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解密:英荷戰爭的第三次戰鬥誰獲得了勝利?

解密:英荷戰爭的第三次戰鬥誰獲得了勝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生於1672年至1674年。法國於1672年入侵荷蘭(法荷戰爭),造成荷蘭的“災難年(Rampjaar)”。荷蘭以決堤防止法軍佔領阿姆斯特丹,並且與西班牙結盟迫使法國撤兵。英國於同時攻打荷蘭,但是荷蘭於四次海戰均獲得勝利,英國遂被迫停戰。後來英王更在國會的壓力下,與荷蘭簽訂和約,兩國協商:英國得到荷蘭部分的殖民地與貿易特權,但必須給予荷蘭20萬英鎊的補償,結果在1674年正式結束第三次英荷戰爭。

最後階段

第三次英荷戰爭也是荷法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英荷海上爭奪的最後階段。 戰爭使得歐洲的許多國家捲入其間。荷蘭是法國在歐洲建立霸權的障礙之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早就圖謀瓜分荷蘭,並將現今屬於比利時的荷蘭領土作爲法國的“天然邊界”,以鞏固法國大陸霸權的地位。他向英王查理許諾,打敗荷蘭後,將荷蘭的瓦爾海倫島、布里爾城和卡贊德城併入英國。英國方面也對上次戰爭的失敗心有不甘,希望捲土重來。於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的賄賂下,英王查理二世同意了共抗荷蘭的提議。1670年6月,兩國簽訂了《多佛密約》。該條約規定:查理二世有在英國恢復天主教,並與法國共同對荷蘭作戰的義務;路易十四有出兵鎮壓英國可能發生的“騷亂”的義務。1672年法國對荷蘭宣戰,英國退出了與荷蘭、瑞典組成的三國同盟,援助法國對荷作戰。據說路易十四爲此給了英王40萬鎊的賄賂。然而,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遭到英國議會的反對。英國資產階級認爲,按照大陸均勢原則,與日趨衰弱的荷蘭相比,實力膨脹的法國纔是英國真正的敵人。

解密:英荷戰爭的第三次戰鬥誰獲得了勝利?

 突然襲擊

1672年3月,英國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以荷蘭的一幅畫侮辱了英國人爲藉口,突然襲擊了一支荷蘭的商船隊,於是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了。這次戰爭實際上已經擴大成爲了一場國際戰爭,參戰的還有歐洲一些主要國家,如法國、丹麥、瑞典、西班牙等。第三次英荷戰爭是一場海上和陸地同時進行的戰爭。法軍從陸地、英軍從海上兩方面向荷蘭發起了進攻。法國陸軍在孔代和蒂雷納等名將的指揮下充分顯現了歐洲第一流陸軍的實力,進攻荷蘭勢如破竹。正如人們通常所認爲的那樣,荷蘭陸軍不過是象徵性的點綴,無論在作戰經驗、武器裝備或是戰鬥實力方面都遠不是法國陸軍的對手。荷蘭的格爾德蘭、奧弗賴塞爾和烏得勒支等省相繼淪陷,即使是久孚衆望得威廉將軍亦是無法抵擋路易十四騎兵的衝擊。法軍連連得勝,突破了埃塞爾河防線,直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無奈之中,剛出任荷蘭國家元首的奧蘭治的威廉(1672-1702)忍痛下令掘開保護荷蘭人世世代代休養生息的穆伊登堤壩。堤壩即開,洶涌的海水立時涌入了良田沃野,須德海和萊茵河之間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千上萬的荷蘭人也被迫轉移到了船隻上,準備隨時撤離。法國先頭部隊後撤及時,免了遭受滅頂之災,陸上進攻卻也就此告了一個段落。但如此一來,荷蘭捍衛國家獨立的重任就落到了海軍的身上。德·奈特此時已經是65歲高齡了,仍執掌荷蘭海軍帥印。他分析了敵軍情況後,認定敵軍的核心是英國海軍,法國海軍不僅力量小而且缺乏戰鬥經驗,不足畏懼。因此奈特分派10艘戰艦牽制法國艦隊,親率65艘主力戰艦向英國艦隊發起猛烈攻擊。法國軍艦隻打了幾個回合就丟下盟友逃之夭夭。英國艦隊在荷軍的圍攻下,苦苦支撐,先後有9艘戰艦受損,2000多名將士陣亡。夜幕降臨時,英艦才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倉惶敗走。

  戰術方法

在戰術方面,他把主力部署在靠近荷蘭海岸的淺海中,爲的是可以隨時尋求淺灘的掩護,覓機向英國艦隊發動進攻。後來證實這種戰術是十分奏效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