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孫策被稱爲“小霸王”,爲何曹操卻很輕視他呢?

孫策被稱爲“小霸王”,爲何曹操卻很輕視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輕視孫策,認爲其“因父成名”,絕非能與自己相提並論的英雄,是理所當然的。就當時天下情勢而論,孫策別說和曹操相比,就算比之荊州劉表、幽州公孫瓚這些諸侯,同樣也大爲不及,孫堅之子的身份,確實讓他在創業時佔據了極大便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江東孫氏出身寒門,自稱是春秋時“兵聖”孫武的後裔云云,不過是得勢後給自己門楣貼金。孫堅的父親孫鍾、也是孫策孫權兄弟的祖父,只是個種瓜農民。

孫策被稱爲“小霸王”,爲何曹操卻很輕視他呢?

孫堅17歲那年行船時遇到海賊,揮刀與戰,斬首一級,由此聞名鄉里,被召爲縣吏。漢末黃巾之亂,孫堅從軍屢立戰功,擊平各方叛亂,一刀一劍給自己搏取了拜將封侯的大好前程,獲封“長沙太守、烏程侯”。

董卓竊奪漢朝中樞大權,廢立天子,關東各地紛紛起兵,組成反董聯軍。孫堅率其部屬,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斬華雄,敗呂布,克虎牢而復洛陽。孫氏虎卒屢克西涼鐵騎和幷州鐵騎,爲聯軍第一敢戰之勁旅,在英雄竟逐的舞臺上,書寫了自西楚霸王項羽之後數百年來,江東子弟最絢爛的華章。

董卓屢戰屢敗,求和不得,被迫西遷長安以避其兵鋒,孫堅的聲威也因此震撼神州,縱是稱爲當時天下第一名將,亦絲毫不算誇張。

孫堅兵進洛陽,收取玉璽

彼時的曹操也只不過是個聯軍盟主袁紹的故舊之友,而劉備更是籍籍無名之輩。他們雖然年齡與孫堅相仿,但此時的聲望和功績,皆遠不能與孫堅相提並論。此後,孫堅雖然在攻取荊州時,誤中流矢而陣亡,但其人雖沒而英氣長存,將星長耀九天!

孫策被稱爲“小霸王”,爲何曹操卻很輕視他呢? 第2張

小說《三國演義》裏將孫堅在討伐董卓戰爭中的這些戰績,統統“乾坤大挪移”給了主人公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捏造出“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之類的膾炙人口故事,通過戲劇、評書等形式在民間廣爲流傳了數百年,相當程度上深入人心,才使得孫堅的功績和能力被廣爲低估。

孫堅去世後,其親信部屬依附了袁術,孫策同樣也在袁術帳下爲將,奉其命令攻略淮南與江東。事實上,孫策攻佔江東的吳郡、丹陽、會稽三郡之後,名義上還是袁術的部屬,袁術也派了自己親信去接管孫策所得城池。

只是袁術因爲孫策在江東的勝利,和徐州呂布的歸附,自以爲統領揚州、徐州、豫州三州,已成天下第一大諸侯,竟利令智昏而稱帝,才令其麾下州郡衆叛親離,孫策也趁機脫離袁術,驅逐其親信而自立。

待袁術被曹操連續大敗,最終敗亡時,孫策趁機奪取廬江郡,收其餘部三萬餘人,戰船千艘,而後揮軍西進,於沙慕之戰大破黃祖,斬殺荊州軍萬人,繳獲戰船六千艘,接着兵不血刃奪取豫章郡,又分豫章郡南設立廬陵郡,是爲通常所述的“江東六郡”,又向曹操輸誠,受封討逆將軍,吳侯。

當然,孫策僅率領數百門客過江,便打下江東一方基業,甚至被譽爲“英氣傑濟,猛銳冠世,志陵中夏”的同時,也必須看到他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因父之名”。

討逆將軍,吳侯:孫策

正是孫堅這個江東虎將的威名,才讓孫策在起兵之初,就得不斷英雄豪傑來投,部衆尚未與敵一戰,就迅速壯大到六千餘人。而他的堂兄孫賁(丹楊都尉、九江太守),舅父吳景(丹楊太守、廣陵太守)都是袁術委以重任的方面大員,正是他們的投效,才讓孫策輕鬆叛離袁術,真正自立爲一方諸侯。

首要原因是善於用人。

孫策的部下來自三個方面。第一部分是孫堅的舊將,以朱治和程普最爲出色。當孫策在袁術麾下倍感屈辱,前途茫然的時候,是朱治首先站出來安慰孫策,並且告訴孫策:“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決之事,何不問我;乃自哭耶!”朱治的這句話可以代表孫堅的老部下當時對孫策的態度。孫堅時代,朱治等人對待孫堅,並不是明確的主僕關係,而僅僅是上下級關係。看朱治的這番話,對孫策滿是關懷,但是也體現出,朱治是以一個父執的身份來勸慰孫策,而並非是一個下屬來聽從召喚。之後,隨着孫策平定江東,建立威名,孫策在孫堅舊將心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但是朱治、程普等人對待孫策,以及後來的孫權,和其他人不同,他們的心中,更多一份驕傲。於是,當週瑜主持赤壁之戰時,程普心中不滿,而黃蓋帶頭反對,也爲很多人相信,正是這個原因。

然,對當時的孫策來說,朱治的加盟非常及時,也非常可貴。孫策感慨父親英雄,而自己只能寄人籬下,於是在月下哭泣。孫策雖然勇猛,可畢竟還是一個二十歲的青年,在政治規劃上還比較茫然。朱治告訴孫策,可以告訴袁術,打着救丹陽太守吳景(孫策舅舅)的名義,向袁術借兵,然後趁機奪取江東,開創自己的事業。這個建議,對於孫策來說,無疑是一個茫茫大海上的指路明燈,告訴了孫策前進的方向。

朱治的這個建議還是非常正確的。在當時的天下,早就被諸侯瓜分。相對而言,淮河以北地區被袁術佔領,袁術兵多糧廣;山東地區是呂布、劉備,一個能征慣戰,一個有仁德之名;北方則是最強大的諸侯袁紹,公孫瓚節節敗退,袁紹很快就佔據了北方四州;而中原中部地區曹操崛起,潛力最大;益州和涼州,有劉焉和馬騰、韓遂;兩湖地區是荊州的劉表,擁兵幾十萬;唯獨江東地區,也就是秣陵(南京)、吳郡、會稽等地區,駐守官員的實力最弱。並且,孫家在江東(主要是吳郡)生活多年,孫堅的那些部將也多是江東人,人脈頗廣,比較有號召力。因此,進攻江東,確實是不二選擇。

其次,有親友相助。相比強大的曹家軍,東吳孫家的勢力相對弱小,可是又遠遠要比孤家寡人的劉備來的強勢。孫策的弟弟孫權先不說,前面我們提到孫策的舅舅叫吳景,曾經擔任丹陽太守,堂兄叫孫賁,擔任丹陽都尉,叔父孫靜,弟弟孫翊、孫朗,堂兄弟孫瑜,那都是一時豪傑,成爲東吳安定的強大力量。

而孫策的親戚也人才衆多。最有名的當然是連襟周瑜。此次出征,除了得到舅舅和堂兄的幫助,最主要就是得到了周瑜的幫助。在演義中對於周瑜和孫策的關係做了一個微小的改動。周瑜第一次出場,有一個簡單的介紹。說兩人在舒城時交情很好,於是結爲兄弟,孫策出兵江東,周瑜帶着叔父周尚(新任丹陽太守)的數千兵馬前來幫助。此時,周瑜說:“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孫策很高興,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在正史當中,僅僅有孫策的一句話,而沒有周瑜的那句話。在正史當中,孫策的原文叫:“吾得卿,諧也。”此處的“卿”並非君主對臣子所說的愛卿,而是對友人的一種親密稱呼。就像很多人對自己的心上人,也會稱呼“卿卿”一樣。在孫策口中,周瑜和孫策的地位嚴格的來說,還只是兄弟之間的稱呼。可是,羅貫中添加了周瑜的那句話,卻把周瑜定位爲孫策的臣子,“效犬馬之勞”,自認孫策的犬馬了。

第三,善於籠絡人才。來自孫策的親自招納以及自己主動來投。

本回中提到了奠定早期江東方略的一位大賢,江東名士張紘。周瑜告訴孫策,想要成就大業,必須得到江東二張,即張紘、張昭二人。孫策親自到兩人家中,兩人就答應了。其實在正史當中,張紘此時追隨孫策出征,而張昭則沒有。正是張紘幫助孫策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在江東。在演義當中,張紘和張昭二人幾乎合一,而詳寫張昭,略寫張紘。而相比東吳“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又詳寫周瑜,略寫張昭。《三國演義》有着嚴重的美化武將和謀士而淡化政治家的色彩。

“小霸王”孫策奪取江東,他父親孫堅的威名在初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更主要的還是孫策知人善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