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朱高熾和朱高煦誰更適合做皇帝呢?

朱高熾和朱高煦誰更適合做皇帝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高熾和朱高煦誰更適合做皇帝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火了,接地氣的老朱家一家人也走進了大家的視野,老皇帝朱棣雖通過靖難之役名不正言不順地得了皇位,卻是個當之無愧的好皇帝。在這位永樂大帝的治理下,明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土廣闊,國力昌盛,史稱永樂盛世。可這位看起來不會被任何事情難倒的明智君主,卻因爲一件事愁了十幾年,那就是:自己的兩個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性格完全相反又各有所長,到底該選哪個兒子當未來的皇帝呢?

朱高熾和朱高煦誰更適合做皇帝呢?

1.一個娘生的的兩兄弟,性格卻完全不同

朱高熾是明成祖的第一個兒子,皇后生他時還夢見有個小孩拿着圭玉降生,此乃祥瑞之兆,照理說朱棣該很喜歡這個孩子,可惜這孩子的體態和性格不合老爺子的心意。朱高熾幼時正逢他爹計劃着打仗奪權,沒什麼功夫親自教導他,所以他是被孃親和內侍們帶大的,朱高熾從小就喜歡讀書,遵循儒家禮法,深得儒家大學士的喜歡,可他從武的資質卻是一點沒有,是個十成十的文人。養成了端重沉靜、喜靜厭動的性子。他又天生體質差、愛生病,所以內侍們極寶貝這個嫡長子,自然是好吃好喝伺候着,生怕有什麼閃失。於是等朱棣發動兵變成功回府時,能吃又不愛動的朱高熾已經成了個走路需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的大胖子了,騎馬的時候連踩馬蹬子都費勁,騎了沒幾分鐘就氣喘吁吁的。朱棣一生好武,又怎麼會喜歡這個毫無武學才能的胖兒子呢?除此之外,這個大兒子的性格簡直跟他沒一點像的,他和善寬宥、遲鈍守矩,最重禮法體統;而朱棣這個靠造反當皇帝的人,性格自然是果敢堅毅又急躁殘忍,朱高熾這樣寬厚懦弱的脾氣,將來會遭到朝中奸佞的脅迫,於江山無益。

所以,朱棣是不喜歡這個大兒子的。

而二兒子朱高煦,確是給朱棣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無論性格還是長相都和他十分相像。朱高煦從小就展現出極高的軍事才能天賦,也熱愛武功騎射,七歲時的朱高煦還沒馬鐙子高呢,就能跟着朱棣上戰場了,多年來陪着朱棣徵南戰北,養出了一身的好武藝,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在靖難之役中,已經成年的朱高煦作爲先鋒,還救了朱棣一命,立下了大功。史載:"成祖隻身走,適高煦引師至,擊退南軍",朱棣無數次御駕親征,都離不開英勇善戰的二兒子朱高煦,自然是對二兒子寄予厚望,還對朱高煦說“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便是說大兒子自小多病,沒準哪天就駕鶴西去了,你要好好努力呀,言下之意便是他極屬意二兒子!朱棣在靖難之役時兵敗過一次,曾想着議和,朱高煦記着他爹的話,趕緊帶了援兵過來,拼了命地奮勇擊殺敵,局勢瞬間轉劣爲優,爲朱棣贏取戰役得到皇位起了關鍵性作用。後來史書也評載“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爲功者,高煦力爲多。成祖以爲類己”,足以見得當時成祖想轉立二皇子的心思廣爲人知。

朱高熾和朱高煦誰更適合做皇帝呢? 第2張

2.朱高熾討得親族各個歡心,朱高煦卻讓親族討厭

朱高熾雖不得朱棣喜歡,卻頗得爺爺朱元璋的歡心,這個長孫在少年時曾被朱元璋派去清晨檢閱禁軍,誰知道朱高熾領了命不一會又回來了,並對爺爺說“天氣太冷了,將士們也不容易,若要檢閱,讓他們吃了早飯再檢吧。”這讓朱元璋對寬厚仁德的嫡長孫頗有好感;還有一回,朱元璋給了朱高熾幾份奏章讓他試着審閱,朱高熾細心縝密地將這些奏摺分門別類,又分得清輕重緩急,迅速找出來簡明扼要的事項給朱元璋彙報,使得朱元璋非常滿意,也認可了他的行政能力,當即欽定了朱高熾爲燕世子。朱高熾不光得爺爺喜歡,還很得母親喜歡,若說朱高煦是跟父親一個樣,朱高熾的性格就是跟母親徐皇后如出一轍了。徐皇后爲人謙和,事事以民爲本,每每勸諫朱棣,都是勸他要以仁德治天下,自小養在徐皇后身邊的朱高熾耳濡目染,自然養成了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的性子,自然也頗得她喜歡。

而朱高煦卻自幼生性兇悍、不肯向學,而且言行輕佻,以仁和爲主的皇室宗親們自然都不喜歡這個好勇鬥狠的皇子,而朱高煦又是出了名的“莽夫”,在他少年時,舅舅徐輝祖覺得他品行有失,曾私下宴請他委婉地勸誡他應該多注意修身養性,可他非但不聽,還在宴後偷了舅舅當時最喜歡的寶馬,當晚直接渡江走了,渡江南下的路上還經常仗着皇子身份殺死平民百姓和阻攔他、勸諫他的巡撫官員,而當時朱棣只是個燕王,他就如此魯莽放肆,實在是讓人對這個皇子沒什麼好感,朝臣更是因爲他沒少參燕王的不是,朱元璋作爲當時的皇帝,這樣的言論聽得多了,更是討厭朱高煦。徐皇后是個能分得清大是大非的人,常常勸諫朱棣不要驕慣自己的孃家。她也明白二兒子朱高煦天生反骨,自小驕橫任性、品行不端,可她身爲孃親也不忍心責罵勸誡。但身爲一國之母,她充分明白只有大兒子沉穩得體的性子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所以她也極力主張立朱高熾爲太子,曾屢次向朱棣進言,指出二兒子性格不好,不但不能重用,還得爲他好好挑選善於監督勸誡的僚屬。由此可見,朱高煦雖然有本事讓他爹認可他,卻也只有他爹更認可他了。

3.肱骨之臣都是朱高熾的門臣,而朱高煦手下只有武夫

不光敬重的父親、深愛的妻子都看好大兒子,朝中羣臣對朱高熾也十分肯定。朱高熾早年時大部分時間都鑽研儒術,教導他的翰林大家都十分喜歡他,之中有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賢臣,都是幫助皇帝治理國家的能臣,頗有才幹,朱高熾與他們交好,自然是爲以後登基鋪了平穩的前路。靖難之役時,朱高熾因爲身體不好不能隨父親去前線殺敵,便和母親留守後方保護北平,而敵將便鑽了這個空子,攜50萬大軍兵臨城下,而朱高熾此時手裏只有一萬多兵馬還不是強兵,卻通過嚴防死守、巧妙兵計守住了城,取得勝利。這場北平保衛戰的勝利至關重要,也是朱高熾軍事生涯中最光輝的時刻,朱高熾的責任感和判斷力充分展現,從而一改朝臣對朱高熾能文不能武的印象,他的膽識與謀略曝於人前,使得朱棣身邊的黃淮、解縉等名臣都建議立朱高熾爲皇太子,在朱棣還在爲立太子之事糾結時,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一下點醒了他。從此,朱高熾便在皇帝不在時擔起了監國大任,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在後來二子奪嫡的明爭暗鬥中,“三楊”都是堅定的太子派,打壓二皇子一脈,終於將朱高熾推上了皇帝寶座。

可朱

高煦卻是典型的“項羽型”人才,他好戰亦能戰,是個軍事奇才

。可他手下卻沒有一個忠心又擅長謀略的大將,反而都是武夫。他和他的父親極爲相像,每次打仗都親歷親爲,但這也體現他其實剛愎自用,不願相信他人的性格特徵,他總以爲自己能料理好一切事務,可卻並沒有那個實力。項王雖在軍事上天賦異稟,卻是個魯莽武斷的人。甚至後期還和他最好的同伴三皇子離心,猜忌他會害自己,從而自斷羽翼。由此可見,他當不上皇帝,也是命中註定的結果了。

4.朱高熾當太子,是禮制體統、穩定江山的最好選擇

其實

朱高熾最適合當皇帝的根本原因,只是因爲他順應了明朝的繼承製度,是實打實的嫡長子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漢族的封建社會長幼有序的傳統還是能在一定程度制約帝王的,朱棣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是靠武力從侄兒手裏奪來的皇位,爲了掩蓋武力奪權的不正當性,朱棣甚至改了史書,標榜自己纔是朱元璋的嫡長子,這種說法難以服衆,後又改成他和朱標都是嫡子了。由此看出,他還是很介意自己登上帝位是否“名正言順”的,也遵循了嫡長子繼承製度。朱棣奪來皇位時,朱元璋已不在在世,他的處境尷尬又敏感,他怕擔了千古罵名,被後人指着鼻子說不孝,便只能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立了名正言順的嫡長子朱高熾爲儲君。他雖然已是萬人之上,卻也要權衡勢力,儘量讓各方都滿意,所以他聽了聽了皇室宗族的話,順應了朝中股肱大臣的心意,選擇了朱高熾當太子,以保證他的王朝能夠和諧穩定。朱棣自己雖有廢太子的心思,但也不得不思慮後果,權衡利弊之下,讓大兒子當皇帝是最安穩的選擇。

除此之外,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是這個皇帝選擇大兒子當太子的重要原因。老朱家的人向來喜歡嫡長孫,他父親是這樣,他也是這樣,朱瞻基年幼就充分展現出帝王之才,他既有他父親的仁德親善、又像他二叔一樣驍勇善戰,更難得的是他甚至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才氣風骨,簡直是繼承了老朱家最優秀的基因了。若想讓這個好孫子合情合理合法地繼承大統,就必須得先讓他爹當皇上,維持嫡系,所以爲了幾十年後的江山社稷能到朱瞻基手中,朱棣也得立嫡長子朱高熾。而當年對二皇子說的“太子體弱,汝當勉勵之”,也只能不算數了。選擇繼承者,歷來都是君主的一道難題,他不能只從個人喜好出發選一個兒子繼承遺產,而是要爲這天下選擇一個明君,選對了,才能穩定江山社稷,選錯了,就必定釀成慘劇。輕者,就是手足相殘、奪嫡兵亂;重者,就是毀了老祖宗打下的基業,毀了百姓圓滿平安的家園。所以朱棣還是立了沒什麼差錯又得到多方支持的朱高熾爲太子,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雖說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可卻是個名副其實的明君,朱棣靖難之亂使得國家受了很多軍事苦楚,他便以仁治國,廢除了很多永樂時期的嚴酷罪行,赦免建文舊臣,爲無辜遭罪的靖難遺孤平反,還廢除苛政,減少稅收,也不再窮兵黷武,使得經濟繁榮復興起來,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一致贊他是寬和明君。

後人將他和其子朱瞻基在位時創造的盛世稱爲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