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被換掉的最有資格位列雲臺閣的功臣:馬援

被換掉的最有資格位列雲臺閣的功臣:馬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凌煙閣是唐初懸掛開國功臣畫像的地方,代表皇帝懷念、承認畫像主人的功績。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一做法在漢朝使用過兩次,分別是漢宣帝將十一位功臣的畫像掛在了麒麟閣,和漢明帝將東漢開國二十八將的畫像懸掛至雲臺閣。

正是因爲漢明帝的做法,畫像上的二十八人被稱爲"雲臺二十八將"。

只不過由於數字的限制和無法言明的原因,皇帝被迫換掉最具有資格位列雲臺閣的有功之臣,他是誰呢?

一、第二十九人

漢明帝選擇的二十八將,這個數字是有講究的,因爲古人信奉"二十八星宿"的天文知識。

"星宿"相當於現在大家說的"星座",在古代看爲代表日、月、星所在位置的宮。

漢明帝的意思是給每個宮(星座)安排一個將星駐守,因此安排了二十八將。

不過在選定這些將星的時候,有的大臣上書詢問:"爲什麼沒有馬援?"

被換掉的最有資格位列雲臺閣的功臣:馬援

皇帝聽後只是笑而不語,因爲馬援是與自己關係親近又極爲複雜的人。

說起馬援所在的家族,那可是鼎鼎大名。馬援的祖上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因戰功被趙王封爲"馬服君",這個封號是相當可貴的。

因爲古代交戰所使用的重型戰車由四匹馬拉車,馭者操控戰車方向的時候主要控制中間的兩匹,因此中間的兩匹馬也被稱爲"服馬"。

而"服馬"是馬的代稱,不能稱呼人。趙王將字詞顛倒爲"馬服",專門讚譽趙奢是決定國家走向的關鍵人物。這是一項殊榮。

只不過趙奢的寶貝兒子趙括"紙上談兵",在長平導致戰敗,損失了男丁四十萬。

趙家怕遭到國人報復,一些子孫便以"馬服君"的"馬"替換掉自己原先的姓氏,馬援的姓便是這麼來的。

二、西漢末年分"三國"

與劉秀家族和王莽的深仇大恨不同,馬援一家都在王莽的新朝做高官,連他自己也曾被任命爲漢中太守。

王莽滅亡後,馬援避禍到隗囂旗下。此時天下像三國一樣三分,分別是佔據了大部分地區的劉秀、獨霸益州的公孫述和涼州的實際掌控者隗囂。

隗囂是一個有思想的割據者,他知道與另兩位相比自己的實力很弱,憑藉一州之地爲本錢加盟一方纔是良策。

馬援和公孫述是同鄉兼老友,隗囂先派馬援去益州考察未來合夥人。

馬援帶着一個龐大的考察團隊去了,公孫述搞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還要拜馬援爲大將軍。

優厚的條件讓隨行的很多人心動,都想留在四川享福。

但馬援說道:"如今天下未定,公孫老兄你不想着如何壯大自己的實力,卻只顧享樂吃喝、修飾邊幅,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這句話成爲了成語"不修邊幅"的來源。

回去後他報告隗囂:"公孫述自我感覺良好,就是一隻井底下的青蛙耳,我們還是選擇與劉秀合作吧。"這句話又提煉出了成語"井底之蛙"。

只不過是普通的一趟出使,一來一去竟然創造了兩個成語,你說馬援是不是文采飛揚?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出名的詞語與之息息相關,一個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出自馬援寫的一封規勸子侄向榜樣學習的信;另一個是"馬革裹屍",我們後面再說。

三、歸於劉秀

隗囂又派馬援去考察劉秀,結果顯而易見,歸來後馬援說服了隗囂歸順漢朝。

可是在別人的挑唆下,隗囂竟然自立稱王,在劉秀與公孫述之間左右搖擺反覆無常。劉秀忍無可忍,對隗囂進行討伐。

可是隗囂旗下的軍隊幾乎都是鐵騎,在涼州這種地方作戰佔盡了優勢,劉秀的數萬大軍損兵折將狼狽不堪。

此時正在長安附近屯田的馬援聽聞戰況,對劉秀上書道:"隴右兵強,不可強取,只可緩圖。應該攻心爲上。"

所謂的"攻心"就是通過挖牆腳的方式招降隴右諸將,削弱隗囂的力量,再配以軍事圍剿。

馬援憑藉着自己的威望,讓很多隗囂的將領投降劉秀。隗囂兵敗後,小型的叛亂依然不斷,馬援一直爲東漢充當平定叛亂的救火隊長。

被換掉的最有資格位列雲臺閣的功臣:馬援 第2張

有一次,馬援從西南打了勝仗回京。有個名叫孟翼的謀士誇讚了將軍幾句,沒想到馬援皺着眉頭說:

"我以爲先生能說些指導我的話,沒想到也是隨波逐流。如今北方邊境還不平靜,有志男兒應該戰死疆場,只用馬的皮革裹着屍體回來埋葬,哪能滿足現狀呢?"

這便是"馬革裹屍"的由來。

四、複雜的結局

公元48年,馬援以62歲的高齡討伐武陵地區的五溪蠻。

隨行的副將有馬武和耿舒等人,馬武位列雲臺二十八將,耿舒的哥哥耿弇更是二十八將中的代表,都是一直跟隨劉秀創業的嫡系。

耿舒與馬援之前就鬧過矛盾,這次在進軍路線上又鬧起了分歧,官司打到皇帝那裏,劉秀選擇支持馬援。

沒想到大軍一路病死的很多,甚至馬援自己都病倒了。這讓耿舒抓住了機會,給自己的哥哥耿弇寫信抱怨,並暗示馬援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耿弇將此事報告給了劉秀,後者派樑鬆前去調查。當樑鬆到達軍中時,馬援已經病死了。

樑鬆是駙馬,與馬武和耿舒等人長期廝混,再加上當事人已死,樑駙馬自然要拉偏架。

得知馬援擁兵自重,皇帝大怒撤銷了前者的一切待遇。

馬家人惶恐不安,只能將馬援的遺體草草安葬,沒想到一代英雄最後以這樣的方式踐行了自己"馬革裹屍"的信念。

後來事情證明這個事件系樑鬆陷害,但漢明帝無法從官方的角度承認自己的父皇,堂堂開國皇帝做錯了,只好將錯就錯地瞞下去。

所以有人請示爲何"雲臺二十八將"中沒有功勞更大的馬援時,皇帝只能笑笑不語。

也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爲了避嫌,將有皇室關係的人都排除在外,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

即使這個說法成立,也無法說明漢明帝沒有爲自己老丈人翻案的原因。

直到馬皇后的養子劉炟即位爲皇帝后,馬援的冤案才得以平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