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如果此人不死,李淵還有機會稱帝嗎?

如果此人不死,李淵還有機會稱帝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簌簌西風吹竇陵,郊園草木盡秋聲,山河原自歸真主,夏鄭徒勞起甲兵,塞雁傳哀雲外去,林鳥結陣壠頭鳴,臨風莫嘆興亡事,極目霜天無限情。

在歷史上總有這麼一些人,雖然沒能笑到最後,建立統一大業。但他們曾一度是可完成這項大業的人,比如說秦末的項羽,要知道他在前期優勢可比劉邦多不少。而在隋末年間,也存在着這麼一個人,被後世史學家認爲他如果不死。李淵都沒資格稱帝,他死後百姓修廟紀念他,這個人是誰呢?

他便是竇建德,竇建德原先是隋朝河北一個忠厚豪爽的農民,雖然自己生活也不是很好但還是樂於助人。有同鄉死了父母沒錢安葬,他聽後直嘆氣,主動爲老鄉送去能給的財物。這僅僅是記載下來的一件事,竇建德早年幹了多少這樣的好心事,沒人知道。但從他父親的葬禮來看是不少的,他父親去世後鄉里有一千多人來送葬,這即使在今天也是大規模。

而這些人都是自願來送葬的,帶着禮而來,可見竇建德人緣之好。假若說沒有後來那件事,他的一輩子,大概就是個深受鄉里敬重的農民。然而不知是命運弄人,還是形勢逼迫,竇建德最終揭竿而起成爲隋末亂世中殺出的一位梟雄。事情起於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當時朝廷計劃徵兵攻打高麗,委任竇建德爲二百人長。

他雖然忠厚豪爽,卻也不傻,誰好端端的願意去高麗送死?但拒絕朝廷的徵兵也是要吃苦頭的,竇建德不由想到了當年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召集躲避徵兵和沒有家產的人,振臂一呼造反了。在隋末起義的一衆農民軍中,竇建德的這支力量十分龐大,原因便在於他爲人處世很仗義。

如果此人不死,李淵還有機會稱帝嗎?

他願意拿出自己的錢財接濟有需要的人,與士兵同吃同住,平時吃的是蔬菜、脫皮粟米飯。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從來不穿絲織衣裳,妻兒侍女加起來才十幾人,過得很隨和。每進入一座城池,對宮女、官員都給予遣散,聽憑他們到哪兒去。隋朝義成公主從突厥派人來迎接蕭皇后,他都要派出一千多人馬護送,還傳遞宇文化及的首級向義成公主獻禮。

故而竇建德在當時是真得人心,軍隊從上到下都願意替他賣命,百姓稱讚他這位有德之人。隊伍從原先的幾百人,竟迅速發展到十萬人,而當時李淵、李世民父子都還沒影呢。但他也不會一昧魯莽,反而有勇有謀,無疑是一位出色的領導。所以有史學家認爲他如果不死,李淵就很難辦,估計都沒資格稱帝。

然而可惜的是竇建德一朝判斷失誤,又遇上了歷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李世民。從他打算去救王世充開始,便踏上了不歸路,註定只能是梟雄。竇建德去救王世充也實屬無奈,本來是唐、鄭、竇三足鼎立,結果唐去打王世充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便會被破壞。王世充一死,唐的下一個目標便是竇建德,他只能出手。

可沒想到對手太能打,導致連連失利,人心驚恐不安。凌敬便提議說全軍渡過黃河北上,攻佔懷州河陽,安排主將鎮守。再率領大隊人馬跨越太行上,開進上檔線,虛張聲勢隱藏目的。快速趕到壺口,逐漸驚擾蒲津、奪取河東土地。這個計劃無疑是上策,既可以擴大地盤,也可以躲避唐軍。

如果此人不死,李淵還有機會稱帝嗎? 第2張

無奈唐軍派人收買了部分將領,擾亂竇建德的決策,竇建德沒使用凌敬的決策。連曹氏勸解都沒用,後果顯而易見,李世民大敗竇建德。在牛口渚被捕,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後關頭,竇建德倒是表現頗坦蕩。李世民罵他: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竇建德回了一句: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

王世充一看救援老大都被抓了,也只好投降,後竇建德被押回長安斬首。當時他49歲,從起事到滅亡,一共是6年的時間。竇建德是推翻隋煬帝暴政鬥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輝貢獻,但因缺乏政治原因等原因最終失敗。不過勞動人民依然記着他,在河北修建了不少竇王廟,歷久不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