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姜維能文能武,爲何最後也沒能打敗曹軍呢?

姜維能文能武,爲何最後也沒能打敗曹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姜維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他博覽羣書、精通兵法,能文善武。諸葛亮曾連中三計,一步步落入陷阱,淪爲姜維的手下敗將;驍勇善戰的趙雲也被他的氣勢所攝,連連歎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可謂“文能敗諸葛,武能退趙雲。”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厲害人物,在司馬懿死後也還是沒能打敗曹軍?各種原因究竟幾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同時期的廖化是怎麼說的。

姜維字伯約,是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人。

年少時,姜維的生活還算幸福,自小喜好鄭玄的經學,在州中擔任從事一職。可惜好景不長,後來恰逢羌、戎等族叛亂,他的父親姜冏又曾經是郡中的功曹,因此親上了戰場,最後爲國犧牲,只留下姜維和母親相依爲命。

不過,不幸中的萬幸,父親的犧牲使姜維被賜中郎一職,姜維得以參管郡裏的軍事。

建興六年(228年),時值諸葛亮兵至祁山,姜維等人也隨行天水太守,正在此地巡視。突然,天水太守聽說蜀軍將至,又聽聞沿途各縣皆有動靜,就懷疑姜維等人藏有異心,趁夜偷逃到了上邽城。

等姜維等人察覺到不對,再去追趕已經晚了。待他們追到城門口,發現城門早已關閉。他們只能率領部下先回冀縣,結果冀縣也不讓進入。

姜維等人沒有別的辦法,只好一起拜見諸葛亮。當時馬謖在街亭剛吃了敗仗,諸葛亮就立刻帶着姜維等人並西縣一千多戶一起撤退。

姜維和母親也就自此失散。姜維的母親後來曾給姜維寫信,想叫回他,姜維回信說:“我志在百畝良田,不在於一畝地的多少,人應該有遠大的志向,而不執着於眼前的利益。”

九伐中原,風頭正盛

諸葛亮帶回姜維後,立刻將年僅二十七歲的姜維任命爲倉曹掾、奉義將軍,又加封姜維當陽亭侯,可以說對姜維有知遇之恩。

諸葛亮還給張裔和蔣琬寫信,字裏行間都極力推薦姜維:“此人忠心勤勉、思慮詳密,他的才幹是永南、季常等人都不能比的。”

諸葛亮又提議:“可以讓他先統領中虎步兵五六千人看看。姜維在軍事方面很有才華,有膽有識又通曉軍事。而且他心存漢室,才能超羣,應該可以讓他參管軍事,要引薦他入宮參見主上。”

諸葛亮果然沒有看走眼,姜維一直忠心耿耿,哪怕在諸葛亮身死後,姜維也一直在爲復興蜀國的大業鞠躬盡瘁。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姜維回到成都領兵。此後,姜維多次率領軍隊四處平叛,又先後兩次攻打隴西,擊敗魏將郭淮、夏侯霸等人,氣勢大盛。

但姜維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有了新的計劃。姜維自認熟悉西邊的風土人情,又有出衆的謀略武技,正好可以藉此去引羌、胡等部落歸順麾下,爲蜀軍所用。

但當時的大將軍費禕一向看不慣姜維,並不支持他。費禕處處制約姜維,每次姜維出兵,最多給他一萬名士兵。直至延熙十六年(253年)春季,費禕被刺身亡。

當年夏季,姜維就出兵石營(今甘肅西和縣)再一路前行至南安。當時魏國的陳泰是雍州刺史,陳泰聽說此事後急忙趕來支援。恰好這時姜維的糧草用完了,只好先退回蜀國,等到延熙十七年再次出兵隴西,終於拿下城池。

爲了蜀國復興、完成諸葛亮遺志,姜維一直沒有停止他征戰的步伐。延熙十六年(253年)到景耀六年(263年),姜維領兵持續北伐。

姜維能文能武,爲何最後也沒能打敗曹軍呢?

圍攻襄武(今甘肅省隴西縣)、擊退魏軍後,姜維再次乘勝追擊,又收復兼攻下諸多城池,諸如河關、狄道等地。士氣大振,一時風頭無兩。

直至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和夏侯霸等人一起出兵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

王經見勢不對,連忙逃至狄道城,被姜維帶兵包圍。豈料,陳泰聞訊再次前來解圍,姜維只得退軍駐紮鍾題。自此後,姜維就開啓了“常戰常敗”模式。

姜維驍勇善戰,爲完成諸葛亮遺志殫精竭慮、連年征戰,而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兵困馬乏。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廖化知道姜維如此,早就規勸過他。

廖化認爲,姜維連年行軍打仗,百姓和士兵們也因此常年不得安生,都已經疲憊不堪。而如今的魏國又有像鄧艾這樣智勇雙全的人才,並不好對付。如果不休養生息一直行軍,將士們定要大敗啊。

姜維能文能武,爲何最後也沒能打敗曹軍呢? 第2張

可惜,對於廖化苦口婆心的勸言,姜維不屑一顧,並未理會。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果然再次率軍北伐。廖化知道後,連連嘆道:“姜維還不知收斂地出兵打仗,必將會付出慘痛代價。姜維的謀略沒能超越敵人,軍隊力量也比敵人弱,這樣不停歇地起兵打仗,怎麼可能長久呢?”

早料到姜維的失敗,廖化感慨萬千:“就像詩經裏說的那樣啊,我真是生得不早也不晚,正好趕上了這種時候啊。”不出所料,同年十月,姜維就被鄧艾擊敗了。

後來的姜維至死也沒能北伐成功,而國家氣數已盡,無力迴天。最終,鄧艾兵臨城下,劉禪出城投降,蜀漢徹底滅亡。

後期的蜀漢每況愈下,人才凋零、敵強我弱。優秀的將領們或戰死或病終,唯有姜維爲完成諸葛亮的遺願,仍堅持數次北伐,還能勝多敗少。不得不提的是,如果沒有姜維,蜀漢的滅亡可能會更早到來。

在軍中人心渙散、將士們疲於奔波的情況下,姜維仍堅持頻繁出兵征戰,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可以理解他匡扶大業的急切心情,再加上早年積累的軍功導致了盲目自信,姜維最後的敗北也果然如廖化所料。

但當時後主懦弱,蜀漢也大勢已去,處於強弩之末,即便姜維聽從了廖化的建議,不知是否依然是相同的結局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