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是炮傷還是病死?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是炮傷還是病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稱他爲“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但關於他的死因,史學界爭論不休,始終沒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鬱悶而死,還是因爲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朝鮮人的著作中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並受到明將袁崇煥的譏諷。

據史料,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大軍(號稱14萬)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寧遠城下。明朝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嚴詞拒絕努爾哈赤的招降,親率兵民萬人頑強守城。他們在寧遠城上架設了11門紅衣大炮(按:本爲紅夷大炮,因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忌諱“夷”字,故稱紅衣大炮),隨時準備迎接來犯之敵。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是炮傷還是病死?

網絡配圖

這種紅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閻崇年研究員認爲,這種紅衣大炮爲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騎兵具有強大火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

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確實發揮了它的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軍隊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嚴重受挫。寧遠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後金軍隊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極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擊的情況下,作爲後金大軍統帥而親臨城下督戰的努爾哈赤有沒有受傷呢?對此,明朝和後金的史書中均無明確記載。資深澳門歷史研究者金國平和吳志良兩位先生在合寫的《澳門與入關前的滿清》一文中認爲,由於對明軍使用的新式火器毫無精神準備,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受傷的可能性極大。

經過潛心研究,金國平和吳志良終於從朝鮮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據該書記載,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着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爲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是炮傷還是病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明將袁崇煥之墓

明朝史籍記載,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專家分析這個“大頭目”就是努爾哈赤。

由此再反觀明朝史籍,其中有關寧遠戰事的某些記載似乎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明熹宗實錄》記載,明朝兵部尚書王永光奏稱,在寧遠之戰中,明朝軍隊前後傷敵數千,內有頭目數人,“

酋子”一人。薊遼經略高第則奏報,在後金軍隊攻城時,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敵人用紅布將這個人包裹起來擡走了,還一邊走一邊放聲大哭。明人張岱在其所著的《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記載,紅夷大炮打死敵人不計其數,還擊中了“黃龍幕”,傷一“裨王”。敵軍認爲出師不利,用皮革裹着屍體,一路號哭着撤退了。金國平和吳志良據此分析,上述史料中提到的“酋子”、“大頭目”、“裨王”即爲努爾哈赤本人。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努爾哈赤是炮傷還是病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官書提及努爾哈赤之死時,都說他是得病而死,至於得的是什麼病,則往往諱莫如深。對此,金國平和吳志良的分析是,努爾哈赤在寧遠攻城戰中中炮受傷,隨後又受了袁崇煥這個“小子”的冷言譏諷,回到瀋陽後一直耿耿於懷,怒火中燒,導致傷口惡化,後來前往清河洗湯浴,致使傷口進一步惡化,終於併發症而死。炮傷是努爾哈赤致死的最重要原因。大清一代開國君主竟葬身“西洋大炮”口下,爲固軍心,隱瞞、遲報主將傷亡乃古今中外兵法慣伎。因此,可以大膽推斷,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傷後致死。在沒有新資料以前,這一點似乎可爲定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