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金朝第五位皇帝:揭祕金世宗完顏雍的一生

金朝第五位皇帝:揭祕金世宗完顏雍的一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曆史上,一些少數民族政權也有一大批開明的君主,他們非常重視人才,希望賢能之士能夠進入朝廷爲自己效命。女真族政權的金世宗就是這樣一個重視人才的君主。

金世宗完顏雍(公元1123-1189年),原名完顏褒,女真名烏祿,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金朝第五位皇帝。

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率金軍大舉南下攻宋之際,完顏雍當時爲東京遼陽府留守,十月,被部下擁立爲帝,是爲金世宗。十一月,完顏亮在長江北岸被譁變的金兵擊殺,於是,金世宗順利地進入中都燕京城,完全掌握了金朝政權。

金朝第五位皇帝:揭祕金世宗完顏雍的一生

金世宗即位後即向南宋提出罷兵,並聲稱歸還被當初被海陵王所佔領的南宋領土;同時還把河北、山東、陝西等地被徵的南侵步兵都放還回家,以此表明金世宗的議和態度,而這正中南宋以宋高宗趙構爲首議和派的下懷。

但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卻禪位於皇太子趙昚,自己去當太上皇了,而即位的宋孝宗趙昚卻主張抗金,他任命張浚爲江淮宣撫使,統一指揮江淮戰事。

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趙昚任命張浚爲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宋軍於一月之內恢復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威懾中原。

面對南宋朝廷對金政策的改變,金世宗只得重新部署軍事力量,並以頻繁的調兵遣將來逼使宋孝宗接受議和。

隆興二年(1164年)秋,爲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金世宗下令攻擊南宋。金軍很快就渡過淮河,攻佔了盱眙、濠州、廬州等地,並準備渡江南下。

宋軍主將不和,軍心渙散,撤兵符離時遭到金兵的追截,損失慘重,宋孝宗這才慌了手腳,忙派出使者再次與金國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南北講和後,金世宗堅決實行與南宋的友好政策,此後40多年間,金、宋兩國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爭。

金世宗作爲少數民族政權少有的一位英明君主,他在與南宋結束戰爭後,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內政改革和社會經濟發展之中,並革除海陵王完顏亮統治時期的弊政。但他爲恢復女真族的權益,下令禁止女真人穿漢服、與漢人通婚、改稱漢姓,有點逆歷史潮流。

金朝第五位皇帝:揭祕金世宗完顏雍的一生 第2張

金世宗爲了維護女真族的統治,迫切需要賢能之才進入統治集團。而當時金朝的科舉制度弊端極大,無法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足夠的統治人才,所以他希望通過舉薦的方式來招攬人才,但當時的尚書省官員們卻疏於向他舉薦。

於是,金世宗頒佈了《責尚書省不舉人才詔》:

卿等在省未嘗薦士,止限資級,安能得人。古有布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山東、河南流窩疏遠之人,皆不拘於貴近也。以本朝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知,卿又不舉。自古豈有終身爲相者。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故得進耳。

在這份詔書中,金世宗希望賢能之士能夠進入朝廷爲自己效命,表達了一種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在政治制度上,鑑於海陵王統治時期的弊政,金世宗對金朝的制度作了一些增損,宰相增設平章政事二人,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在統治策略上,金世宗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他把來自中原參加南征的步軍都遣返回家;同時派官員到漢人起義頻發的山東地區,招撫海陵王時期不滿苛政鋌而走險的農民,只要他們及時歸農,罪行一律赦免。

大定三年,對遷徙中原的女真人家,凡父兄子弟都在軍隊的,遣放一丁回家農耕。

大定六年,“隆興和議”剛結束,金世宗僅留六萬金軍,其餘士兵也都放還歸家。

這些措施爲生產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保障,也有利於百姓生活的安寧和社會穩定。

在經濟上,金世宗採取積極措施恢復農業,發展生產。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招收流亡人口,開墾土地,擴大生產。爲了儘快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他以身作則,躬行節儉,反對奢華,嚴加管束王公大臣。

在階級關係上,金世宗作了局部調整。金滅遼後,爲滿足女真奴隸制的需要,曾把遼朝的投下戶和寺院的二稅戶變爲奴隸。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金世宗不但將二稅戶六百餘人放免爲良民,還下詔將凡來歸的驅奴、宮籍監戶都一律放免爲良民。

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金世宗下令對中都等地因戰亂和饑荒而典賣妻子者,官府代爲收贖。

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金朝規定:凡立限放良之奴,限內娶良人爲妻,所生子女即爲良民。

在官民關係上,金世宗能夠比較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統治者和老百姓之間的關係,注意限制王公大臣的特權,不隨便動用國庫資財。這些政策的制定,對金朝階級矛盾的緩和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正是在金世宗的英明領導下,大定年間的金朝國庫充實,民間富庶人口數量迅速增長, “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出現了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寧的盛世局面,史稱“大定之治”,金世宗亦有“小堯舜”之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