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四大名將趙國佔一半,爲何卻最後滅亡呢?

四大名將趙國佔一半,爲何卻最後滅亡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國大敗趙國,趙國爲此付出了45萬人的慘痛代價。白起問鼎戰國屠神,秦昭王笑傲中原。然而,當是時,趙國並非無良將,戰國四大名將佔有兩席:廉頗、李牧,還有位居前十的兩位外援:樂毅、田單,謀士有虞卿,好好的一手牌怎麼會打得如此爛?不用說廉頗、李牧不服,就是後世之人看了也爲之扼腕嘆息。

小夥伴們紛紛腦洞大開,討論後世哪位名將加入定會扭轉乾坤?有,例如韓信。但是,縱觀韓信指揮的戰役,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獨當一面,劉邦不干預。所以既然韓信出戰,就必須設定相關的大前提。

四大名將趙國佔一半,爲何卻最後滅亡呢?

1 充分授權

其實,長平之戰之所以輸得這麼慘,趙孝成王功不可沒,所以必須先除掉因爲他的干預而導致的不利因素。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如此,則媾乃可爲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爲媾,發鄭硃入秦。

1)把作戰的指揮權完全授權給前方主帥;

2)採納虞卿建議,派縱橫家遍訪燕、齊、魏、楚四國,破掉範睢的遠交近攻策略。與其向秦國割地求和,不若割地給其他四國,這樣就可以從燕、齊借到糧食,從魏、楚搬來救兵。爲什麼這樣做?晉獻公之前攻打虢國,爲了借道,曾贈送豪禮於虞國,滅掉虢國後,順便又吃了虞國。大國給小國送禮物,有一種說法叫做寄存。

所以,即便趙國現在割地給燕、齊,以趙國的實力將來絕對可以收回。但是一旦割地給秦國,幾乎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返,更重要的是,趙國將失去最重要的屏障——太行山脈,如此邯鄲、乃至整個中原就岌岌可危。這一點在30年後,已經得到了驗證。簡而言之,無論是前線還是後方,趙孝成王必須充分授權給前方主帥和後方謀士。

2 戰前形勢分析

韓信被譽爲國士無雙,不但常出奇制勝,更能統籌全局。秦昭王爲了打贏長平一役,不惜傾舉國之力,趙國爲何還要擱置田單、樂毅、李牧、廉頗四位名將呢?因此,韓信也必須能徵用全國之將。韓信制定作戰計劃前,必然會評估雙方當時的形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雙方投入兵力

秦國投入的兵力大約60萬,而趙國45萬。趙括小勝便傾巢出動,難道是認爲一個趙騎兵可以匹敵兩個秦銳士嗎?孫子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敵衆我寡的情況下,當避免與敵爭鋒。就這點來說,趙括這紙上談兵很有水分。以智取見稱的韓信絕不會選擇硬拼,他從不打無把握之仗。但是,他也不會恐懼,因爲以少勝多是他的強項。主帥胸有成竹,軍心就穩定,士氣高漲就不會輕易被擊敗。

2)防線

當是時,廉頗的第一道防線已經失守,全軍退守第二道防線丹水,第三道百里石長城暫未失守。借用地形作戰可是韓信的強項之一,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即便是處於劣勢的井陘之戰都能轉危爲機。由此可見,韓信對太行山脈的地形瞭如指掌。因此,韓信會重新評估後面的兩道防線的可行性,重新設防。那時,白起想要迂迴攻破第三道防線,恐怕並非易事。

長平之戰雙方防線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

另外,秦國敢發動規模空前的長平之戰,就是想一舉滅掉趙國。其實,秦昭王爲了這一戰,已經準備了許多年。而攻取河內郡纔是秦國扣動長平之戰的扳機,因爲太行山脈不再是阻礙秦國進攻趙國乃至中原戰場的天塹。秦昭王的戰略趙孝成王、趙括不明白,而爲劉邦指點江山的韓信豈能不知?韓信有一招必殺技叫做聲東擊西,會扭轉長平之戰的局勢嗎?

3 戰略部署

簡要分析了敵我形勢,韓信將如何進行戰略部署呢?

1)主戰場防守反擊,牽制秦軍主力

① 丹水防線:廉頗鎮守。

該防線爲廉頗所設,廉頗最瞭解前沿戰事,且擅長防守,此防線的重任廉頗當仁不讓。如果,秦國想要強行渡河,那麼可以效仿擊敗龍且的戰法,塞住上游,等秦軍半濟而擊之。這一道防線對全局來說至關重要,讓廉頗立下軍令狀,必須守住。

② 百里石長城防線:李牧鎮守。

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爲二,糧道絕。

白起派出2.5萬騎兵偷襲趙軍的第三道防線百里石長城,如果這道防線失守,那麼丹水防線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所以,韓信肯定安排重兵,特別是弓弩手把守。李牧可以爲了殲滅匈奴主力等待多年,這份與生俱來的忍耐力無人可比,而且白起的騎兵與匈奴的作戰方式相似,雖然此時他還很年輕,應該可以勝任。

③ 正面戰場反擊:韓信爲主帥,田單爲先鋒。

無論是韓信還是田單,他們的出戰只是爲了迷惑秦軍,造成趙軍主力都在上黨郡,欲與秦軍絕戰到底的假象。田單負責日常在前線侵擾秦軍,淺嘗輒止,不能戀戰。韓信作爲趙軍主帥,偶爾率領重兵出戰,同樣不做纏鬥。而韓信和田單出戰的目的是爲了掩護樂毅,同時牽制秦軍主力。

2)分戰場聯合魏楚,攻下河內郡,奪回太行山脈的控制權,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完全可以應用在此。韓信正面牽制秦軍主力,而實際目標是奪回河內郡。

①樂毅率領10萬騎兵偷偷從邯鄲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下修武,同時控制黃河的白馬津渡口。

② 飛鴿傳書請求魏國和楚國派遣援軍過黃河,同時,虞卿、平原君分別前往魏國、楚國,以秦國佔有河內郡後對中原諸國的巨大威脅,來說服魏、楚兩國即刻出兵救趙。

③三國兵馬成功會師後,立刻揮師西下,突襲河內郡,攻取野王,控制太行山脈八陘之一的太行陘。

太行山陘

3 一旦三國聯軍兵臨河內郡城下,韓信就有三招可以制勝

1)最差的情況:圍河內郡救趙,秦軍將不戰而退。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事實上,秦昭王爲了贏得長平之戰,親自到河內郡動員當地百姓上戰場。

如果聯軍能趕在河內郡援軍出征之前,就直接將其截殺,斷掉秦軍的後援。即便沒趕上,當河內郡援軍得知後院即將起火,勢必軍心大亂。那時,韓信再讓士兵們高唱秦歌,不知道那些河南郡的援軍會不會瞬間崩潰。另外,河內郡是秦軍東下的重要戰略位置,秦軍必救之。

2)略好的情況:佔領河內郡,拿下北邊的野王,那麼魏、楚救兵也能迅速到達上黨郡,將對秦軍形成包圍之勢,秦軍失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3)最好的情況:聯軍如果不奔赴上黨郡戰場,轉而繼續向西聽進,攻打三川郡,直逼函谷關。此時秦國已將舉國兵力悉數派往上黨,國內空虛,秦昭王該如何應對?吳王夫差的悲劇會不會在秦國上演?如果秦國撤軍,韓信和田單果斷追擊,不敢想象趙國四大名將外加韓信同時進攻秦軍會是怎樣的精彩場面,但至少奪回第一道防線毫無懸念。

其實,最關鍵的是三國合縱形成,且奪回戰略要地,山東六國將一改以往被秦國碾壓的頹勢。反觀秦國元氣大傷,鬱悶的秦昭王不知道又要找誰來背鍋。而秦昭王、白起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東略目標,恐怕比登天還難。

四大名將趙國佔一半,爲何卻最後滅亡呢? 第2張

參考以往戰績,韓信若掛帥,必然審視全局,重新部署作戰機劃。面對敵衆我寡且丟失第一道防線的困境,韓信可能會採取當年輔佐劉邦奪天下的戰略,由自己坐鎮正面戰場,牽制秦軍主力,而派樂毅南下開闢分戰場,合縱魏、楚,突襲河內郡,盤活魏楚救兵這顆棋子。

屆時,無論是奔赴長平戰場的河內郡援軍還是野心勃勃的秦昭王,恐怕皆無心戀戰,而被迫撤軍。

秦昭王使用離間計換上趙括,就是要速戰速決,他最擔心的就是魏、楚、趙三國合縱,這樣秦國的東征戰略就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而合縱形成的關鍵就是河內郡,奪回河內郡對山東諸國皆有莫大的好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