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薩克森輪犁”是什麼?爲什麼可以引發中世紀農業革命?

“薩克森輪犁”是什麼?爲什麼可以引發中世紀農業革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中世紀農業革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事件,那麼“薩克森輪犁”是什麼?爲什麼可以引發中世紀農業革命?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而說起歐洲中世紀農業革命的開啓,就必須要提到一件農具——歐式重犁,該農具對歐洲農業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它的引入直接標誌着中世紀農業的開始。假如沒有這種工具,歐洲中世紀農業革命的一切都是無法想象的。

在進行接下來的正式介紹之前,這裏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歐洲之前的農業情況。

不同於致使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那一段天災頻繁的糟糕時光,當時間來到公元8世紀時,歐洲的氣候變化有了很好的改善,平均氣溫變得比以往更加溫暖(最多有1攝氏度的提升),而且相對乾燥,這一條件對於歐洲這個土地較爲偏溼的大陸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爲土壤太溼不但會影響耕種,還會影響收成。在這段時間裏,連冰島和北歐,以及格陵蘭島都出現了大片可耕種的土地(受後來環境變化的影響,如今這些地方的耕地面積其實都不如當年),這種由宜人的氣候(極爲重要,對農業非常有利)創造的有利環境,引起了歐洲第一波的農業發展,但農業生產力發展卻並不迅速,農業增長很是緩慢。

“薩克森輪犁”是什麼?爲什麼可以引發中世紀農業革命?

因爲當時的歐洲農民們普遍缺少工具和農具,事實上,自西羅馬帝國滅亡,直到1050年左右,大部分西歐的農民還不曾獨自擁有一把鋤頭或是其他類似的工具,流傳至今的法國加洛林時代的富有莊園的農具清單上,詳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這種情況。歷史學家們翻遍清單都找不到多少有關於金屬工具的記錄,可見當時金屬工具的稀少,富有莊園都是如此,更別說普通農民和農奴了,當時的普通農民們連稍微複雜一點的木製工具都難以得到,大部分農民只能依靠父母賜予的一雙手來與自然搏鬥。

而對於歐洲的許多土地,此前的羅馬人也未能涉足、開發,從烏拉爾山向西,直到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爲止,如此廣闊的土地的大部分,羅馬人都不曾耕種過。他們只是對於其中的一部分進行了有效統治,比如高盧地區的南部(即法國南部)一些地方,剩下的大多數地方,都是後來定居下來的日耳曼人所開發出來的。

相比於日耳曼“蠻族”,羅馬人當然擁有更好的科技和組織手段,但因爲種種原因,羅馬人仔細經營的地區,大多都在南歐、北非和小亞細亞地區,對於高盧北方等地區的經營程度一般,雖然那些羅馬人未涉足的地方,是一片巨大、溼潤、富饒的沖積平原,但羅馬人卻從未擁有過耕種這片土地的適宜工具和方法。

至於此後接替羅馬人勢力的日耳曼人各支勢力,在科技、文化和組織度上面落後羅馬人豈止是一星半點,他們能大體接受羅馬人留下的衆多科技和工具、農具,保持不失傳就不錯了,因此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有進行什麼科技革新。

並且即使到10世紀末期,西歐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森林、荒地或沼澤,意大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土地有人耕種,法蘭西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低地國家(指今天的荷蘭、比利時所在的地區,又音譯爲“尼德蘭”)和德國土地的2/3,英格蘭土地的4/5,都沒有耕種。

由於不懂製造技術,在農具上,羅馬人之後佔據西歐和中歐大片土地的法蘭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一直沿用古羅馬時代的小型輕犁(又叫淺犁)過活,但羅馬人的這種輕犁只能犁開地表,而不能把地完全翻過來。

這種農具對於地中海地區的薄地完全足夠了,用在南歐和北非地區也很合適,因爲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土壤土質鬆散,水分容易蒸發,用輕犁對土地進行縱橫十字形耙劃而使土壤表層疏鬆,就足夠作物生長的了,但是當把輕犁用到北方的土地時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它對於歐洲北部更厚、更溼的土壤可以說是毫無用處,當地使用輕犁的農民不得不用腳踩犁以增加犁的重量,才能起到犁地該有的效果。

羅馬式輕犁不適用於歐洲北部的土壤,因爲當地的氣候要比得天獨厚的地中海沿岸地區溼潤得多(地中海地區的土壤鬆軟),致使土地水分很大,土質沉重,羅馬式輕犁很難將當地的土壤犁得既深又勻,無法做到深耕,用這種農具犁過一遍後,作物生長層的土壤大部分還是未能翻動,無法讓土壤肥力得不到最好的利用,農作物的根系也不能得到充分伸展。

而11世紀以後,大型歐式重犁的出現(重犁發明者至今未明,許多資料顯示,該工具來自斯拉夫地區,又一說來自阿瓦爾人),才讓歐洲溼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歐式重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拖帶農具,又稱爲“薩克森輪犁”,它與羅馬輕犁很是不同,重犁有犁刀、犁鏵和犁壁,三者結合使土地的犁耕變得更有效率,使土地的深耕成爲可能。並且重犁在主體上還設計有兩個輪子,不要小看這種設計,它能有效地爲犁鏵增加支撐點和引導力度走向,又可以控制犁地的深度,操作很是方便。

同時歐式重犁的犁頭是垂直的,在車輪的幫助下,能夠有效將地塊翻過來,是用來解決歐洲溼重土壤的有效利器,它不僅可以蓋嚴種子、殺死雜草,還可以疏鬆土壤使滲進的水集中在作物根部,便於吸收。同時這種犁還裝備犁板,能在翻耕田地的同時開出畦溝(翻耕壟溝),從而解決了春季潮溼土地排水的問題,耕出的犁溝也爲水澇地區提供了極好的排灌系統,又使土壤充分通氣。它還節省了勞力,不需要像輕犁那樣十字交叉的來回犁耕土地,在田裏來回耕作兩次,重犁只需要耕一遍就行,效率和質量卻遠遠超過羅馬輕犁,好處不可估量。

“薩克森輪犁”是什麼?爲什麼可以引發中世紀農業革命? 第2張

薩克森輪犁的普及直接帶動了開墾新農田的運動(持續了大約200~300年),同時冶鐵業發展也促進了農具的改革和普及,在11世紀前後,加工鐵製品的生產記錄變得越來越多,鐵製品的生產擴大,包括重犁的犁頭在內,鐮刀、鍬、斧子等農具都開始用鐵製造,極大提升了勞動效率。

由於這場工具上的革新,西歐各地一直在不斷地開墾荒地,從而構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爲時長久的大墾殖運動。大量新農業定居點出現,以往無人耕種的荒野和荒原變成了沃土,曾經被大片森林覆蓋的地區和沼澤爛泥地,都被開墾了出來。

小貼士:中世紀歐洲的這場墾殖運動,大體可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對西歐內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澤、草地等進行墾闢,被稱爲“內向性墾殖”,另一種則是對西歐周邊地區,如對中歐斯拉夫地區的移民墾荒和對西班牙半島上的阿拉伯人土地的爭奪和開闢,被稱爲“外向性拓殖”,這種外向性墾殖,往往伴隨着西歐封建勢力的對外擴張一起,因此也是一場勢力的擴張。

此外,當時的歐洲人還試驗出了其他新的工具、耕作方法,以及農業經營體系,比如用農耕馬代替耕牛(其實是配合)、發明和改進新的牛軛和馬挽具,提高畜力的利用、用二圃制和三圃制(這兩種種地方式很重要,以後專文介紹)、村民集體勞動代替以往羅馬時代的粗放式農耕技術。這些種種改革和環境變化,最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小麥、大麥等穀物的收成率大幅增加。

小貼士:早期歐洲人多用牛軛來挽馬,但是由於馬的構造和牛的構造不同,致使牛軛上的肚帶和頸帶會壓迫馬的胸部和喉部的靜脈和氣管,而使馬呼吸困難,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影響畜力的發揮。後來出現的新式馬挽具改變了這一情況,新式馬挽具變成了固定的墊肩軛具,擱置於馬的肩部,使其能夠自由呼吸,血流通暢,加墊的馬軛讓馬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畜力比原來提升了四到五倍。因此,許多歐洲人都開始使用耕馬犁耕土地,但事實上耕馬並沒有真正取代牛而成爲農業耕作中的主導。

在10世紀以前,歐洲的穀物收成以2~4倍的幅度增長,而經過了中世紀農業革命,運用了重犁之後,在土壤肥沃的一些地區的農田裏,穀物收成率一下子上升了7~8倍,穀物產量大幅度提高,並帶動了麪粉磨坊數量劇增,證明了農業生產力以得到了飛躍發展。

而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增加,又帶動了歐洲的人口“爆炸”,據歷史學家們估計在,公元1000年左右,意大利有人口500萬,法蘭西及低地國家有600萬,不列顛有200萬,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有400萬,比起公元7、8世紀增加了1倍多。而到了十四世紀中葉,這些數字分別變爲1000萬、1900萬、500萬和1150萬,人口增加平均都在2-3倍左右。

可以說,中世紀歐洲農業革命爲歐洲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歐洲,特別是西歐地區的自然面貌,爲西歐封建文明的存在、發展、變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