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法國戰役法國失敗的原因:迷信一戰中的靜態防禦

法國戰役法國失敗的原因:迷信一戰中的靜態防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0年5月10日,以希特勒爲首的德軍正式施行軍事方案“揮鐮行動”,天剛剛微亮,成羣的德軍施圖卡轟炸機就開始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同時,地面部隊也分別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至此,入侵法國的戰役正式拉開了序幕。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在德軍進攻6周內就被迫宣佈停止抵抗並簽下了停戰協議。

爲什麼這麼一個軍事強國在進行六週的抵抗後就輸得一敗塗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說是德軍先進的軍事理論使法國無法招架;也有人說是法國民心渙散...我想就課上所學到的和了解到的略述我的觀點。

我個人認爲法國慘敗的原因主要有三:之一正是在於法國國民士氣低落,無心應戰,軍隊戰鬥力較德軍而言堪稱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景象促使法國推行了綏靖政策。綏靖政策的推行一方面縱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另一方面也使國內百姓渴望和平,厭惡戰亂的情緒高漲,無法控制。據隆美爾回憶到,有一次獨自坐着指揮車尋找落在後面的部隊,路遇大約有50輛軍車的法國軍隊,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都紛紛投了降。由此可見,當時的法軍有多麼無心戀戰了。肖伯納曾說過:“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爲唯一美德,以求和爲唯一恥辱”。而二戰中的法國恰恰失去了這兩個先決條件,失敗自然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法國戰役法國失敗的原因:迷信一戰中的靜態防禦

原因之二:(較其德國而言)法國軍事理論過於落後:在法蘭西戰役中法國仍沿用了一戰的陣地戰、防禦戰,而且盲目依賴馬奇諾防線,完全忽略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技術和戰術思想的進步。而這次戰役中,精明的德軍實行了閃電戰,即各兵種立體式配合進攻,對敵軍進行突然毀滅。閃電戰中德軍大規模使用了裝甲兵和航空兵,而法國卻將坦克分散在各個部隊中,無法集中。因此當強大的裝甲部隊從天而降時,法軍只剩舉手投降的份了。然而值得諷刺的是法國當時擁有近代化陸軍的許多構成因素,他們所擁有的坦克要比德國人在開戰時所已經建造的全部數量還要多──其中許多都比德國的坦克體型大、裝甲厚,雖然速度可能較慢。法國的迅速敗亡,印證了“落後就要捱打”這一真理。

原因之三即是二戰時法國將領過分輕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讓法國的高級將領完全陶醉了勝利的喜悅中,夜郎自大,對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理論置之不理。法軍在1936年制定的《大兵團戰術使用條令》中寫到:“傑出的長官們在勝利後(指一戰後)的日子裏客觀確立的軍事學說的實質應當仍然是我們大兵團戰術使用的主要基礎。”可見,當時法軍的自我陶醉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了。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也這樣描述到:“在法國方面,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培養了他們的驕氣,而其他國家的軍人也都一致推崇他們的軍事知識,於是也就更使他們有不可一世之感。...那些較高級的法國將領們對於這種英國產生的“理論”,幾乎完全不加以注意──這與那些積極研究的德國新派將領們恰好成一強烈對比。”法國的確不能忽視以往戰爭的經驗,但也必須牢記,它不能成爲當今時代的規範。

法蘭西——這個使德國在第一次世界戰爭中國力殆盡,血戰四年卻未能攻克的國家,在22年後的六週內便被其輕而易舉征服,這血的教訓不能不發人省心。

跳出法蘭西戰爭的圈子,我聯想到了中國。現如今中國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然而周邊環境卻讓人擔憂: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可能一觸即發。因此,暫時安定的中國應從法蘭西慘敗中積極吸取經驗和教訓,揚長闢短。俾斯麥曾經說過“蠢人常說他們是從自己的經驗中進行學習。我卻認爲利用別人的經驗更加好些”。否則,中國成爲第二個“二戰中的法蘭西”也是有可能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