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理想是爲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

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

這些是一位科學家的不朽名言。

他對自己個人的評價——“最大的優點:保持他的指甲乾淨,對任何人都從不構成負擔。最大的特點:沒有家庭,缺乏歡樂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請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惡:不拜財神。生平重要事件:無。”

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在講述自己一生的科學技術成就時,他只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本文作者生於1833年10月21日,他的學問從家庭教師處得來,從沒有進過高等學校。他特別緻力於應用化學的研究,生平所發明的炸藥有:猛炸藥、無煙火藥、‘巴立斯梯’或稱C89號,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的皇家學會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師學會。1880年得瑞典國王創議頒發的科學勳章,又得到法國大勳章。”

他是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他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同時,他也有着鮮爲人知的傳奇人生。他,就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炸藥情緣

1833年10月21日,一個瘦弱的嬰兒在斯德哥爾摩出生,他就是後來的炸藥大王諾貝爾。

諾貝爾的母親婭賽,是一位有文化教養的婦女,樂觀而又有自信心。他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一個普通的機械師。他很早就在工廠做工,並且喜歡化學實驗,一有空就製造炸藥,是一個熱心科學的人。

老諾貝爾很注意培養小諾貝爾的興趣愛好,經常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給他聽,漸漸地,小諾貝爾喜歡上了科學。有一次,諾貝爾看見父親在研製炸藥,睜着圓溜溜的大眼睛問:“爸爸,炸藥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爲什麼要製造它呢?”父親回答說:“它可以用來開礦、築路,許多地方需要它啊!”諾貝爾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對,我長大了也要做炸藥。”

由於生活所迫,諾貝爾的父親整日在外奔波,而母親婭賽則在家的附近開了一家小店,專門賣牛奶和蔬菜。爲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從小瘦弱的諾貝爾和兩個哥哥在街上賣起了火柴。

1841年的秋天,諾貝爾到了上學的年齡,他進了兩個哥哥所在的約臺小學。

沒有多久,老諾貝爾創制的一種水雷,被俄國公使知道了。公使盛情邀請他到俄國去工作,同時,俄國政府發給他一筆獎金,資助他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第2張

1842年,諾貝爾全家移居俄國與父親團聚。9歲的諾貝爾與兩個哥哥因不懂俄語,所以不能進當地學校學習。老諾貝爾只好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們兄弟學習文化。學習之餘,諾貝爾喜歡跟着父親,在工廠裏做些零碎活。他看父親設計和研製水雷、水雷艇和炸藥,久而久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萌發了獻身科學的理想。

由於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6歲就已經成爲了一名有能力的化學家。1850年,17歲的諾貝爾,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赴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到美國工作了4年。在考察中,他每到一處,就立即開始工作,深入瞭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這次考察,諾貝爾學到了很多關於炸藥製造方面的知識,也正是通過這次考察,諾貝爾開始接觸硝化甘油炸藥的製造技術,同時也開始了他與炸藥的不解之緣。

1859年,老諾貝爾的工廠破產,諾貝爾一家搬回瑞典。當時,許多國家迫切要求發展採礦業,加快採掘速度,而當時的炸藥卻不能適應這種需要。瞭解各國工業狀況的諾貝爾,堅定了改進炸藥生產的決心。從此,諾貝爾的研究一發不可收拾。

1863年秋,諾貝爾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爾摩海倫坡建立了一所實驗室,從事硝化甘油的製造和研究。經過多次試驗,這年年底,諾貝爾終於發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獲成功,使諾貝爾倍感興奮,可不幸卻接踵而至,很快降臨到了諾貝爾的頭上。1864年9月3日,海倫坡實驗室在製造硝化甘油的時候發生了爆炸,當場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盧得衛,他的父親也受了重傷。

這個禍事發生以後,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裏製造硝化甘油,瑞典政府也禁止重建這間實驗室,並認爲諾貝爾是“科學瘋子”。結果,諾貝爾只好把設備轉移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湖,在一隻船上製造硝化甘油。

幾經波折,1865年3月,諾貝爾在溫特維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

然而,硝化甘油具有不穩定性,一遇碰撞就會造成爆炸,且威力巨大,損失慘重。因此,大家對硝化甘油的安全性產生了顧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諾貝爾反覆試驗,終於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諾貝爾安全炸藥。1867年7月14日,諾貝爾在英國的一座礦山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藥放在一堆木柴上,點燃木柴,結果,這箱炸藥沒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藥從大約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結果,這箱炸藥也沒有爆炸;而後,他在石洞、鐵桶和鑽孔中裝入安全炸藥,用雷管引爆,結果,都爆炸了。這次實驗,獲得了完全的成功,給參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消除了大家的顧慮。諾貝爾的安全炸藥,確實是安全的。

不久,諾貝爾建立了安全炸藥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銷這種炸藥。從此,人們結束了手工作坊生產黑色火藥的時代,進入了安全炸藥的大工業生產階段。

此後的20多年間,諾貝爾的一系列發明問世了,並申請了專利:

1867年,諾貝爾製成了兩種固體炸藥:1號和2號猛炸藥。

1875年,堅結的腔質炸藥和柔軟可塑性極好的膠質炸藥相繼問世。

1888年,諾貝爾把少量的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膠中,發明了無煙火藥。

……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3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世界著名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第3張

 愛情悲劇

諾貝爾可謂是“最富有的流浪漢”,他一生沒有妻室兒女,也沒有固定住所。他曾說過:“我在哪裏工作,哪裏就是我的家。”

其實,並不是諾貝爾不懂愛情,也不是他沒有時間去談論愛情,他的一生中曾經上演了一幕幕愛情悲劇,而瑪麗安娜、索菲則是諾貝爾愛情悲劇的女主人公。

和瑪麗安娜的相遇來自一次偶然。由於諾貝爾的身體不好,在巴黎學習過程中,偶爾到住處附近的藥店去買藥,而瑪麗安娜則是這個藥店的一名店員,一名美麗的法國姑娘。這位從農村來的姑娘,她的身上除了洋溢着青春氣息,還彷彿散發着濃濃的泥土芳香,就是這純樸的美深深吸引着諾貝爾。

一次偶然的機會,諾貝爾邀請朋友們一同出去踏青,在這朋友的行列中,就有瑪麗安娜的身影。

也就是在這次踏青之後,無限的愛意不可抑制地在諾貝爾和瑪麗安娜之間升騰。

然而,不知是天意如此,還是造物弄人,這段美麗的愛情,卻變成了諾貝爾心中永遠的痛。在一次傷寒病的襲擊之下,瑪麗安娜併發肺炎,竟然香消玉殞,一命歸天。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的一個沉重打擊,他幾乎要崩潰了!從此以後,諾貝爾決心不再談論愛情—“我的愛情與逝者同在,彌留之際我沒能在她身邊撫慰,卻去對着她的遺體凝眸!……我凝視着,莊嚴的氣氛使我欣然神馳,個人的悲哀實在不屑一顧。……從這一時刻起,芸芸衆生的歡愉我不再分享,美人的青睞、多情的淚水不再使我動情。”

把青春交給懷念,把生命獻給科學,諾貝爾在他的這條人生信念之路上,又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時間匆匆流逝,轉眼間,不惑之年的諾貝爾已是功成名就,名滿天下。此時,他又來到巴黎,又默默地在巴黎生活了18年,孤獨了18年。

這種孤獨,常人無法體會,同時,這種孤獨感也在無情地侵蝕着諾貝爾的活力。諾貝爾內心深處對家庭的渴求越發強烈。在這樣的情況下,索菲—諾貝爾愛情中的第二個女主人公悄然出現了。

1876年深秋,諾貝爾到奧地利商業旅行,卻在途中結識了年芳二十的猶太美女索菲。此後,他們保持了近15年的關係。這15年中,諾貝爾一度希望索菲成爲他的伴侶,然而索菲沒有文化,缺乏教養,只知道一味地揮霍,儘管諾貝爾也多次勸導,但始終無濟於事。更令諾貝爾不能容忍的是,索菲居然背叛了諾貝爾,1891年春天,索菲來信告訴諾貝爾說,她就要生下一個父親是一位匈牙利軍官的孩子來。看到這封信,諾貝爾徹底失望了,他決定從此不再與索菲來往,並通過一位律師爲她提供30萬匈牙利克朗的養老費,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錢。

諾貝爾沒有與索菲有過正式的結婚儀式,所以,諾貝爾死後,索菲無權繼承他的遺產,可是,貪婪的索菲卻以諾貝爾生前給她寫過200多封勸導信爲要挾,向諾貝爾的律師拉格納·索爾曼索要諾貝爾的遺產。結果,拉格納·索爾曼在無奈之下,只能高價收買了這批私人信件,使諾貝爾的遺產完全用於對後來的科學家的獎勵,而不至於讓這位不愛諾貝爾的女人揮霍一空。

  遺囑風波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桑雷穆的別墅裏去世,終年63歲。就在諾貝爾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曾先後立下過3份內容非常相似的遺囑。存放在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的第三份遺囑,成爲了以它爲準的最後遺囑。

這份遺囑在內容上取消了分贈親友的部分,而是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用於設立獎勵基金。這份遺囑於諾貝爾逝世的第二年在瑞典公佈於衆:

簽名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經過成熟地考慮之後,就此宣佈關於我身後可能留下的財產的最後遺囑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爲現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由我的執行者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方面,並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裏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爲5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面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爲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爲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爲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學獎金,將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生理學和醫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授予;文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授予;和平獎金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一個五人委員會來授予。我的明確願望是,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授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只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這是我的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後,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理的遺囑,一概作廢。”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有益於全世界科學事業進步的遺囑,卻引來了一系列的風波。

1895年11月27日,在諾貝爾遺囑公佈之初,瑞典社會輿論的批評和譴責之聲佔了上風

首先,報界以“不愛國”爲理由,公開地鼓勵諾貝爾的親屬上訴。報界說,一個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這筆鉅額遺產捐贈給瑞典,也沒有給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納維亞人獲獎的優先權,還要瑞典承攬這些額外工作,從而給瑞典人帶來不能給他們任何利益的麻煩,那純粹是不愛國的,瑞典的獎金頒發機構將不可能令人滿意地完成分派給它們的任務。遺囑還把頒發和平獎金的任務交給一個由挪威議會指定的委員會,瑞典與挪威之間的關係當時已經非常緊張,這將要嚴重損害瑞典的利益。同時,一部分社會民主黨人士指責說,諾貝爾設立獎金支持個別傑出人物,無助於社會進步。他們認爲,諾貝爾的財產來自勞動和大自然,應該使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得到益處。

其次,高明的律師們則以“法律缺陷”爲由對諾貝爾進行譴責,他們挑出的第一個毛病是,遺囑中沒有明確講出立囑人是哪國公民。這樣一來,就難以確定該由哪個國家的執法機關來判決遺囑的合法性,更無法確定該由哪國政府來組織諾貝爾基金委員會了。這個指責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爲,諾貝爾生在瑞典,成長在俄國,創業活動遍及歐洲,晚年也沒有成爲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有國籍的公民。他們挑出的第二個毛病是,遺囑沒有明確指出全部財產由誰來負責保管。他們說,雖然遺囑說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但又沒有指定由誰來組織這個基金會。所以,可以認爲,遺囑執行人無權繼承遺產,而繼承遺產的基金會又不存在。

更令人喪氣的是,諾貝爾在遺囑中委託瑞典科學院來評定物理學和化學獎金,而該院院長漢斯·福舍爾卻主張把諾貝爾的財產捐贈給瑞典科學院,福舍爾還拒絕參加研究評獎細則的會議。

最後,儘管困難重重,遺囑執行人索爾曼等人堅決執行諾貝爾的遺囑,他們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使諾貝爾的遺願變成了現實。1898年5月21日,瑞典國王宣佈諾貝爾遺囑生效。1900年6月29日,瑞典國會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週年的紀念日,頒發了首次諾貝爾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