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曹仁:曹魏第一位“大司馬”,最後是什麼結局?

曹仁:曹魏第一位“大司馬”,最後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陳穆侯曹熾之子。曹仁少時喜好弓馬弋獵,領軍之後,奉法守令。跟從曹操征戰四方,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立下汗馬功勞。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赤壁之戰後,曹仁鎮守江陵,抵禦周瑜的進攻,最終棄城而走。敗馬超於渭南,破蘇伯、田銀於河間,滅侯音於宛城。在襄樊之戰中,誓死鎮守樊城,擋住關羽的圍攻。曹丕嗣位後,曹仁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荊州刺史,晉封陳侯。黃初二年,拜大將軍、大司馬,執掌曹魏兵馬。因此,對於曹仁來說,最終成爲曹魏的第一位大司馬。

曹仁:曹魏第一位“大司馬”,最後是什麼結局?

首先,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仁組織了一支上千的兵馬,遊於淮河、泗水之間,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能夠在東漢末年迅速崛起,自然離不開曹氏和夏侯氏等宗室力量的支持。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操與袁術的戰役中,曹仁大有斬獲。從徵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彼時,曹仁完全可以稱之爲曹操的左膀右臂。特別是在曹魏五子良將沒有形成之前,曹操對於曹仁、夏侯惇等人,自然是非常依賴的。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徵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在《三國志》等正史上,生擒對方武將的戰績,自然是比較少見的。而這,無疑是曹仁勇猛的重要體現了。建安三年(198年),曹仁跟隨曹操征討張繡。在這場戰役中,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衆達三千餘人。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喪氣,危急時刻,曹仁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爲,最終擊破張繡。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曹仁在將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從而能夠在關鍵時刻反敗爲勝。

建安五年(200年),在中原地區的其他諸侯陸續滅亡的背景下,曹操和袁紹之間終於爆發了官渡之戰。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戰初期,袁紹派遣劉備襲擾許縣以南之地。對此,曹仁向曹操表示,自己能夠率軍擊破劉備,曹操同意了曹仁的建議,於是令曹仁率領騎兵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在被曹仁擊敗之後,劉備最終南下投靠了荊州牧劉表,從而無法在官渡之戰中繼續牽扯曹操一方的精力了。

曹仁:曹魏第一位“大司馬”,最後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仁跟隨曹操討平荊州,曹仁成爲徵南將軍。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曹仁已經成爲曹操麾下獨當一面的武將了。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下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衆少,於是被圍住。對此,曹仁沒有放棄自己的部下,而是親自率軍去結局被包圍的牛金。雖然在南郡之戰中,曹仁還是敗給了周瑜,丟失了城池。但是,曹仁的勇猛,卻還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也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

建安十六年(211年),徵西將軍夏侯淵兵出河東,關中諸將皆反。曹操西征關中,曹仁爲安西將軍,督領諸將拒守潼關,在渭南擊破馬超。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衆。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曹魏五子良將已經崛起。但是,對於曹魏的兵權來說,還是主要被夏侯淵、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室所掌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攻合肥,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曹操大軍又遠在長安,苦於漢中的戰事。荊州的漢水流域進入雨季後,曹仁並未做好長遠的準備。關羽乘利而進,進攻呂常據守的襄陽、曹仁據守的樊城,這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戰。

到了秋八月,大雨連下十餘日,漢水暴漲外溢,于禁的3萬大軍以及龐德的部隊,盡遭洪水衝淹。關羽趁勢乘船進攻,于禁向關羽投降而全軍覆沒。龐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駐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導致龐德被關羽俘獲。在此背景下,曹仁率數千名士兵據守樊城,水幾乎淹沒了整個城池。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裏與外斷了音信,糧食也所剩無幾,但援兵尚未趕到。對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關羽,因爲水淹七軍,已經是威震華夏了。

但是,對於久經戰場的曹仁,並沒有被關羽所嚇倒,而是繼續堅守城池,從而等到了援軍。襄樊之戰中,無論是曹仁親自據守的樊城,還是呂常據守的襄陽,都不曾被關羽攻破。後來,因爲徐晃率軍大軍支援襄樊,再加上東吳孫權派遣大軍偷襲荊州,所以關羽最終解除了對襄樊的包圍。雖然過程一波三折,但是,曹仁還是成功守住了城池,促使關羽始終沒能突破襄樊這一道防線。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在關羽敗亡後,曹操回到洛陽。曹丕即位魏王后,拜曹仁爲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三個州的兵馬,進封陳侯,增邑二千,食邑總數達到三千五百戶。

最後,黃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爲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由此,對於曹仁來說,成爲曹魏第一位大司馬。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司馬可以說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也即大司馬的地位,要在大將軍之上。在曹仁之後,曹休和曹真,也曾被封爲大司馬。

黃初三年(222年)十月,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濡須口之戰)。蔣濟襲擊羨溪,成功引誘敵軍主將朱桓向羨溪派遣援兵。在此次戰役中,直面濡須城的曹泰一路損失已經無法統計。而魏軍進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軍覆沒,臨陣戰死的將士一千餘人,剩下三千餘人被俘,曹魏大軍只好全面撤退。

曹仁在損兵折將後,不久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曹仁所率領的濡須方向的魏軍由東中郎將蔣濟代領。曹仁被朝廷追諡爲忠侯。總的來說,雖然在人生的最後一場戰役中,曹仁沒有取得完美的結局。但是,縱觀曹仁的一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確實爲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曹仁最終被封爲大將軍和大司馬,無疑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