一名將跟曾國藩一樣屢敗屢戰,不過他迎來的不是表揚,而是無情的殺頭!

一戰成名天下知

在大唐這個名將輩出的時代,能記住封常清的人不多,雖然他有點像高仙芝的跟班,但是英雄不問出處,這並不能掩蓋他名將的本色。封常清自從踏入軍營以來,做夢都想成爲像高仙芝那樣保家衛國的大英雄,哪怕做他的跟班也好。可惜,高仙芝看不上他。

據記載,封常清相貌十分醜陋,而且還有點跛腳。難怪高仙芝看不上他,誰會將這種人任用爲親兵,這不是破壞自己形象嗎?最終,在封常清死皮賴臉的懇求下,高仙芝才勉強答應,難得這小子有一腔熱血。

老話常說人不可貌相,封常清還真就是這麼一種人。不久後的平叛達奚諸部之戰,封常清的謀略令高仙芝大吃一驚,因爲這些謀略跟他想的一模一樣!這讓高仙芝重新認識了封常青,從此兩人不再是上下級關係,反而更像多年不見的好友,畢竟只有名將能懂名將!

後來在平叛大勃律國之戰中,封常青憑藉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單獨收拾了大勃律國。此戰過後,封常青一戰成名,再也沒人敢說他是憑藉高仙芝的關係上位的。十幾年過去了,誰能想到當初那個面相醜陋的傢伙會成爲萬世矚目的大英雄?

五敗五戰的真英雄,封常清最後什麼結局?

五敗五戰真英雄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披着征討楊國忠的外衣,迅速度過黃河直逼長安。封常清得知後,立即向唐玄宗請命,願意孤身一人前往東都洛陽招募士兵,平叛安史之亂。其實,從此處就能得出封常清註定失敗,而且不會有好下場。

封常清一到洛陽就忙碌起來,一口氣招了6萬多士兵,並斬斷後路,打算在武牢(洛陽附近)抵抗安祿山。可惜,封常清失算了。剛一交戰,敵我雙方差距顯露無疑,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第一戰敗!

封常清並沒有認識到錯誤所在,始終相信勝敗乃兵家常事,於是召集了殘兵與安祿山再戰,結果第二戰又敗。封常清召集殘兵再戰,結果第三戰再敗,而且安祿山還攻陷了洛陽。無奈的封常清與之展開巷戰,結果第四戰還敗。

這下終於打醒了封常清,不再主動出擊,決定退守宣仁門。可惜,此時兵力所剩無幾大勢已去,叛軍來攻打,第五戰敗。這下封常清的6萬士兵可算打沒了,不得已只好搗毀城牆向西逃去。最終,在陝城(今河南三門峽市)與“恩師”高仙芝相遇。

愣頭青還是真英雄

封常清作爲當代名將,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什麼在推動他不要命地往前衝?首先,我們不能否認封常清在西域的光輝戰績,以及他的愛國之心。但是事出必有因,這並不能成爲他的屢敗屢戰的藉口。

上文說道,封常清早在請命出征時,就註定了他的失敗,爲什麼?因爲安祿山的才能並不亞於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也許是安祿山敦厚的外表和溫順的行爲矇騙了他們,導致他們掉以輕心,輕視安祿山。但這也不能爲封常清的失敗買單,因爲失敗出在他自己身上。

安祿山用十萬精兵圍攻洛陽,封常清爲什麼敢自己獨自招募6萬就去迎敵?雖然兵不在多而在精,但是短短几日內招到士兵能精嗎?他們都是些市井之徒,而且還沒經過軍事訓練,要他們打安祿山不敗纔怪!那麼,失敗後的封常清爲什麼要拼盡最後一個人也要守住洛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愣頭青還是真英雄?

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時候戰略性的放棄反而是最好的結果。封常清不可能不懂得這些道理,就算不懂,在第一次失敗後也該知道自己沒有勝算,從而調整戰略。拼盡最後一個人縱然有愛國的原因,但是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封常清主動請命出征,相當於給唐玄宗做了保證,或者說是口頭軍令狀。當封常清發現自己不敵時,硬着頭皮也要向前衝,否則怎麼跟唐玄宗交代?

揭祕名將之死

屢敗屢戰的封常清逃到陝州後勸誡高仙芝,叛軍正盛,應該暫避鋒芒固守潼關。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個好方法,只要安祿山打不進關中,面對四處平叛的力量,早晚得打道回府,失敗是必然的。那麼,唐玄宗爲什麼要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呢?真的是因爲他們一個打了敗仗,一個貪污軍餉?恐怕沒那麼簡單!

當時安祿山反叛力量之大,形式之危急,唐玄宗不可能不清楚。能在這種情況下殺掉兩位當朝名將,絕非因爲打了敗仗和貪污軍餉,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唐玄宗很清楚功高震主的道理,而且封常清和高仙芝性格還比較強硬,更加難控制。

唐玄宗是有顧慮的,在當時那個局面,有能力的將領能拯救大唐,也能推翻大唐。他們有兵有名,只要能獨立出去,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雖然高仙芝和封常清並不會。況且打了敗仗不說,爲什麼要叛軍引到長安門口,雖然這是個好計策,萬一他們打敗了會怎麼辦?會不會反過來殺向長安,拿着自己的人頭向安祿山討要功勞?

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所以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唐玄宗纔敢痛下殺手。事實證明,接過他倆旗幟的哥舒翰同樣用的堅守不出的方法,結果唐玄宗下令出關迎敵,又害死了哥舒翰,導致自己無將可用!

其實,這是當皇帝的通病——多疑。尤其是在戰亂年代,這些手握兵權的將領更是個巨大的炸彈,用的好能炸死敵軍,用不好則炸死自己。同樣是名將的郭子儀怎麼能安詳晚年?不是皇帝對他們沒有疑心,反而對他們的疑心更大,只不過郭子儀一直是個聽話的老好人,皇帝叫他幹啥他就幹啥。這不僅能消除皇帝的疑心,也能讓皇帝沒有理由殺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