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關羽失荊州,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身死!不管從《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來分析,不是關羽一個人的"大意",而是整個蜀漢集團都"大意"了!特別是蜀漢集團的代表劉備、諸葛亮,對荊州的丟失需要承擔的更大的責任。

那麼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事件中,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用人上"大意",對鎮守荊州人選缺乏合理配置

前一篇本人分析過,孫權借荊州其實只是借江陵,並且包藏的是"放高利貸"禍心。當時劉備並沒有意識到,因爲當時劉備實力確實很強,不僅佔據了荊南四郡,還有半個江夏郡,並且人才配置都是頂級的,當時的架勢是逼孫權借江陵,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孫權被劉備的架勢嚇住了,不僅乖乖地借了江陵,還"進妹固好"!

劉備圖川,帶去的都是荊州降將及新歸附人員,如龐統、黃忠、魏延等。而留下最得力的諸葛亮和關、張、趙雲鎮守荊州,這麼強的人手留守荊州,曹操孫權對荊州也不敢妄動,劉備在荊州還是實力佔優的。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2張

劉備入川,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但隨着龐統在攻打雒城的戰鬥中中流矢身亡,劉備抽調諸葛亮入川,荊州的力量就發生改變,劉備不僅兵力薄弱,戰將配置上也薄弱。由於荊州戰略地位極端重要,荊州守將人選就變得重中之重。諸葛亮入川,選擇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對這一實踐證明是錯誤的用人決定,劉備一直沒有糾偏。用人上的大意,讓蜀漢集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蜀漢集團在荊州用人上的"大意"主要體現如下:

首先,荊州主要是防守,關羽不是防守型將領。

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規劃,劉備取得荊州、益州後,待天下有變,命一上將率兵從荊州出發北伐,劉備親自領軍出秦川。也就是按隆中對的戰略安排,荊州北伐和漢中北伐應該是同步的,在益州沒有拿下來以前,荊州應該是執行防守任務,而不是進攻任務。

既然是防守,那麼鎮守荊州的將領就應該選擇防守型將領。而關羽顯然不屬於防守型將領。

查閱正史,關羽的輝煌都與進攻有關:解白馬之圍時,萬馬軍中策馬單挑刺顏良,是關羽誇耀一世的資本。後來的水淹七軍、斬龐德也是進攻中的傑作。而關羽正史中能查到的防守,荊州以前就是在徐州時守下邳,結果關羽被俘。不管是縱觀關羽一生,還是劉備入川以前的經歷來看,關羽都是進攻型戰將,防守能力有限。

關羽除了防守能力不足以外,性格上也是缺陷非常明顯。蜀漢集團,劉備是老大,這個沒疑問。那麼誰是老二呢?能競爭老二位置的至少有三人:關羽、諸葛亮、法正。不管劉備心裏誰是老二,也不管劉備怎麼誇得諸葛亮如魚得水,在關羽的心裏,自己就是老二。這個定位讓關羽非常驕狂,這種驕狂體現在做人上,就是裏外都得罪人:

——對外,孫權想和關羽結親家,說媒的人被關羽罵跑

——對內,不服馬超,馬超歸降後,故意寫信去劉備那裏問馬超狀況,諸葛亮寫了一封回信說馬超只不過和張飛一般,不及"髯之絕倫逸羣也"。諸葛亮的回信無非把關羽當一頭順毛驢擄一下,關羽卻很得意,把諸葛亮的信拿給賓客看,無非是說馬超再能幹,也不能撼動他關老二的地位。關羽還以老二的身份干預劉備的家事,建議劉備不要立劉封爲太子,而立劉禪,讓劉封很忌恨。

——對下,關羽更苛刻,連劉備的小舅子糜芳都不放眼裏,對傅士仁這些將領也要打要殺的,對部下苛刻引來的是部下的離心離德。

劉備入川,荊州交給諸葛亮督守。諸葛亮入川,只能從關羽、張飛、趙雲三人中選一人鎮守荊州,從防守角度來看,關羽、張飛都不適合防守,最適合防守的只有趙雲。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3張

關羽是進攻型將領,而非防守型

從個人性格角度看,關羽"剛而自矜"、張飛"暴而無恩"都不適合鎮守一方重鎮,趙雲性格沉穩,也只有趙雲適合。

然而諸葛亮卻沒有留下趙雲守荊州,原因有二:

——其一,劉備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讓留關羽,如果是這樣,諸葛亮無法不聽劉備的。

——其二,如果劉備沒有明說留關羽守荊州,那麼諸葛亮可能更多考慮的是入川的人員調度,關羽、張飛都不是太服諸葛亮調度的,諸葛亮必須帶一個聽自己話的人,這個人非趙雲莫屬。在關羽、張飛必留一人守荊州的情況下,關羽顯然比張飛更合適一點。

不管是什麼原因留下關羽守荊州,都應該只是權宜之計。打下益州後,劉備、諸葛亮應該及時就荊州的防守進行調換或加強,以確保荊州萬無一失。但劉備、諸葛亮都沒有及時採取行動補漏,而一直留着內外都得罪人的關羽守着荊州,豈不是太大意了?

其次,防守力量不足,一個關羽防不住荊州五郡。

荊州一共七個郡,劉備在荊州時就佔了相當於五個郡,即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加上半個南郡、半個江夏。曹操佔了半個南郡、一個南陽郡。孫權只佔了半個江夏郡。

荊州的形勢本來就犬牙交錯。劉備入川前,劉備集團人才濟濟,五個郡都能防得過來,像大名鼎鼎的趙雲趙子龍都用於防守桂陽。

劉備入川時,雖然帶走了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人,但留下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防守荊州力量依然還可以,孫權、曹操也不敢輕舉妄動。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4張

公元220年,孫權武力奪取荊南三郡,後劉備孫權簽署協議,平分荊州

但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后,不僅防守荊州的兵力減少,武將也不足。除了關羽,頂級名將都走了,只剩下一些二流甚至三流的將領,比如關平、周倉、廖化、糜芳、傅士仁等。可以說除了關羽外,剩下的二流三流將領根本不是東吳的上將虎將的對手。

給人的感覺就是關羽一人在守荊州,這個力量太薄弱了,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蜀漢集團高層對此認識不足,在打下成都後沒有及時派出得力大將來輔佐關羽。

關羽一人守不住荊州五郡很快就被驗證。

建安20年,孫權見劉備打下成都、奪得益州,派諸葛瑾找劉備要回荊州,劉備不同意。孫權大怒,命令呂蒙率兵二萬,率幾個二三流戰將,就輕鬆打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領兵五萬從成都來到公安,要與孫權決戰,因爲曹操出兵漢中,孫劉才簽署協議,平分荊州。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

其三,荊州由守轉攻,沒有安排守城人員補臺。

劉備打下漢中後不久,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爲前、右、左、後"四軍將軍",關羽發動襄樊大戰,一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打得曹魏都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

關羽本來主要是防守荊州的,建安20年防丟了三個郡。現在又北伐,荊州由守轉攻。先不談時機是否成熟,首先最關鍵的軍事力量就嚴重不足。

本來關羽防守荊州時,軍隊及將領數量就不足,荊州要地的防守將領都是二三流將官。現在北伐,這些防守將官大多數都抽調去進攻了,防守力量更薄弱。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5張

襄樊之戰

這場戰爭一共打了半年,劉備、諸葛亮有足夠的時間得到消息並安排人員來補臺,比如安排穩重的趙雲來補臺,有了趙雲鎮守荊州,關羽在前線就能放開手腳,戰役結果又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的是,蜀漢集團長達數月都沒有安排大將及兵馬來荊州補臺,導致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得手,劉備的荊州三郡全部拱手易主,還賠上關羽父子。

綜上,由於蜀漢集團在荊州防守上"用人"大意,既用人不當,又沒有及時安排人手補強荊州,導致荊州被孫權分兩次攻陷,劉備失去了荊州重地,隆中對戰略目標自此化爲泡影。

二、作戰上"大意",關羽北伐目的模糊,蜀漢集團對戰爭進程缺乏干預

蜀漢集團除了在荊州"用人"上大意外,對於關羽北伐作戰也非常"大意",在實力並不具備北伐的情況下,聽任關羽折騰,結果把荊州折騰得一乾二淨。

首先,襄樊之戰盲目性很強,蜀漢集團沒有干預。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真實答案恐怕無人知曉。

但襄樊之戰的誘因卻是曹操的南陽守將樊音因不滿南陽徭役繁重,挾持南陽太守東里袞造反,與關羽聯繫準備投降關羽。反叛被曹仁平定,連累南陽還被曹仁屠城。曹仁因此要討伐關羽,移兵屯駐樊城,準備攻打關羽的江陵。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關羽先發制人,率先對樊城的曹仁動手,擂響了荊州北伐的戰鼓。

關羽北伐,既沒徵求蜀漢集團的意見,也沒得到蜀漢集團的批准,只是看到曹仁要攻擊他,就出兵北伐,顯得非常盲目。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6張

曹仁守樊城

襄樊之戰打響後,蜀漢集團對關羽北伐聽之任之,沒有進行干預,難道劉備、諸葛亮對關羽拿下襄樊有信心?

如果關羽順利打下襄樊後,必須派兵來駐守,這樣荊州的兵力更加空虛,劉備諸葛亮如果有信心,就應該及早派將、派兵來協助關羽。如果沒信心,就應該派信使前來叫停關羽北伐動作。

但是,蜀漢集團既沒派兵增援,也沒叫停關羽北伐,一副聽之任之的態度,實在是太"大意"了。

其次,關羽北伐時機並不成熟,蜀漢集團也沒有及時制止。

根據《隆中對》規劃,當劉備跨有荊益二郡後,待天下有變時,從荊州與漢中同時北伐,讓曹操兩邊不能兼顧。

關羽北伐前,劉備剛打下漢中不久,人財物消耗較大,急需要休養補充。

關羽雖然兵精糧足,但只適合防守,北伐則力量不足。關羽應該等到劉備、諸葛亮漢中準備好,同時北伐纔是最佳時機。

但是關羽不僅性格傲,而且脾氣急,匆忙北伐。這樣曹操就可以傾舉國之力援助曹仁,北伐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7張

關羽北伐,劉備沒有及時制止

對這種不成熟的舉動,蜀漢集團應該及時制止,但是劉備諸葛亮沒有任何表示,聽任關羽孤軍北伐直至全軍覆沒。

這種重大漏判、誤判已不是"大意"能形容的。

其三,關羽北伐過程並不順利,蜀漢集團應該及時止損,但陶醉在水淹七軍的勝利中放任風險變大。

關羽北伐,過程並不順利,僅一個小小的樊城就打了幾個月楞是沒打下來。這也證明關羽的攻堅能力不行,荊州軍隊還是水軍爲主。

關羽小試牛刀,肉硬割不動就該及時回兵防守荊州。但是關羽非要在前線死耗,蜀漢集團對此也沒有及時反應,沒有讓關羽見好就收。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8張

關羽水淹七軍

關羽等到了于禁率領七軍到來,利用大雨、漢水漲水之機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但襄陽、樊城還是在曹仁手裏。

劉備、諸葛亮都陶醉在關羽大勝的喜悅中,放任荊州的風險不斷變大,也是太"託大"了。

因爲整個蜀漢集團的"大意",對關羽北伐的過程缺乏干預,對襄樊之戰存在僥倖心理,加上關羽自身的"大意",多重"大意"疊加,最終釀成"失荊州"的千古憾事。

三、看人上"大意",對孫權江東集團垂誕荊州的野心缺乏警惕

蜀漢集團對荊州事務處理的"大意",還體現在對待"孫劉聯盟"上。

"孫劉聯盟"其實在劉備入川、孫夫人回東吳後,就已經非常脆弱,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

因爲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劉備、諸葛亮雖然懂這道理,但對孫權卻認識不足,甚至可以說,劉備、諸葛亮並不真正瞭解孫權。

"孫劉聯盟"聯手贏得赤壁之戰,作爲戰利品的荊州,孫權得到最少,任誰都不會高興的,可以說孫權時刻都想得到整個荊州。

借江陵給劉備只是當時長江下游不穩,交州未定,孫權舍小求大。

當長江下游穩定,交州收入囊中,孫權的勢力發展方向就是北上奪取揚州、豫州,西上奪取荊州、益州,進而奪取全國。而合肥大戰,孫權大敗後,暫時放棄從揚州北上的打算,孫權的兵鋒就指向了荊州。

關羽失荊州真的很大意嗎 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第9張

孫權對荊州野心勃勃

對孫權的野心,蜀漢集團可以說嚴重缺乏警惕!

建安19年劉備剛打下成都,孫權就派諸葛瑾來討要荊州數郡。劉備雖然拒絕,但劉備和諸葛亮應該考慮到孫權不會善罷干休,應該在諸葛瑾回程的同時,派兵馳援荊州。但是託大的蜀漢集團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導致建安20年呂蒙武力奪取荊南三郡。

如果不是曹操入漢中,劉備那個時候就要和孫權撕破臉,兵戎相向了。當時劉備從成都帶來5萬兵屯公安,讓關羽帶3萬兵去益陽,8萬大軍就要對呂蒙的2萬兵、魯肅的1萬兵動手。也正是因爲有8萬大軍壓境,孫權才同意簽署條約,孫劉平分荊州。

按理,經過這次事件,孫權武力討要荊州的意圖已經暴露無疑,蜀漢集團的高層們應該對孫權提高警惕纔是。

但是從建安20年到建安24年,整整四年多時間,蜀漢集團的高層們硬是視荊州防守薄弱的事實於不顧,迷信孫劉聯盟不會破裂,對荊州的短板不予以補齊,最終當關羽在前線全力進攻時,孫權撕毀同盟協議,呂蒙再次白衣渡江,抄了關羽後路,一代武聖,就此落幕。

而大意的蜀漢集團自釀苦酒,悔之無及。

綜上,蜀漢集團儘管擁有梟雄劉備、智絕諸葛亮,但由於整個集團在荊州用人、關羽北伐、防備孫權方面的"大意",最終釀成"大意失荊州"悲劇。不僅失去了荊州,還失去了關羽,也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諸葛亮的隆中對最終失敗,讓人扼腕嘆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