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後世對宋太宗的評價不高?

爲什麼後世對宋太宗的評價不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後世對宋太宗的評價不高?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看電視,聊歷史,最近熱播的《大明宮詞》儘管被人一直吐槽,但作爲一部歷史劇類型的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

畢竟這是歷史,編劇也只能在細枝末節上稍微坐下改動,大的歷史框架和結局,是不會改變的,這對於我們觀衆來說,其實可以體會雙份樂趣。

一份是電視劇本身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一份是討論一下,歷史上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在結合電視劇來說,那裏是事實,那裏是瞎編的,這樣的話看電視就能得到雙倍的快樂。

比如說關於趙恆最終登上皇位這件事,其實細節方面,真實的歷史,遠比電視裏演得要精彩宋真宗趙恆能夠當上皇帝,可以說完全就是撿漏的結果。

本來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更不是嫡子,再加上太宗也不喜歡他,他離皇位實在是很遙遠,可偏偏事情就是這麼湊巧。

爲什麼後世對宋太宗的評價不高?

太宗皇帝給予厚望的老大,因爲叔叔趙廷美的死,居然恨父親恨到發瘋了,老二更是無緣無故暴斃了,事後查明很可能之他的王妃把他毒死了。

到了這地步,太宗皇帝也是瘸子裏面挑將軍,只能讓趙恆來當這個太子,不過說起瘸子,宋太宗在晚年還真有點瘸子的感覺,而且後世對他還有個“高粱和車神”的綽號。

按理說,北宋最終的“統一”是由太宗完成了,爲什麼後世對他的評價會不高呢,看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的作爲,對他評價不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01)得位不正

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斧聲燭影到底真相如何,一直是歷史學界爭論的一個話題,跟這個話題高度相關的就是關於金匱之盟的真實性,他們全都都指向一個核心問題,趙光義到底得位正不正。

這裏完全沒有對趙光義吹毛求疵的意思,你要說得位不正,趙匡胤還得位不正呢,他趙匡胤之前還是後周的大忠臣呢,怎麼轉眼間就欺負起後周的孤兒寡母呢。

趙匡胤的江山,是通過陳橋兵變得來的,嚴格來說後周的創立者郭威,也是通過一次兵變上臺的,那個時候,趙匡胤正是郭威的親兵,親眼目睹了黃袍加身的全過程。

幾十年後,趙匡胤照貓畫虎,給自己來了這麼一出,趙光義與哥哥最大的區別在於,如果皇位的爭奪一定要死人的話,一致對外,總是比兄弟相殘要正當一些。

趙光義當上皇帝之後,就立刻讓趙普回來了,因爲當年的金匱之盟, 趙普是當事人,杜太后當着趙普的面,立下了傳位與兄弟這樣的規矩。

但很多人都認爲,這純粹就是趙普和趙光義的一場政治交易,在太祖朝已經失勢的趙普,爲了重新得到重用,只有利用自己的這點優勢,來換來趙光義的重新信任了。

但同時也有支持者認爲,從太宗朝趙匡胤對弟弟的培養過程和模式來看,趙匡胤的確是有打算讓弟弟繼位。

人性本來就很複雜,但人類的天性有時候很難抗拒,對孩子的喜愛,總是會超過對弟弟的喜愛,當年晉武帝司馬炎,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個傻子,但還是執意要傳位給孩子。

宋朝建立之初,誰也不知道這個政權能存在多久,早期做傳位給弟弟的打算,是很有可能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太祖孩子的長大,這個想法應該是慢慢發生了改變。

尤其是趙匡胤主張遷都,但以趙光義爲首的朝臣都反對,那個時候趙匡胤就已經知道,這個弟弟羽翼已經豐滿了。

但這還不是趙匡胤最着急的事情,他最着急的事情,是要滅北漢,收復幽雲十六州,此前的多次北伐,已經對北漢和契丹的實力很瞭解了。

這次派出的北伐部隊,趙匡胤很有信心消滅北漢,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然而前線戰士眼看着就要到太原城下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了趙匡胤駕崩的消息。

這絕對是突然的暴斃,從史料記載上看此前沒有病情記錄,而且從北伐的記錄安排上看,趙匡胤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是這樣的結局。

有史料上說,趙匡胤去世當晚,趙光義曾和他徹夜長談,中間還傳出了,你好做你好做這樣的話和斧子執地的聲音,這就是斧聲燭影的故事。

連專業的史學家都無法給出結論,我們也就只能是半信半疑了,但趙光義這個不好的名聲算是落下了,同樣的唐太宗也是殺兄,怎麼就評價那麼高呢?

本質的區別就在於,宋太宗的能力不行。

(02)高粱河車神

不管傳聞是真是假,趙光義總是籠罩在哥哥的光環之下,所以他必須做出成績超越哥哥,這樣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比哥哥強。

按理說,趙光義滅了北漢,收復太原,功業就已經超越宋太祖了,但誰都知道,太祖在位的時候,滅了北漢只是時間問題,要不是太祖突然暴斃,北漢早就被滅了。

所以趙光義不顧羣臣反對,在收復太原之後,將士沒有得到休整的情況下,繼續北伐,他的目標是收復幽雲十六州,這個連趙匡胤也沒能實現的目標。

但最終在高粱河大敗,趙光義中了一箭,要不是有個牛車拉着他跑回了宋軍基地,可能他的命都要丟在戰場上了。

順便說一句,那個護送趙光義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楊業老將軍,他原來是北漢投降過來的,以騎兵勇猛著稱,此後宋太宗對他非常信任,但也因爲遭到了北宋軍中的妒忌。

幾年後的雍熙北伐,楊業爲了掩護軍民撤退,戰死沙場,這就是楊家將的故事,多說一句,楊業的死根本責任不在潘(仁)美,打仗死人也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都把責任推給戰友,實在是轉移了主要矛盾。

而且潘美在歷史上,並不是大奸大惡之徒,他和曹彬是北宋初年的兩大軍神,只不過後來楊家將的流行,才讓這個北宋的軍神,變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建寧小人。

楊業的死,也同時意味着,趙光義超越哥哥的夢想徹底破滅了,從此對契丹只能採取防守的策略,而且公認的指揮作戰的能力,趙光義能力不如哥哥。

如果趙匡胤多活個十幾年,說不定憑藉着和宋初的軍事實力,與契丹一決雌雄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惜歷史沒有這個機會讓我們假設,這個鍋只能讓趙光義來背了。

(03)各種壞印象

對一個皇帝的印象壞,除了上面說的兩點之外,還有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壞事情,也都跟趙光義有關,比如說毒地李煜,欺負小周後這些很多都是民間文學的想象,但都按在了對趙光義的印象上面。

還有就是,爲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殺了弟弟趙廷美,殺了太宗的嫡子趙德昭,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也是很多人不喜歡宋太宗的理由。

還有就是不知道變通,自以爲是,宋代爲了防止藩鎮割據再出現,對將領的防範相當嚴密,將領出發前,會給將領一個佈陣圖,將領要嚴格按照上面的指示行軍佈陣。

這是趙匡胤的發明,趙匡胤出生在軍營,在軍營里長大,自幼習武參軍,從大頭兵做起,是個對軍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優秀將領。

但趙光義沒有當過一天兵,趙匡胤發達之後,他是禁軍大將皇帝紅人的弟弟,在京城都是跟着官宦子弟戲耍。

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他更是成了皇帝,很快成了開封府尹,處理大量的行政事務,他這方面的能力很不錯,那都是培養出來的,但趙光義根本不瞭解基層實在怎麼回事,軍隊是怎麼回事。

但是他僵化地繼承了太祖時期的預授陣圖制度,而且越是這種人,越是認爲自己很聰明,或許在行政方面,趙光義是比哥哥要強一點,但是關於軍隊,他一無所知。

但迷之自信,讓他多次直接指揮將領,以爲他的陣法策略都是很完美的,結果宋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這也是太宗被人詬病的一個地方,沒有充分考慮到,自己和哥哥的區別,就盲目繼承了太祖時期的制度。

晚年更是爲自己繼承人的事情操碎了心,中意的繼承人,不是瘋了,就是死了,這也許算是一種報應,太宗這一脈總是人丁不興旺,到了南宋,趙構沒有兒子,乾脆又把皇位傳給了太宗這一支,天道輪迴,這誰又能提前預知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