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諸葛瑾能力平平,爲何孫權如此重用他呢?

諸葛瑾能力平平,爲何孫權如此重用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瑾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諸葛亮,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諸葛瑾也並非碌碌之輩,一路做到了東吳大將軍的位置,而諸葛瑾一生帶兵打仗,除了跟隨呂蒙有一次躺贏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輸了,孫權爲何還如此重用他呢?

諸葛瑾能力平平,爲何孫權如此重用他呢?

帶兵必敗的諸葛瑾

諸葛瑾帶兵天分屬實不高,但運氣好,第一次就參與了呂蒙襲擊荊州的軍事行動,混了戰功,被封爲宣城侯。

但是之後獨立帶兵就徹底地暴露了自己的實力,第二次曹魏圍攻朱然,諸葛瑾帶兵去救,半路被人燒了船;第三次跟孫權到曹魏搞事情,被司馬懿擊敗;第四次更是沒交手就跑了;第五次又被司馬懿錘了。

不過別看諸葛瑾這帶兵必敗的屬性,那是絲毫沒有影響孫權對其的信任,萌叔認爲原因是諸葛瑾有三個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優點。

忠誠

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諸葛家忠誠這個傳統還是傳承的很好的,當年諸葛亮跟隨了剛起步的劉備,奉命出使東吳,孫權就有意讓諸葛瑾將其留下,而諸葛瑾直言:“弟弟有了君主,就不會變節,弟弟是不會留下的,就像我不會跟他離去一樣。”

正因爲相信諸葛瑾的這份忠誠,即便劉備伐吳的時候,他守在南郡,有人進讒言說他通敵,孫權斷然不信,因此有了和孫權“生死不易”的佳話。

不得不說,一個敢說一個敢信,結果兩個人都還做到了言行一致,實在難得。

正直

諸葛瑾不僅忠誠,還正直,比如說幫虞翻求情的事,虞翻被孫權稱爲“東吳版的東方朔”,但是這人十分狂放,經常言語上得罪孫權,其實虞翻本身說的話沒有問題,只是表達的過於激進,讓人難以接受,也正因爲言語問題得罪孫權,甚至差點被孫權殺掉,最後被流放交州。

即便虞翻並無大錯,但滿朝文武願意爲其說話的也是寥寥無幾,有人是與虞翻有過節,有人是不願與孫權作對,只有諸葛瑾不惜得罪孫權,爲其多次求情,這讓狂放不羈的虞翻也被這份真誠感動,給親友寫信中提到很是感激諸葛瑾的仗義執言。

試想,虞翻就好比一個能幹又嘴毒的同事,平時就沒什麼人緣,最後得罪了領導而被處罰了,其他同事都在做沉默的大多數,你會冒着被領導遷怒的風險去多次替他求情嗎?並且這種求情是完全沒有好處的那種,答案顯而易見。

諸葛瑾爲了虞翻進言,由此可以看出其爲人正直的一面,對於不平事願意直言進諫。

察言觀色

都說“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話大多數人都是不愛聽的,更何況君主,虞翻就是因爲所謂的“忠言逆耳”而被貶到了交州,而諸葛瑾則不然,他察言觀色的功夫很是了得。

諸葛瑾做事風格和他弟弟諸葛亮有些相似,那就是十分的謹慎,他每當和孫權討論問題的時候,都會照顧到孫權的情緒,知道點到爲止。

如何有跟孫權意見相左的時候,他不會立馬直言進諫,反而是將話題轉移到別的問題上,再慢慢的通過引導將自己的觀點不動聲色地傳達給孫權,而孫權也往往能夠通過諸葛瑾的引導而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從而贊同諸葛瑾的觀點。

諸葛瑾能力平平,爲何孫權如此重用他呢? 第2張

比如孫權判校尉殷模死罪,很多人都爲其求情,但是越求情,孫權就越生氣,結果孫權發現和殷模關係不錯的諸葛瑾始終保持沉默,就很奇怪的問諸葛瑾爲何不說話。

諸葛瑾此時離席,神色傷感的說道:“我和殷模老家都淪陷了,生靈塗炭。我們拋棄祖墳,攜一家老小,披荊斬棘的來到這裏,在衆多流民中能夠得到主公賞識而受到庇護,不能相互監督鼓勵,來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如今殷模辜負了主公的恩惠,我反省還來不及,實在不敢說話。”孫權聽完很是感動,就說:“我爲你赦免了他。”

從這個是來看,我們就能看出諸葛瑾的情商有多高,當一個人處於負面情緒頂點的時候,你越跟他作對,他的負面情緒就越高漲,所以這些人越求情,孫權越生氣,而諸葛瑾用一招以退爲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引起孫權共情,反而化解了這次危機。

結語: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三個優點好像平平無奇,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忠誠的人不一定正直,正直的人不一定會察言觀色,會察言觀色的人不一定忠誠,而諸葛瑾卻集三個優點於一身,試問哪個君主不愛這樣一個會說話、會辦事、又能放心使用的臣子呢?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爲何帶兵必敗的諸葛瑾在東吳可以當大將軍?萌叔認爲,首先,爲將者不計一城一池之得失;其次,勝敗乃兵家常事,且諸葛瑾吃的敗仗也並非都要負主要責任;最後,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忠誠、正直又有頭腦的臣子是難得的,孫權沒用錯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