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有一次在會稽(浙江紹興)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而被禹處死。古文獻中亦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

夏朝,歷史上慣稱爲“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爲可信的觀點是“夏”爲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第2張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爲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爲國號。

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一位夏氏族成員是鯀。《國語·周語》中說鯀作爲夏族首領被封在崇,故稱“崇伯鯀”。

鯀,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嶽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在堯舜時期,爲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都失敗了。之後禹繼承了鯀,爲“崇伯禹”。這表明夏族早期活動於崇山附近。當時河水氾濫,爲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鯀被四嶽推選領導治水,歷時九年而最終失敗。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第3張

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後,禹受命,又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衆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禹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爲以疏導爲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氾濫的災害。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爲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

由於禹治水有功和促進農業生產,夏部族勢力增強,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爲封建世襲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治水時“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後世傳頌,治水過程也促進了各部落族人的團結。

因此,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時代氾濫的黃河,由於洪災長期影響着周邊人民的生產生活,而大禹動員華夏各族展開的歷時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僅空前的團結了華夏先民,也極大的提升了自己的聲望。洪災得到根治後隨着生活環境的改善,首個統一王權的產生也就得以奠定。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於這件事情 第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