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格倫·科恩:開啓“乒乓外交”之門的美國運動員

格倫·科恩:開啓“乒乓外交”之門的美國運動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乒乓外交”,人們都知道中國運動員莊則棟,但對觸發了這次外交的美國運動員格倫·科恩,大多不甚了了。由於乒乓球在美國不受重視,甚至連美國人也把他忘記了。美國運動員眼裏的北京之旅是什麼樣子,關心的人就更少了。

科恩1952年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人中產階級家庭,從小顯示出對乒乓球運動的天賦,小小年紀就贏得過地區甚至全國比賽的獎牌。由於乒乓球運動在美國少有社會資金支持,科恩也不可能靠打乒乓球爲生,只能是業餘愛好,他打算在大學裏學法律或金融。1966年,科恩全家搬到洛杉磯,可是就在第二年,一直支持他打乒乓球的父親因肺癌去世。沒有了父親的管教和支持,科恩發生了變化,他的頭髮留得越來越長,離當時風行的青年反叛活動越來越近。打乒乓球獲得的獎牌和獎金雖然不算多,卻也夠他的日常開銷。1971年初,美國乒乓球協會組織了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選拔,卻不能爲運動員提供去參加比賽的經費,所以,科恩和其他隊員基本上都是自費前往日本參賽的。

格倫·科恩:開啓“乒乓外交”之門的美國運動員

  偶然闖進歷史鏡頭

1971年3月下旬,科恩隨美國乒乓球隊來到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19歲的科恩當時是聖莫妮卡市立學院政治系二年級學生。論球技,科恩沒有機會與高水平的中國運動員在球場上相遇,他和自己的隊友也是抱着學習和觀摩的目的而來。4月4日,從練習場出來的科恩匆忙之中踏上了一輛開往體育館的車,他上車後才發現車上坐的都是中國運動員,原來這是一輛中國代表團的專用車。由於中美兩國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中國人在國內受到的都是“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教育,對於就站在面前的“美帝”,由於沒有得到過明確指示,大家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科恩見一車中國人都不做聲,顯得有點尷尬。

從練習場到體育館的路程不遠,但這幾分鐘的車程卻顯得漫長。在快到終點的時候,既聰明靈活又頗有政治頭腦的莊則棟主動上前,通過翻譯與科恩簡單攀談起來,他說:“美國政府雖然對中國不友好,但美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爲了表達我們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友誼,我送你一個禮物做紀念。”他送給科恩一件印有黃山風景的杭州織錦。科恩當時非常高興,說他認識莊則棟,對這個三屆單打冠軍十分佩服,並祝中國隊取得好成績。當車子到達目的地停下來時,等待中國代表團的各路記者驚訝地發現車裏居然有一個美國運動員,於是拿起照相機一陣猛拍。第二天,莊則棟與科恩的照片及報道佔據了日本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仍然興奮不已的科恩拿着莊則棟的禮物到處說這是中國人送的,是世界冠軍給的,還在去賽場的路上抱住莊則棟,將一件別有美國乒協紀念章的運動衫回贈給他,這一情景又出現在了日本的各大媒體上。

  毛澤東決定邀請美國球員訪華

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即將結束時,美國隊員看着與中國建交的加拿大以及其他幾個國家的運動員獲得邀請訪問中國十分羨慕,流露出想獲邀訪華的願望。中國代表團立即把這個情況向國內彙報。對於是否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外交部和國家體委認爲並不是恰當的時候,決定不邀請。1971年4月6日,外交部把報告提交給周恩來,周恩來圈閱並批示“擬同意”後送交毛澤東作最後定奪。毛澤東在他的名字上畫了圈,並將文件送走了,但到了晚上十一點多鐘,他吃了安眠藥準備休息之前,突然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細心的護士長吳旭君沒有放過毛澤東的喃喃低語,立即讓外交部趕快打電話到日本邀請美國隊訪華並對外宣佈。

4月7日凌晨,消息傳到日本名古屋,正在收拾行裝準備回國的美國乒乓球隊喜出望外,但也不敢確定接受訪華邀請是否違背美國一直以來實行的限制美國公民前往中國的禁令。團長斯廷霍文立即召集全體隊員開會,並打電話向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彙報,可大使恰好不在,值班的政治處主任比爾·坎寧安一面鼓勵斯廷霍文等人接受中國的邀請,一面“越權”上報美國國務院並轉尼克松總統。尼克松上臺以後一直在探尋解凍中美關係,也通過祕密外交的渠道取得了進展,但他沒想到他的對華政策會以民間外交的形式公之於衆,他在驚喜之餘立即同意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在得到美國政府批准後,美國乒乓球隊的多數運動員徵得家人同意後接受了訪華的邀請,只有個別隊員選擇不去。斯廷霍文知道有着嬉皮士特徵的科恩不僅衣着不整、散漫任性,還曾對外國機場的女官員動作輕佻,所以特別擔心他在中國言行出格。

格倫·科恩:開啓“乒乓外交”之門的美國運動員 第2張

  中方高規格接待

4月9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一行15人和3名記者從日本啓程訪華。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先是在香港停留了一晚,就在這一晚,科恩還偷偷地跑到蘭桂坊尋花問柳,逍遙快活。第二天,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坐火車到廣州,再從廣州白雲機場乘坐伊爾-18型飛機於1971年4月12日到達北京。

美國的乒乓球隊員大多非常年輕,到中國之前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當時的中美兩國由於較長時期的隔閡和政治、文化差異,存在疏離感和陌生感是必然的。他們來到中國後發現一切都與美國大不相同,聽到的是到處懸掛的高音喇叭裏播送的新聞和歌曲,看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宣傳標語和宣傳畫,許多地方豎立着高高的毛澤東塑像。當時中國城市的建築大多低矮、灰黃,乾淨的街道上是自行車的潮流,幾乎沒有汽車。當時的中國人不分男女穿的衣服顏色都十分單調,無外乎綠、灰、藍色,更談不上款式。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華後受到高規格接待,更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在到達北京的當天下午就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雖然一同受到接見的還有加拿大、哥倫比亞、英國、尼日利亞乒乓球隊的隊員,但是誰都知道美國乒乓球隊與其他隊不一樣,因爲美國曾經是中國一直堅決反對的敵人,兩國已經斷交了二十多年。周恩來在對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談話時引古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示歡迎,還說:“中美兩國人民過去往來是很頻繁的,以後中斷了一個好長的時間,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我們相信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將會得到兩國人民大多數的贊成和支持。”

 科恩向周恩來提問

突然,一個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性格外向、活潑好動的科恩在這樣莊重的外交活動中也毫不拘謹,他主動問周恩來對美國青年中流行的“嬉皮士”的看法。周恩來說:“現在世界青年對現狀有些不滿,想尋求真理。青年思想波動時會表現爲各種形式。但各種表現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按照人類發展來看,一個普遍真理最後總要被人們認識的,和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我們贊成任何青年都有這種探討的要求,這是好事。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認識。但是有一點,總要找到大多數人的共同性,這就可以使人類的大多數得到發展,得到進步,得到幸福。”最後,他請美國客人把中國人民的問候轉告給美國人民。周恩來的談話和會見照片都登載於報紙上。科恩的媽媽看到媒體報道後非常驚訝,也很感動,於是用了一種很美國人的做法向周恩來總理表示感謝--託人向周恩來送去一束玫瑰花。

當時的許多中國人看到科恩留着一頭長髮,覺得男人留長髮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科恩在與中國運動員的表演賽時,穿的是一條扎染的喇叭褲,頭上用紅色束帶把長髮綁在腦後,在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這首樂曲時,做出毫不搭調的美國式扭擺舞動作,還喜歡把腳蹺到桌子上綁鞋帶,走路也是連蹦帶跳,他的這些舉動與中國運動員通常是排着整齊的隊伍,挺胸邁步行走,端正挺拔坐立形成鮮明對照。

格倫·科恩:開啓“乒乓外交”之門的美國運動員 第3張

  歷史過客

“乒乓外交”是科恩人生的頂峯。在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結束回國後,科恩高調地主動接觸媒體並接受了不少邀請進行採訪、演講、做乒乓球賽的嘉賓、拍廣告等等。他曾想把握中美關係開啓的商機,進口中國生產的“紅雙喜”球拍及乒乓球設備在美國銷售,甚至希望建一個乒乓球運動中心。然而,科恩沒有商業經驗,沒有資金來源,美國也缺乏乒乓球運動的社會基礎,而科恩自身隨心所欲,缺乏韌性,所以,他的設想很難實現。“乒乓外交”雖然是歷史佳話,每隔一段時間還有一些紀念活動,但參與其中的美國的業餘球員大都回復到日常的平靜生活。

科恩由於長期生活頹廢,經常吸食麻醉性藥物,精神和身體受到損害。他編寫過一本關於如何打乒乓球的書,但實際上是以個人照片爲主要內容的自傳,銷量很少。他做過鞋店售貨員,做過代課老師,偶爾也參加一些乒乓球的比賽或活動,但是一直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經濟拮据,居無定所,甚至露宿街頭。他常常靠向朋友和母親借債度日而致衆叛親離。隨着年齡增大,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2004年4月6日,52歲的科恩病逝,美國的各大媒體幾乎沒有相關的報道。在美國人的眼中,科恩只是一個偶然闖入歷史鏡頭的嬉皮士而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