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宋時期的人是如何對付蝗災的 對於此種手段極其殘忍

北宋時期的人是如何對付蝗災的 對於此種手段極其殘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北宋對付蝗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北宋時期的人是如何對付蝗災的 對於此種手段極其殘忍

其實自古至今,中國的農業生產一直受蝗蟲的威脅。早在孔子的《春秋》裏就有對蝗災的記載:“隱公五年秋,螟。”“螟”就是蝗蟲,魯隱公五年秋天,發生了蝗災。勤勞聰明的中國人民已經摸索出對付蝗災的方法。

而北宋則是一個蝗災頻發的朝代,蝗災已成爲繼水災、旱災之後的第三大自然災害

北宋初年,自上至下,人們對蝗蟲和蝗災認識不足,對付蝗災是消極處理。作爲皇帝的宋太宗竟然不認識蝗蟲,當時還有很多人還相信蝗蟲是蝦化生而來。因當時人們還認爲“蝗蟲抱草而死”,所以對於蝗災都沒重視。

直到宋真宗天禧元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宋真宗才意識到“前轉運使言蝗不爲災,皆妄也”。從此,北宋開始對蝗災重視起來。

北宋時期的人是如何對付蝗災的 對於此種手段極其殘忍 第2張

北宋時期對付蝗蟲的方法不外乎土埋、火燒、撲打,這些都是前人用過的。

北宋對付蝗災的創新之處是“掘蝗子”,蝗子就是蝗卵,蝗蟲的繁殖力驚人,一隻母蝗會產卵200粒以上。“掘蝗子”就是從源頭來預防蝗災。宋仁宗時下詔讓百姓“掘蝗子”,一升“蝗子”能換五斗菽米或二十錢。這個措施大大調動了人民捕蝗的積極性,效果很好。而蝗蟲對這種大規模斷子絕孫的做法,感到很痛心。

北宋時期的人是如何對付蝗災的 對於此種手段極其殘忍 第3張

因“掘蝗子”卓有成效,所以沿用至今。

治蝗的成效離不開地方官員的執行,於是朝廷明文規定了地方官員的滅蝗職責,並施行“問責制。”在“問責制”的壓力,有些地方官員就互相推諉,推卸責任。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雍丘(今河南省杞縣)當縣令時,有一年遇到蝗災,米芾盡職盡責,滅蝗工作開展得不錯。沒想到收到鄰縣一封公文,指責他“以鄰爲壑”,把雍丘的蝗蟲都趕過來了。米芾看後,就寫了“蝗蟲本是空中物,天道來爲百姓災。本縣若是驅得去,貴司卻請打回來”四句回信。對方看到米芾的回信也“絕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