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皇帝和陵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生前都會給自己修建好自己的陵墓,陵墓修建完成之後,皇帝會自己去驗收嗎?

中國古代皇帝基本在繼位之後就開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寢,有不少皇帝的陵寢在自己生前就已經修建完成,看到這裏很多人都好奇,那麼這些皇帝建好了陵寢會親自去參觀一下嗎?

雖然古人很忌諱墳墓和喪葬這些,但是這只是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像皇帝卻並不忌諱這些。這也就因爲皇帝們都是視死如生,他們認爲自己是九五之尊,死後也應該享受生前的待遇,所以不光不會忌諱這些,他們還經常要參觀一下自己的陵寢,畢竟這是自己長眠之所,得看看自己滿意與否。

在古代皇陵營建在帝王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實在夏商周時期不管是統治者還是普通老百姓對墓地並不是太重視,當時的人們都是埋葬之後不起墳不栽樹,稱之爲“不封不樹”,當時也沒有形成祭奠先人的傳統,這也就是中華歷史上先人們最初的墓葬形式。

不封不樹的喪葬形式一直持續到春秋晚期,到了戰國時期王公貴族們就開始有了視死如生的理念,也是從這時開始諸侯國的國君墳墓都是號墓爲陵,也就是國君的墳墓一統稱爲陵寢,而且明確規定普通百姓的墳墓不能稱陵。

而且在歷史上從秦朝到清代絕大多數皇帝基本都是在生前就修建陵寢,大多是在繼位之後不久開始修建。尤其是在漢朝時期,官方曾有規定,皇帝不論年齡,在繼位一年之後都可以開始修建陵寢。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而帝王陵寢算是古代風水學與陰陽學的超高水平的結合,凡是帝王的陵寢都會選擇在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的地方修建。

比如清代的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最初雍正的陵寢是選擇在河北遵化馬蘭峪清東陵範圍內的九鳳朝陽山,當時雍正派去的風水師和負責選址工部官員在勘察地形之後認爲該地形局不全,而且還是砂石土質,將來會導致地宮滲水,因此雍正決意廢棄了九鳳朝陽山這個地方。

後來雍正又派他信任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帶人去另外尋找萬年福地,最終胤祥在河北易縣的泰寧山幫雍正找到了萬年福地。

因此雍正爲了風水學和陰陽學沒有埋葬在清東陵,而是自己開創了清西陵。現在再來看雍正所挑選的泰陵地理位置是非常得好,泰陵西有云蒙山、北有永寧山、東有丘陵地、南有易水河,依山傍水,從風水學和陰陽學上來說都是絕佳之所。

古代人都會認爲好的風水寶地是可以養人的,甚至還能發生祥瑞,而歷朝歷代的皇帝基本都是選擇風水寶地作爲葬身之所,因此來說既然是風水寶地,那當然要常去看看,自身活着的時候沒準都能受益,這也使得古代帝王絕不忌諱去參觀自己的陵寢。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第2張

自古以來皇帝都極爲重視自己的陵寢修建,畢竟這個地方纔是自己永遠的“家”。修建帝陵就相當於蓋房子一樣,現在商品房蓋好了都會有相關部門去進行交付驗收,那帝陵修好了當然也會有專人去驗收。

有時候會是工部這類負責國家工程建設的官員去驗收帝陵,還有的時候那就是皇帝自己了,畢竟誰去都不如自己親眼所見靠譜,因此歷朝歷代很多皇帝都回去親自參觀自己的陵寢,也是要看看修建的質量如何。

明代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就是一個酷愛參觀自己陵寢的皇帝。萬曆的陵寢是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萬曆其實身有殘疾,一腿長一腿短,他的右腿是明顯比左腿短,因此萬曆懶於上朝,也造成了怠政,而他本身更算是宅男皇帝,幾乎從未出過皇宮,他一生中出皇宮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從紫禁城到位於昌平區大峪山自己的陵寢。

萬曆的明定陵修建得比較早,定陵在萬曆十二年(1584年)開始修建,歷時六年,當時陵寢建成時萬曆年僅28歲,而萬曆一生活了58歲,因此陵寢閒置長達30年,這30年中萬曆只要一有興趣就會去參觀一下自己的陵寢。

當然,萬曆去參觀自己的陵寢都是以祭奠祖先爲名,先去祭奠明皇陵中的其他先人,然後再去順道看看自己的陵寢。

不過在當時卻有不少懂得風水學和陰陽學的人都認爲明定陵的風水並不好,不是真龍之穴,建議萬曆重新再考慮一下。但是萬曆由於定陵修建的非常豪華,共花費了八百多萬兩銀子,所以他也不捨得重新再修建,而且萬曆多次去參觀陵寢,他自己對這塊地方非常滿意,他也並不想換地。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第3張

不過歷史似乎證明了萬曆的明定陵確實風水不太好,在後來明末闖王李自成起義軍攻入昌平後就曾經焚燬了定陵的地面建築,民國時期又遭到了焚燬。

後來到了新中國建國之後,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和吳晗先生本來想對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進行考古發掘,希望能從中找到《永樂大典》,但是由於當時發現了明定陵出現了坍塌跡象,因此考古人員決定先發掘萬曆的明定陵練手,再發掘明長陵。

於是萬曆的明定陵就這樣被考古發掘,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有限,因此很快定陵中的不少文物在出土後就變成了“見光死”,讓人十分可惜,而且由於當時人們文保意識不強,加之後來又趕上了那特殊的十年時期,所以出土之後的萬曆皇帝和陪葬的兩位皇后屍身也遭到嚴重損毀,以致屍骨無存。

因此似乎萬曆皇帝的明定陵確實風水不好,相比雍正的清泰陵至今沒有被盜,地宮也沒有被打開,整座陵寢都保存得比較完好,萬曆的明定陵也許就和雍正的清泰陵差在了風水上吧,也許他當初確實應該聽從建議改葬他處或許還能在死後避過一劫。

萬曆皇帝喜好參觀自己的陵寢一個是他確實總隱居在皇宮中憋得慌,想出去透透氣,再一個就是也說明了他非常重視自己的陵寢,所以經常要去看一看。

除了對自己的陵寢特別重視之外,還有的皇帝經常去參觀自己的陵寢也是爲了監督建築施工,所以要經常去參觀一下。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第4張

就像清代的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一樣。清代自雍正開創清西陵之後,他的兒子乾隆皇帝爲了不讓清東陵香火冷清,於是開創出了“昭穆相間,兆葬之制”,這個規矩就是父親若葬在清東陵,則兒子葬在清西陵,反之父親葬在清西陵,則兒子葬在清東陵。

於是乾隆死後就入葬在了清東陵,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死後則葬在了清西陵,按照乾隆定的這條規矩,做爲他的孫子道光就應該葬在清東陵。道光也確實是在清東陵開始修建的陵寢。

當時道光選擇了在清東陵的寶華峪修建陵寢,而陵寢都已經建成,道光的結正妻子孝穆皇后早逝,當時就已經入葬進了寶華峪的陵寢之中。

道光皇帝在陵寢修建好之後一直想去親自參觀查看一下陵寢施工質量,於是他以祭奠祖先和悼念結正妻子孝穆皇后的名義就進入了自己修建好的寶華峪陵寢。

進到陵寢之後不看不打緊,一看就把道光差點沒氣死過去,原來道光在寶華峪的陵寢地宮已經大面積滲水,孝穆皇后的棺槨都被水泡了起來。

這也說明了清東陵整體土質確實就像雍正當初發現的那樣屬於砂石土質,不符合修建陵寢,建成地宮之後會滲水,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雍正選擇在清西陵建陵是正確的,因爲民國軍閥孫殿英後來盜挖清東陵時大家才發現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兩處地宮都滲水非常厲害,所以證實了清東陵的土質不符合修建陵寢。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第5張

地宮滲水這還了得,道光心想這是想讓自己死後做醃肉啊,於是道光大發雷霆,嚴厲斥責了修建陵寢的大臣,責令他們重新選擇墓址,並且規定就不要在清東陵範圍之內選擇了,還是去清西陵選址吧,就這樣道光的新墓址選擇在了清西陵範圍內的龍泉峪,也就是現今的清慕陵。

道光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摳門皇帝,他連龍袍上都會打上補丁,而且道光爲了節省衣服的壞損,他能做到三個月換洗一次衣服,可見道光摳門到了何種程度。

而此次廢棄寶華峪陵寢重新在龍泉峪修建陵寢,這是一大筆財力的浪費,但是一向節儉摳門的道光這回寧可重新花一次錢,也不想死後被水淹,而且道光對於陵寢用料十分重視,他親自挑選材料都是非常名貴的建材,摳門皇帝到了給自己修建陵寢時卻非常大方起來,也由此可見皇帝們對皇陵修建的重視。

道光由於一心想向示人展示自己的節儉,再加之道光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而開啓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因此他規定陵寢規模建制一定要縮小,取消了方城和明樓,並且還取消了歌頌皇帝生平的神功聖德碑和代表皇帝權威的石像生。

因此道光的陵寢是清代帝王陵寢中規模最小、最寒酸的帝王陵寢,不過別看道光的清慕陵外表看起來挺小挺寒酸,由於都是使用名貴建材,加之陵寢一拆一建的二次重建,所以實際上道光的清慕陵實際花費了440萬兩白銀,這個花費數目是清西陵中之最,遠比他自己的曾祖父清西陵中規模建制最大、最高的雍正清泰陵還多。

道光除了親自選擇名貴建材,他後來吸取了寶華峪陵寢施工悲劇,在修建清慕陵時他多次去參觀自己的陵寢,就是怕再有質量問題。

古代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修建的 皇帝會在完工之後去驗收嗎 第6張

所以說古代皇帝即重視陵寢的修建,也想去監督施工質量,因此不少皇帝都是大大方方的去參觀自己的陵寢,加之皇陵本身就是萬年福地,風水寶地,並不會去多了不吉利這類的說法,而且這種風水寶地去得多了沒準還能養人了,因此古代皇帝並不忌諱去參觀自己的陵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